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6-6-2 17:22:00

对均衡尝试给个定义,请各位不吝指正:

两种以上的某些事物,如果在某种相同属性的量上存在相等,这个状态谓之均衡。

如果这些事物的各种状态可以抽象为几何上的一系列坐标(点集合),且存在任意状态(任意点)向均衡点的映射(函数关系),那么当某个点的映射是其自身时,该状态(点)就是均衡状态(点)。

对于不动点,请教两位斑竹和各位,是否必须以一套映射关系为基础,但这个映射关系的确定依据应当不是纯数学的而要与现实经验对接,哪怕是假设。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动点定义意味着以经验归纳(假设)为基础,而那个经验归纳似乎已经是均衡的非数学定义了。

这样说,不动点只是均衡的数学特征,但不能作为均衡定义。理解错了当别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17:34:00
这个我看过,明白一点。我说的是后面的修辞部分的逻辑谈论。二牛兄,我看过的东西远非上次彼此谈论的那些。即便在二牛兄的专业范围里,我知道的不算少。(对非专业人士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18:05: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6-2 17:22:00的发言:对均衡尝试给个定义,请各位不吝指正:两种以上的某些事物,如果在某种相同属性的量上存在相等,这个状态谓之均衡。

以下仅与ruoyan讨论。

“在某种相同属性的量上存在相等”算不算“数学特征”?

“相等”这种关系是“非数学的”,还是“数学的”?

“对应”这种关系是“非数学的”,还是“数学的”?

映射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对应”而已。如果数学理论中以“对应”来定义某一“数学概念”,这种“对应”,算“非数学的”,还是“数学的”?

当我们说某事物有“数学特征”时,我们要不要说该事物也有“逻辑特征”?如果说任何事物都有“逻辑特征”,是否我们说研究该事物就是“逻辑学的内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18:35: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6-2 17:22:00的发言:…但这个映射关系的确定依据应当不是纯数学的而要与现实经验对接,哪怕是假设。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动点定义意味着以经验归纳(假设)为基础,而那个经验归纳似乎已经是均衡的非数学定义了。这样说,不动点只是均衡的数学特征,但不能作为均衡定义。理解错了当别论。

仅与ruoyan说。

不知你是否同意理论“研究可能世界”这一重大功能。

正是根据关于所谓“均衡数学特征”的讨论,我们才知道,当我们“以经验归纳(假设)为基础”时,我们做的这种“经验归纳”是否可以保证均衡的存在性(这种存在性是理论上探讨的一种可能性——其实这是句废话)。

你当然可以“根据经验”归纳各种东西(你把它们叫不叫作“数学的东西”其实都无关紧要),但你归纳的东西是否可以保证你所定义的均衡的存在性?你如何证明这种保证?为了“证明”(并且是基于很一般的“经验归纳”假设的证明),你需不需要一些新知识?新界定?

拓扑学里,一个圆与一个矩形是不必区分的。当然,你就是愿意说它们是不同的东西(直与曲怎可“同日而语”?),谁也没有办法,这是既有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兴趣使然。其实我们不必为知识结构与研究兴趣争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18:42:00

爱因斯坦的目的是,把物理学表达为自然界的某种几何。而这种目的却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概念:宇宙的诞生。

(不知这段话是否又要引起众多不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19:23:00

你们说的好玄。我的浅见:

均衡是“回归”点,是“平衡点”或“稳定”之点

如弹簧的振动平衡点,单摆的最底端

马克思理论中的“价值”就是一种均衡点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一种均衡点

抱歉,对“均衡”没什么认识

回应此贴,是希望各位高手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事(要是能的话,下简单的定义,举简单的例子),让我这外行多少明白一点

等哪天学完高级,如果有所认识的话,再来凑个热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20:17:00

又看了楼上各位的一些贴

发现这种讨论对经济学没什么意义

研究逻辑或哲学去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 22:12:00

复sungmoo: 我说的“数学特征”,是纯数量间关系的描述,可以不考虑描述对象的属性、量纲等。文字定义中出现的相等、对应等,属于量间的关系但整个描述不是纯数量关系的描述,所以不是“数学描述”(用数学描述也许更为准确)。我理解数学是一套符号系统,基于一个一个抽象概念而又以逻辑连接的符号系统,可以更为准确地刻画数量关系,但不能替代文字。因为事物间除了数量关系还有很多其它关系,那是文字可以更为准确描述的方面。

