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8438 38
2004-07-25

本专辑先讨论地方政府官员在地方政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角度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先看一则报道(案例),再看几篇论文。希望对制度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参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7-21 14:43:27   时论   新考核体系意味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政府逐渐在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向注重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据报道,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后,几个省市已经开始了党政官员考核评价新体系的试点工作。新考核评价体系除了经济发展内容外,还加入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社会治安、公共教育等非经济内容,并细化出若干具体指标。据悉,这一新的党政官员考核评价新体系有望于一年内在内地全面推开。很显然,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增加了社会性目标,减少了经济性目标。这一转变意味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政府逐渐在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向注重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这一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是对二十年来的经济政策的经验总结和重新定位。长期以来,我国各行政机构顺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和官员的政绩均建立在GDP的增长数字上。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并不反映民意和民生,忽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然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经济发展只是这个大系统之中的一个环节,是增进人类福祉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有机系统的最大特点,一个社会如果在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系统瘫痪,使人类最终丧失幸福感。去年我国遭遇了SARS,虽然经各方努力我们才能化解此危机,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纯依赖经济增长而忽视整个社会系统建设(比如公共卫生部门)的这种做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政府执行发展经济的职能,更需要政府强化自己的危机处理功能,疾病、暴风雨等天灾人祸都需要政府能快速做出反应、化解危机。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并不仅仅需要“仓廪实”式的小康,还需要满足人类成其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这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自己的公民权益不会被随意践踏和侵犯、周围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着免于各种恐惧的身心自由。成就这些软环境不仅需要经济条件的改善,更需要优质高效的公共行政服务和健全公正的司法体制。可见,发展经济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建设是公民免于匮乏的必要保证,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责任固然重大,但政府也同时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认为,“国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另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正是基于对政府权力扩张的警惕,所以一直主张最低限度的政府。哈耶克认为,政府应当建立保障竞争性市场正常运转的法律框架、实施强制义务教育、保持经济稳定和防止大的衰退、管理外交关系与国防。简而言之,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单纯为政府设定一个中心任务,必然会扭曲政府的公共品质,并容易产生一个畸形的社会。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府和市场应该各司其职。政府必须放弃全能政府的治理理念,回到公共权力本身,回到公共事务本身。各级党政官员也应该摒弃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指数的政绩观,厉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遏制权力寻租、与民争利的乱象。只有如此,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否则,所谓的市场经济不过是一潭被权力搅浑的脏水,污染了社会良心、扭曲了市场机制,并最终使整个社会的发展裹足不前。   党政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变化,正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治理理念悄然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和公平并重”的转变。从这一治理理念演变的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出,执政党的执政方针正在向理性回归,并最终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性政治目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8 18:11: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7-25 23:23:00

问:

政绩观的改变将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官员的行为?这种改变还适合公共选择理论对官员的分析吗?

一般经济分析总是在给定偏好、禀赋和技术下的最优化,对政绩观及其影响的制度分析适用这种方法吗?

“效率”与“公平”在何种程度上是矛盾的,在何种程度上又是一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7-26 23:26:00

我的回答:

政绩观改变的实质是偏好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被外力(上级)作用的,因此这里偏好是一个搜寻的过程,这是与新古典不同的。既然改变了偏好,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应该还可以用公共选择理论吧?

至于效率与公平,好好复杂啊。不过,我听说可以证明某种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比如,如果贫富分化太大,那么穷人的消费能力就收到限制,经济发展就受影响。我不太理解公平的确切含义,作为正义的公平?过程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偶晕,哪位大侠指点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7-27 09:33:00
什么叫作为正义的公平?Fairness as Justice?这不是跟罗尔斯对着干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7-27 10:04:00

哦欧,我说漏了,是作为公平的正义,呵呵。

不过,公平到底有哪些呢?

还有,以上这个案例到底还有哪些制度主义的思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7-28 09:21:00
俺建议版主把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上周黎安老师的文章传上来,在这篇论文中,周黎安老师详细论证了官员的升迁对地方政府行为 的影响。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