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877 0
2005-01-09
經濟行為與文化無關嗎

2004-11-10 唐方方 共被阅读105次
双击自动滚屏

題:經濟行為與文化無關嗎 ﹡唐方方

  過去二十年,實驗經濟學已探索到一系列的實質證據,學者們發現,人類的經濟推理和行為有相當部分偏離博弈論與傳統經濟學的預測,尤其是涉及風險、談判和合作等狀況時。由此發展出來的行為經濟學,包括行為財務學,在這些新的系統證據基礎上,力圖建立更切合實際的新一代經濟學框架。但即使新型的行為經濟學,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假設人類的經濟學行為具有普遍性,全體人類共有,即使身在不同地方和環境,人類的思維推理機制相同,從而經濟決策也相似。 從最後通牒博弈?手研究

  最近的《美國經濟評論》學報上(二○○○年九月號),密歇根大學商學院的人類學學者亨里奇(Joseph Henrich)發表了他最新的實驗結果,開始挑戰上述假設。亨里奇從最基礎的最後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手,把經濟學實驗的疆界推到秘魯亞瑪遜河流域的馬其根戛(Machiguenga)部落,試圖探索文化差異與社會傳遞規則對經濟行為的影響;簡言之,文化與經濟行為有關嗎?   筆者數年前介紹談判截止期效應時順帶簡介過最後通牒博弈,一個最簡單的談判遊戲:桌上放一百塊錢,兩個人談判如何瓜分,規則清楚明瞭–提議者向回應者建議你拿多少、我拿多少,回應者如果同意,雙方各自點數,回家吃宵夜去;如果回應者不同意,談判破裂,各自空手回家,分文不得。博弈論的理論預測是,提議者建議回應者只拿最小貨幣單位(例如一塊錢),自己拿九十九塊,回應者應同意(因為好過分文也無),這樣雙方均達到在該規則下的效用極大化,但可惜的是,自一九八二年德國教授固特(Werner Guth)及其小組開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表明,結果根本不可能如此,大多在一半一半左右,遠遠偏離上述的對策完美化均衡點。這些研究以及筆者所屬小組的進一步分析,待閒時再作介紹,這先看亨里奇的「文化影響論」。   作為人類學學者,亨里奇自九十年代中期便開始發表對馬其根戛印第安部落的研究(讀者可注意到美國的名牌大學商學院也資助基礎研究),很熟悉當地情況,也精通西班牙語。馬其根戛部落基本上是以流動遷移的單家庭或稍大一些的擴展家族為單元,散居南秘魯亞瑪遜流域的熱帶雨林,以狩獵、釣魚、採摘果實和木薯類種植業為生,自給自足,少有社會階層或政治勾當,講阿拉瓦肯語(Arawakan)。秘魯政府和傳教士在過去三十年建立了一系列學校,把該部落聚集成眾多村落,市場整合還在培育和進行。該族人民也逐漸開始生產經濟類作物如咖啡和可可豆,換取食物,而且開始飼養家禽如鴨,參與伐木以及與油料公司的一些有償勞作。現階段的部落村莊社群一般在三百人左右。  實驗證明文化影響行為    亨里奇在當地教師的幫助下,用簡單的語言邀請某個村落的居民參加「有錢分的好玩遊戲」,報酬約相當於他們二、三天的工作所得。在如此原始的社區作經濟學實驗,難度是可想而知。他逐一拜訪各家,與有興趣的原居民挨個交道,最後有二十一對參與,平均年齡二十六點三歲,實驗結果相當有趣:平均來說,提議者只給對方約百分之二十六的份額,回應者基本上都接受,少有拒絕的。實驗完畢的採訪閒聊發現,不少人說不管多少都會接受,也不理會提議者會獲得多少份額。他們的想法相當簡單,並不認為被提議者欺負,只是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被分配到回應者的角色。亨里奇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的相同版本對比實驗,參與的研究生平均年齡也在二十五點七歲左右,注碼也在二、三天工資(約一百六十美元),過程一樣,但平均提議份額為百分之四十八,而且多數人拒絕「不公平」的分錢方案,更有幾個聲稱絕不接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任何提案。   這個實驗的精巧處在於,兩組對比人員的年齡相仿,社團的規模相似(成年人均在七十個左右),注碼也控制在同樣水平,但結果天差地別。馬其根戛原住民並不指望提議者會大方給出平衡式方案如一半對一半,洛杉磯「刁民」或「精民」則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没蚴勃梅桨覆趴赡転閷Ψ浇邮堋T住民提議對半分者,毫無例外地與西方人尤其是北美傳教士過從甚密(亨里奇強調,有「白人優越論」嫌疑否?),洛杉磯提議對半分者,既有「公平」持論者,也有怕對方懲罰不接受提案的,相當混雜。   亨里奇的結論是:文化確實影響經濟行為!遠離現代文明的馬其根戛原住民,看來基本上沒有覺得有平等分享的義務,回應者也鮮有會收到平等分享提案的期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根本沒有要懲罰不平等提案的願望。福耶?禍耶?世人自己評說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