“理论研究可能世界”,我认为是的。但理论并非只是数学。作为研究可能世界的理论,数学的优势是极度抽象,但弱势也是过于抽象。比如变量的内生与外生,好象数学本身是难以确定的。

均衡的定义与均衡的存在性我以为不是一回事。均衡只是给某种状态起个名字,把那个状态说清楚让大家可把握,然后起个名字叫均衡。至于这个状态能否存在是另一个问题,可通过观测或逻辑推导的办法求证,数学则是最完美的逻辑推证方式,甚至可先于观察而揭示事物的“真实”。在经验未达到的领域,难以生成经验归纳定义的情况下,以纯数学的方式定义所推出的东西是必要的。但均衡似乎不属于这个情况。

有错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3:59:00
以下是引用sixiangzhe在2006-6-1 10:45:00的发言:

任何概念都是抽象。但下定义却不能因“抽象”而抽象,既要尊重事实原则,也要尊重逻辑原则。

我批判经济人假设并不是另一个问题。因为没有经济人假设就没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也就没有两条曲线的交叉,即均衡点。


我同意你的第一段的观点,但我认为你的第二段的观点和第一段有矛盾。

均衡点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经济学界对客观存在的均衡点的解释。纵使“经济人”的假设,也是一种抽象,在一定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下,甚至是一种基本正确的抽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4:14:00
以下是引用finance12在2006-6-1 12:00:00的发言:

送给sungmoo斑竹几句话:

1)有一句英国谚语————“在争论中,你无法击败无知者”。 呵呵,这并不是免战牌,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照我看来,如果大家在学养上有点基本的共同基础,就绝对没有一些所谓的争论,即使有争论,也会是富有成果的讨论。

2)和一个莫说是MWG,甚至连中微都没整明白的人去讨论GE,我认为你是在浪费时间。

和那些声称主流经济学是垃圾的人讨论问题,除了侮辱自己的智力水平之外,还在降低自己的人格!

我觉得,你们这些信奉西方经济学的人,和那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都是科学观点的糊涂虫。

科学分析和人格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4:32:00
以下是引用hyundai_ok在2006-6-2 15:31:00的发言:

罗素对于语言的不精确性早就说明了。没有结合实际经济现象,用本不精确的语言来证明本不精确的语言,真不知道是因为有人以为拥有了精确的语言,还是逻辑学是个不容易明白的学问,好糊弄!精力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

所以我建议无论是学马经还是学西经的,都要把语言学学好,别和和尚一样,天天念经,不知念的是啥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4:37:00
这个帖子的讨论和以上3个回复,是我今天刚看后写的,有点东一下西一下似的,请网友笑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7:46: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6-3 4:14:00的发言:…科学分析和人格无关。

可以和人格无关,但与知识结构与研究兴趣(或者说偏好)有关。涉及后两者,许多问题其实是无法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7:5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6-3 4:32:00的发言:

所以我建议无论是学马经还是学西经的,都要把语言学学好,别和和尚一样,天天念经,不知念的是啥意思。

那么你自认为自己语言学学的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8:01: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7:55: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6-2 22:12:00的发言:…我说的“数学特征”,是纯数量间关系的描述,可以不考虑描述对象的属性、量纲等。文字定义中出现的相等、对应等,属于量间的关系但整个描述不是纯数量关系的描述,所以不是“数学描述”(用数学描述也许更为准确)。我理解数学是一套符号系统,基于一个一个抽象概念而又以逻辑连接的符号系统,可以更为准确地刻画数量关系,但不能替代文字。因为事物间除了数量关系还有很多其它关系,那是文字可以更为准确描述的方面…

仅与ruoyan讨论。

首先,“语言文字”仍是一种符号系统,仍是“基于一个一个抽象概念而又以逻辑连接的符号系统”。

其次,数学符号系统不单是为了“刻画数量关系”(当然,这可能又要涉及对“数量关系”的定义的争论了),“事物间除了数量关系还有很多其它关系”,这些“其它关系”未必不是数学符号所能表达的。

再次,数学符号系统不能替代文字,这句话永远不会错的。同样不会错的一句是,文字也不能完全替代数学符号。文字的最大缺点是,给机会主义者以大展才能的空间。虽然数学符号也会给机会主义者带来机会,但相比于文字,还是更有约束力的。

最后,(文字定义中出现的相等、对应等)“量间的关系”与“纯数量关系的描述”究竟有何种“本质性”的不同,我实在不能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7:55: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6-3 4:14:00的发言:

我觉得,你们这些信奉西方经济学的人,和那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都是科学观点的糊涂虫。

