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版面费”问题
版面费一般指正式
学术期刊刊用作者的文章后其期刊编辑部向作者收取的现金费用,时下版面费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骂声不绝于耳,似乎说到版面费就使人觉得不好听、让人心里感到不舒服。于是乎,本来伴随着严肃纯洁的学术研究而出现的、在期刊办刊中属正常现象的版面费却和令人厌恶的铜臭联系在一起。此前有关从清华学子的“遭遇”,还让人们看到了版面费是正在大口喝着人血的魔鬼。版面费到底怎么了?版面费究竟成了什么?版面费也许不是天使、难道就是魔鬼?
一、版面费是在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兴盛的环境下产生的
论文发表的群体包括高等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作者人数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要求发学术论文的数量随之增加。一般硕士、博士生毕业有需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的硬指标,论文发得不够就拿不到学位。教师评职称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一方面的需求增加,使得有价值的
学术期刊炙手可热,另一方面,杂志社的固定成本及各种软性支出也在增多,版面费便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如广州部分高校的学报都有论文版面费的收取规定,接收学术论文通常分为内稿和外稿,一般只对外稿依版面数额收费。
尽管有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很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给作者的稿酬甚至奖励也不少。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是有成本费的,且因有关商品和劳动力的涨价而使其成本费不断上涨。论文的成本费除出版费、编辑费(包括稿费、审稿费、编校费)外,还应算上两项:编辑人员的工资报酬和维持编辑部正常运转的办公费(包括业务会费等)。我们可以粗算一下:如一家
学术期刊有6人、出双月刊、每期刊发论文28篇、期发23万字。出版费+编辑费+工资+办公费=10000元+(23万×300元+1000元)+(6人×2000元×2月)+(12000元÷6期)=43300元;43300元÷28篇=1546元,即发表1篇论文的成本费是1546元。只要它是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要对论文稿件进行审改、编校、出版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成本。
国际有惯例、中国科协已认可、作者单位也支持。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将出版业作为信息产业,在他们国家
刊发论文收版面费已成惯例、是很正常的事情。据悉连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也收版面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有丰富的办刊经验,我国自然可以仿照尝试他们收取版面费办法。据网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管理处的一位处长曾说,国际期刊大都收取版面费,国内学术界人士依照国际惯例自发形成了这种约定俗成的做法,这话不错。但他说,国家至今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可以收取版面费,则不太妥当。实际上收取论文版面费具合理性、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科技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做法1988年就已得到中国科协认可。可以说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已逐渐转**度对交论文版面费给予支持,规定可以从科研课题经费中支付。如北京大学业已规定学术论文发表的版面费可在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工作资助经费中支出。
学术期刊的编辑都知道办刊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虽未从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角度制定过标准,但国家有关部门10年前就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对学术期刊的学术标准已有原则性规定。本着学术质量水平的标准和规定,就是收费来的论文编辑也必定以同样的学术审视眼光去对待,其学术质量水平也必然控制在学术质量底线以上。湖南人文社科类学术第一刊的《
求索》倒是个明证。《
求索》是公开收取版面费的,它的学术质量水准不但没有“烂文章”,反而创造了两个奇迹:2003年在《新华文摘》统计的428种期刊的转载篇目排序中跃居第一;今年重返2004新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阵营。如今学术编辑岗位仍是一个“赖汉子干不了、好汉子不想干”的活路。以高校学报编辑为例,一个有10年以上编龄的老编辑,论知识面和学术水平并不比教学一线同职称的教师差,可他们在校内往往被划为教辅部门、岗位待遇并不高。笔者相信,我国99%以上的普通学术编辑都是能够遵纪守法的、都在兢兢业业地为我国的学术期刊事业工作,他们有重视学术看淡金钱的文人传统和为作者竭诚服务锦上添花的职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