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8401 37
2005-11-06

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一兴一乱,我们无法摆脱这个历史周期律,为什么呢?我的文章还没打完,现在想听听各位的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6 23:11:00
很好但也是很大的问题,先奖励金钱50,等你写完再奖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7 09:32:00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二月庚子,以知制诰令狐淘为翰林学士。上(唐宣宗)尝以太宗所撰《金镜》授淘,使读之,至“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上止之曰:“凡求致太平,当以此言为首。”

个人以为,国家兴衰治乱与政权所有者(私有产权)的个人偏好有关,个人偏好引导其选择奸臣庸相或忠臣良相,从而直接影响政府的各项决策,象唐玄宗,前期任人得当,致开元盛世,后期任人失误,致安史之乱,同一个皇帝得两种结果,可谓少见。

又,汉武帝临终前,委托霍光大将军管理后事,霍光任免了两届皇帝,可谓大权独揽,若依经济人理性自利法则,他应该象曹操的儿子曹丕、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那样废主自立才是,这一点不能用理性自利来解释了,西汉朝任人以忠孝为本,象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都以“孝”字作为谥号。

通常,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个人偏好是天生的,先天为主,后天只能部分改变。在政权的私有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度下,国家有兴衰治乱之分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7 09:34:00

人为什么有生老病死之分?

(人类所追求的全部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这一撇一捺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8 09:33:00
通过假设偏好不同来解释的经济学理论,不是好的经济学理论。好的理论是假定偏好都是最大化,而是通过寻找被忽略的约束条件来解释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8 11:23:00

类似于“市场势力”

当完全垄断了市场消灭竞争后,盲目追求个人利润的最大化,结果造成了无谓损失。当无谓损失急剧扩大到剥夺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后,朝代更替循环发生了,但是后来者又复为后来者笑。

一条路线是允许市场势力存在,大家自我克制,另一条路线是不允许市场势力存在,大家相互制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