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91 10
2006-05-25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这里暂且不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只就实现这一构想为何要采取革命的手段作一分析。革命的内容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消灭国家的革命,二是所有制的革命。既然要消灭国家,自然要采取武装行动,这一点也不去展开,只就所有制的问题谈谈革命的原因。<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家庭利益、区域利益是人类客观实际的认识,整体利益仅仅是建立在客观实际上的理性。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违背这一法则,除非有极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家庭利益为出发点的私有制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现实,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也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西方文化背景是,在<FONT color=#ff0033>认识事件之间的联系性规律时,他们将每一个相联系的方面视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构成一种集合形式。他们甚至可以立足国家的利益来认识自身的利益</FONT>。他们对“二”的理解与中国文化也不同。西方将相互联系的二者视为全部认识的内容,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电与负电。中国将另一方视为影响方,<FONT color=#ff0033>只研究一个对象。</FONT>如地球与月亮构成联系的“二”,但只研究地球上的总规律,月亮只作为影响方,并不包括月亮规律的研究。对环境的认识也是一样,只考虑环境给“我”带来什么,不去考虑如何去适应环境,创造环境。故中国讲联系是<FONT color=#ff0033>讲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问题,</FONT>西方的单独认识是将彼此联系的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研究,一变全变。<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正是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更自私,只考虑获取,缺乏相互之间一荣俱荣的观念。中国人中的富有者缺乏慈善观念就是这个原因。中国人出国后,只顾及自身利益,不顾及民族的、国家的信誉和影响力,也与这种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人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假如你不富有去从事慈善活动,要么就是愚蠢,要么就是爱张扬,想出名。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尽管不太富有,但一个“人”字,就足以将彼此联系在一起,认为任何人都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故他们更具有平等、博爱的观念。也正是由于这样,故西方来华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大多不富有。台湾、香港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虽然有慈善活动,但大部分都是为了扬名。李嘉诚的教育慈善是如此,邵逸夫的教育慈善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句话,不扬名的慈善在中国是很难发现的。即便有,也认为是傻瓜。知识分子明哲保身的思想正是这种只顾自己利益、压制、打击新观念的文化写照。<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中国一旦实现全面的私有制,贫富的悬殊只可能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越来越缺乏发展的后劲。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之所以难以发展,与我们这种文化背景下的私有制也密切相关。<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西方社会实现私有制还能表现出他们的理性,有多方面的慈善之举,强调公平竞争、依法缴税,能保障雇工合法权益、体现社会价值,但必须以自身的满足为前提。有的人,贪婪永无止境,理性也就表现为不同层次,故这种理性是有限的,中国人更是做不到。共产要消灭私有制,也就是要消灭以家庭利益为轴心的组织形式,这就存在巨大的现实冲突。即便是改变为包括家庭所有制在内的不同层次的区域所有制,同样会有无法战胜的巨大阻力。因为真正要限制家庭财富的,不是普通的民众,而是极其富有的精英阶层,政界的、学界的、军界的、工商界的、技术界的,而这一阶层的人又在左右着国家的政策,也就不可能自然过渡到遏制私有制的制度中。即便有几个政治核心人物想改变这种现状,也只能是孤家寡人一个,因为社会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人说了算,整个上层的力量已经形成了气候。如果执意要改,就会进行阻挠,甚至组成武装对抗,推翻现政权,因为统领军队的人物同样存在庞大的家庭财富。因此,私有制一旦形成了气候,就不可能自然过渡到共产社会。故马克思要强调革命。<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美国可以说是极其富有了,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可以说是极其富有了,但没有丝毫朝向相对集体制过渡的迹象。他们的合股经营虽然发展了集体形式,但其利益还是没有离开家庭轴心,故本质还是家庭私有制,没有体现其层次性,不能充分体现其公平性。国与国之间建立联邦组织,不过是增强了军事和经济的协作,并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的公平。有雇工存在,就有不公平。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私有制为什么不能作适当调整,就在于 国家的政治集团是家庭利益的积极维护者。在他们看来,家庭是经济建设的唯一组织形式,并没有看到经济组织的相对性。因此,现实利益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化的过渡,在理论上也缺乏相对性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相对的集体经济体制形式。<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当国家发展以后,能否采取武装革命改变私有制呢?这也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就在于军事技术的发展。要改变体制,就必须推翻政权,这对发达国家来说,要推翻政权,不是几支枪能解决问题的,非得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连枪都得到了控制,更不用提新式武器了。靠以往工人、农民造反达到推翻政权的目的,已经成为历史。军队推翻政权自然有可能,但决不可能是这种性质(加速相对集体制)的推翻,而是一种争权夺利的斗争。马克思之所以说实现共产主义要武装革命,实际是站在当时技术条件、管理背景下,去认识未来的体制变革,缺乏技术上的动态分析,缺乏管理上的动态分析。<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以上仅仅是笼统地写几句,目的是给我们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领航人一点启示:西方绝对私有制可以行得通,中国就绝对行不通,中国要逐步建立相对的集体经济组织,它由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家庭经济组织仅仅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要建立这种体制,必须从现在开始,私有制一旦庞大,就难以管理,就缺乏后劲,就无法改变这一现实。</FONT>  <FONT color=#000000> </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7 7:10: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7 07:12:00
没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07:47:00
也算是自圆其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08:16:00

说的有点道理,只是这种尝试或努力在中国恐怕有很大难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08:59:00
确实有难度,关键是全国人大代表中,经济精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势力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绝对会持反对态度。还不改就更难了,但决不是将私有制一刀切。我将它称之为集体中的家庭形式,它也是永恒的,只是要控制这些人的财富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18:07:00
要批就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