科学分析和人格无关。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提供了分析方法的视角,

何来信奉之说。

在评价别人是糊涂虫之前,

先看看自己的底蕴怎么样。

把别人都看成糊涂虫,

那么别人又会把你看成什么。

“糊涂虫”之言论最好不要随便出口。

况且你自己所了解的可能还不如“糊涂虫”了解的东西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8:11: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6-2 22:12:00的发言:…均衡的定义与均衡的存在性我以为不是一回事。均衡只是给某种状态起个名字,把那个状态说清楚让大家可把握,然后起个名字叫均衡。至于这个状态能否存在是另一个问题,可通过观测或逻辑推导的办法求证,数学则是最完美的逻辑推证方式,甚至可先于观察而揭示事物的“真实”。在经验未达到的领域,难以生成经验归纳定义的情况下,以纯数学的方式定义所推出的东西是必要的。但均衡似乎不属于这个情况…

仅与ruoyan讨论。

当你开始认识时,你可以想当然地起个名字来标识某种状态,但你的认识是否要止于此?

对于“均衡”,为了不止于此,一个很好的思路便是讨论它的存在性条件。而为了讨论它的存在性条件,我们必须对其的“本质”进行再分析,从而进一步讨论的它的性质与存在性。如果你能在原来定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就说明其存在的可能性,并且存在性的条件更一般,那么你一定做出巨大贡献了。

如果你想当然地提出了一个理论上都不可能存在的概念,你想用这种概念干什么呢?你能用这种概念干什么呢?博弈论里的均衡为什么不止于纯策略纳什均衡,而要提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为了严格而逻辑地探讨理论上的存在性,需不需对你所提出的概念进行更抽象的把握?

如果一个人愿意把认识止于一个想当然存在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的定义可以相当具有吸引力),其实我们也不必讨论了什么了。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采用某些方法来说明自己想说明的问题,其实这也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8:3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6-3 4:32:00的发言:

所以我建议无论是学马经还是学西经的,都要把语言学学好,别和和尚一样,天天念经,不知念的是啥意思。

其实,“马经”与“西经”的区分,本身就有点莫名其妙。

西经是一个类,而马经是一个种,把类与种并列,本身就怪怪的。

如果人人在学习经济学时能“和和尚一样,天天念经”,这可真是经济学学习与研究的一大幸事。想想这场争论的缘由,究竟多少人念了多少经呢?

相信大家的智商都不低(包括天天念经的和尚),如果“天天念经”,何至于形成这场争论呢?

另外,请不要对和尚有偏见,必然有和尚天天念经也不懂经文是啥意思,必然有和尚悟性不高,但谁敢说和尚不懂经文就是因为语言学没学好,而没有其他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09:0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6-3 7:55:00的发言:

仅与ruoyan讨论。

首先,“语言文字”仍是一种符号系统,仍是“基于一个一个抽象概念而又以逻辑连接的符号系统”。

其次,数学符号系统不单是为了“刻画数量关系”(当然,这可能又要涉及对“数量关系”的定义的争论了),“事物间除了数量关系还有很多其它关系”,这些“其它关系”未必不是数学符号所能表达的。

再次,数学符号系统不能替代文字,这句话永远不会错的。同样不会错的一句是,文字也不能完全替代数学符号。文字的最大缺点是,给机会主义者以大展才能的空间。虽然数学符号也会给机会主义者带来机会,但相比于文字,还是更有约束力的。

最后,(文字定义中出现的相等、对应等)“量间的关系”与“纯数量关系的描述”究竟有何种“本质性”的不同,我实在不能理解。

首先,“语言文字”仍是一种符号系统,仍是“基于一个一个抽象概念而又以逻辑连接的符号系统”。

-------------也是,但数学概念比文字语言更为抽象,往往直接对照的是文字。而不象文字可以直接对照经验。

其次,数学符号系统不单是为了“刻画数量关系”(当然,这可能又要涉及对“数量关系”的定义的争论了),“事物间除了数量关系还有很多其它关系”,这些“其它关系”未必不是数学符号所能表达的。

再次,数学符号系统不能替代文字,这句话永远不会错的。同样不会错的一句是,文字也不能完全替代数学符号。文字的最大缺点是,给机会主义者以大展才能的空间。虽然数学符号也会给机会主义者带来机会,但相比于文字,还是更有约束力的。
———————这样说吧: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各有侧重,各有优劣,有不可替代的部分。回到有关定义问题,文字与数学定义不是相互排斥的,各自都不是唯一的。是以不同的方式,揭示同一个“真实”。

最后,(文字定义中出现的相等、对应等)“量间的关系”与“纯数量关系的描述”究竟有何种“本质性”的不同,我实在不能理解。

———————文字适于在比较复杂的约束条件下考察简单的“数量”关系;数学则比较适用于抽象掉复杂约束,只在简单的条件下研究复杂的数量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10:0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6-3 8:11:00的发言:

仅与ruoyan讨论。

当你开始认识时,你可以想当然地起个名字来标识某种状态,但你的认识是否要止于此?

