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68 0
2010-09-27
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谚语,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明白这些道理且能够身体力行,能够使您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本文略举几例,仅作抛砖引玉。   

1.“舍财消灾”   

古人或老人经常讲一句话“积德”,“缺德”或者“造业”。其实德是人身体周围的一种物质,与之相对应的是“业力”。当人做好事或者遭受痛苦时,就会积德;当人做坏事时,就会损德,积累业力。德会带给人幸福,而人的痛苦和不幸就是由人的业力导致的。德和业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人舍了财,遭受了损失和痛苦时,人就会还掉一部分业力,从而积累德,可能就使人避免了由于这部分业力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业力之间的转化。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是此理,体现了德和业之间的转化关系。   

2.“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红尘苦短,人生如朝露,事事变幻无常,没有永恒。时而高朋满座,时而人去楼空。当人身陷其中时,就会活得很累,执著于其中痛苦不已;而明白者能够超脱出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能够以平淡从容的心态对待。   

3.“一个巴掌拍不响”   

世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两方都有问题。明白此理,当我们遇到任何矛盾,不愉快的事情时,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去看看自己哪里不对,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而不是一味地去找别人的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如果人人都能够这样去做,那整个社会的道德就会提高。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风不起浪”,等谚语,也是此理。   

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人有自私的心。当只是一个人时,可能做得比较好,因为为自己而做,也必须自己去做,没有人可以依靠;两个人时,也能互相分担;当人再多而形成一个集体环境时,人的自私就会增加或者更加暴露,这时,人自己都不想去干活了,都等着别人。   

5.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做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心正”。一个行善积德、不做坏事的好人,能够堂堂正正,无所惧怕,就算半夜鬼敲门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而经常做坏事的人,周围都是阴性的东西,遇个风吹草动就会战战兢兢,胆寒不已。其实,自古“邪不压正”,一个好人周围带着正的场,邪恶是不敢靠近的。只有邪恶的人或者思想才会招惹坏的东西。   

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做人要做个好人。做了很多坏事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最终损失的是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报应就到。”   

7. “傻子有傻福 ”   

这里的傻子是指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心胸豁达宽广的人。现在的人称其为傻子是因为人思想观念的变异。其实“傻子”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被人欺负,经常吃亏,可是他得到的是最好的东西---德。   

“吃亏是福”也是此理。   

8. “不知黄莲苦哪知蜂蜜甜 ”   

这里体现了一个相生相克的道理。没有经过痛苦也就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不经灾祸不知福”的谚语,也是此理。   

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里体现了一个“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不失不得”的道理。   

10.“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做错了事,如能知错就改,还有机会弥补。浪子回头金不换,悬崖勒马未为迟。如果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把坏事作绝了,那么面临的就只有可悲的下场,再也没有机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