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6517 18
2010-10-02



中国央行利率政策分析

2010-9-29


玉成鸿雁


笔者按:做完研究生毕业论文后,很少写满是数学程式的文章了,尤其是少用复杂的数学处理工具,比如「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名目繁多的数学模型。昨日朋友问我现行利率的事情,我只知大概,虽从事银行工作经年,可确切的利率水平却不甚了了,颇感不够专业。今天登人行网站,查看了现行的利率水平,以往对数字分析的灵感,在面对下面的两张表格时又闪现,用今日的文笔,加上往日的数字研究经验,写下了表格后的若干文字,把两张表算年份在内的近四百个数据,用文字作了描述与分析。从利率水平角度浅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金融生活的变化,以及国家货币政策的沿革,切合了十八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变动的轨迹以及影射了世界金融经济周期的循环。
往日生涩的文笔,现在变得流畅起来。往日费心于数学模型和计量软件的研习,数字统计规律的查找,以至于没有精力去润色文笔,对数学程式重复而缺少实际含义的解释,颇感不像是在做经济学论文,而是似高中时期的解数学题,不过比之于高中尚有不足,高中数学是烂熟于心,而现在的经济数学简直是天书,看不懂,费力推导半天,其实用的就是那个结论,而结论不用数学程式也可知晓,数学程式的罗列只是让精于此道的审稿人知此文章用了数,而模型说的是啥,天晓得。
下面两张表的数字都是来自人行官网的原始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对其作分析,省却做模型和翻文献的环节。节省了时间、集中了注意力,向自己把握最佳,最简单的现实下手,略去不必要的过程。且看这种分析的威力如何。


表一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见附件1-1和1-2)


从九一年以来的贷款基准利率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利率是逐年下降的,体现了:第一,金融深化;第二,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提高,使得现在用较低的贷款利率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利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使得市场内的货币数量有增多的倾向,也使得国内通胀的预期增强。贷款利率的下降,减弱了以贷款业务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客观上促使了商业银行寻找其他的盈利增长模式,其中中间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不断探讨的一种盈利增长模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发达,金融品种创新受到限制,而利润又需要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导致很多商业银行从增加「小额账户管理费」等方面,来在短期内弥补贷款利息收入减少的缺口,招商银行对储蓄账户余额在一万元以下的账户现在每月收取三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是一种较激进和短视的做法。
从每一次利率调整期间内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差距缩小可以看出:第一,商业银行控制长期贷款风险的能力提升,体现在目前长期贷款的利率水平比之往昔为低;第二,长期贷款利率的不断下降,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提高,以往由于宏观经济存在的不确定性多,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卓越成效,提高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对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预期。
从利率调整的时间间隔来看,〇六年以前同一年内利率调整次数最多出现在九八年,一年内有三次利率调整,而调整频率最低出现在九九年至〇四年的时间段内,五年多的时间仅有三次利率调整。从〇七年开始,利率调整的频率明显提高,〇七年有六次调整,〇八年有五次调整。〇七年开始的利率频繁调整,一方面是因为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央行出于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率的调整来配合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央行近年来对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利率政策的重视,从侧面反映了宏观经济对利率调整的敏感性比以往增强了。
表二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见附件2-1和2-2)
图表的数字记录从九〇年开始,无论是活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利率,都是呈历年下降的趋势,这个下降趋势有下面几种解释:第一,金融深化,存款利率下降,使得建造一些项目的机会成本降低,因为存款利率下降之后,现在投资一个项目的收益率更加高于存款利率,使得投资者会更加坚决地投资于其他实体项目,而不是存入银行吃利息。高的银行存款利息,会让人滋生懒惰情绪。我国的无风险收益率与美国不同,美国的无风险收益率是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而我国是存款利率。无风险利率(存款利息)这么高的情况下,自然会对投资产生强的抑制作用;第二,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利率的调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近年来,理财产品的增多和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使得国人把闲钱由银行取出投入了理财产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脱媒」现象。本来是理财产品的出现与银行存款形成了竞争,可是银行存款利率却降低了,目前理财产品多的形势下,银行应该提高利率,吸引存款,不过受制于贷款利率(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传统盈利的来源)水平和国家政策限制,存款利率的提高是有限的。国人相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理财产品更加丰富了,现在可以选择的理财产品更多了;第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的社保体系落后,国人生活的保障性不强,而人的一生又充满风险,没有点积蓄不行,这种情况下,高的存款利率就成为了那时国人理财的一个好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保体系的不完善。近年来,特别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国家出于提振内需的需要,社保体系建设在加速进行,社保完善了,国人一生的生活平稳了,生病有医保、出工伤有工伤保险,生孩子有生育保险,出行有意外伤害险,财产有财险,退休有养老保险,还有企业年金作养老保险的补充,甚至还有住房公积金,买房也有了着落。虽然社保体系的普及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现在国人的生活还是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平稳了许多。
现在长期定存(五年期)与短期定存或活期存款的息差要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说明了,相对于活期和短期存款,长期存款的利息更高了,刺激了国人作长期存款的意愿。这是商业银行的一种策略,活期存款具有不稳定性,而现在商业银行复杂的业务体系,要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作支撑,长期定存正好满足了这个对资金稳定性的需求。
经济现象本就复杂多变,特别是货币问题,以至于诞生了以佛理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对于复杂多变的问题,要用尽可能简单的工具做处理,以节省为深入分析而作准备的时间(包括学习高深的数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计量软件和参考大量的文献)。这样就能集中注意力于一点,产生最强的威力,穿越障碍,直接命中经济问题的核心。通过上面通俗易懂的文字分析和动辄满是数学程式的分析,高下如何,留待读者见仁见智。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8 21:06:09
好文章,长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4 19:53:58
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5:33:59
1# bingmayong
收下,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6 21:24:16
好文章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6 22:34:33
文章不错,不过有个挺无聊的问题想请教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上课时学到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
并没有楼主提到的利率政策
但我刚去查了下,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上写成了四种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
而且里面有些内容是重复的。。。。。。费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