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20 3
2010-09-27
人民大学报告称中国将面临工资持续上涨局面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瑞龙、毛振华、刘元春等教授提出,中国在未来五年左右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的局面,中国将在中期阶段面临工资高速增长的新时期。  上述观点是9月25日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第三季度)”论坛上获悉的。
  《经济参考报》报道,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布了题为《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契机、路径与政策》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端劳动力工资不降反升,且增速超过城市工人工资的涨幅;伴随经济的触底反弹,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快速被“民工荒”所替代,低端劳动力的供给已经由总量过剩转向结构性过剩;各种民营和外资企业大幅度提高招工工资,各级政府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资关系”冲突进一步加剧,罢工事件开始频繁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说明了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拐点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宣告了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机制正从传统的“生存工资定价法则”转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法则”。这种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变革将进一步带动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劳资关系和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
  报告认为,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持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以及中国贸易依存度偏高等条件下,未来持续加速的工资上涨不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总体竞争优势,也不会在近期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有利于改变目前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结构性困境。中国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必将成为引领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契机,开启中国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
  报告同时认为,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低端劳动力市场供求拐点式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是必须高度重视这种低端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机制变革的战略性意义。
  对于今后工资上涨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认为,虽然工资上涨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从宏观经济、国民经济角度来考虑还是大有好处。首先,可以使内需增加;其次,对劳动力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也有好处;最后,用资本替代劳动可以促进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7 11:59:40
去听了报告,主要观点是工资形成机制已经向市场议价转变,此轮工资上涨不是短期现象。
应该是否认了刘易斯拐点到来说。
希望这不是美好的愿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7 15:09:15
希望尽快完善工会职能,让工会更加真切地反映职工的意愿,成为职工行使话语权的组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7 17:09:55
我所在的学校现在就是随意拖欠我们的津贴,无处申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