。。。。

如果你想当然地提出了一个理论上都不可能存在的概念,你想用这种概念干什么呢?你能用这种概念干什么呢?

定义一个概念是为了使用,只要使用的涵义与名字的内涵相符。

另外,存在性是对“定理”的存在性证明,而不是定义吧?均衡的定义,与“每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将达致一个均衡状态”的“定理”不一样。后者需要证明,前者似乎只需说明就可以了。这样理解不知可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11:20: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6-3 10:01:00的发言:

定义一个概念是为了使用,只要使用的涵义与名字的内涵相符。

另外,存在性是对“定理”的存在性证明,而不是定义吧?均衡的定义,与“每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将达致一个均衡状态”的“定理”不一样。后者需要证明,前者似乎只需说明就可以了。这样理解不知可否。

经济学“均衡”不来自于任何“现实”,也不出自于任何“归纳”,而仅仅是一种先验的抽象。除了数学之外,我以为不存在任何可以完整表述其内涵的语言表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19:42:00

两个交换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己现有的物品品类相互交换,如果交换到一定量时,交换者各自都感到满足,不再有进一步交换的欲望,这时的状态可以叫作交换均衡。这是属于经济学的均衡吧。自然也有数学的表达,比如杰文斯的交换方程。

这种均衡,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一次双赢的贸易谈判结果,我想是可以认为达成一次交换均衡的。

一般均衡比较复杂,现实中任一个时刻,都找不到使每一个交换者都满意、而无进一步交换欲望的状态。但对这个状态的文字描述(这里不一定准确,但认为可以有准确的文字描述)是否可以称为一般均衡?我以为,对一般均衡的定性描述与达成一般均衡的条件分析以及这些条件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实现是不同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 20:18:00

对于一般均衡,阿罗的理论中明确阐述了限定条件。这个去看看就知道了。有依据可查就不需要在理论上辩论什么了。张三李四对于数学的观点是没问题。但具体到一些问题,数学也只能表示到大概。不是数学的问题,是人类观察的问题,这个很有点测不准原则的味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03:59:00
以下是引用hyundai_ok在2006-6-2 11:59:00的发言:

阁下:我未了解过你的理论,但你上面所说的美国铝公司的价格低于市场中心价格的问题,我有些想法。完全竞争在理想情况下导致的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率的一致。对于工业产业来说是这样的。工业需要的是规模经济。对于市场的价格是否有人按照低于所谓中心价格出货的问题。完全是市场问题。而双方对于同一理论的相反结论是正常的。佛利民在他的文章已经指出,这个是和经济理论无关而是一个伦理问题。就人而言不被伦理影响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明白,这个不是理论的缺陷。

在商业,服务业系统中,你的“工资平均化、利润平均化、税金平均化这三个平均化来确定,我称之为中心价格。”实际上是很含糊的,如果在指导实践一定出问题。工资,利润。是非线形的。而且在不同等级和规模以及其他具体参数影响下,将是阶梯状的。占有百分比也不同。你怎么平均?税金是和企业营业额和税种有关联。怎么平均?如果只是数目的平均,那是无意义的。

在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这些领域各个行业的运做是不同的。你的三个平均化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均衡,实际上是一个概率和趋势的问题。没有这样的理解,无法去具体分析真实市场上的价格问题。

西经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可流派但不认可这样区分。这个是一个自卑民族的狭隘心理和民族沙文主义的产物。做学术的地方必定要搞清楚这些。国家的强大依靠的是头脑。如此思想在这样的论坛泛滥。对于民族,国家都不是好事情。

“完全竞争在理想情况下导致的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率的一致。”主要是在假设技术不变(或技术等同)条件下得出的,作为一种理论这没什么不对,问题是实际中技术是可变的,你如何将这可变的因素加到理论中去?你加不进去则理论就不能知道实践。美国铝公司的中心价格低于市场中心价格只在于其技术领先同行。其实微软又何尝不是因此吃官司?

其实西经的均衡价格就是只“完全竞争在理想情况下导致的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率的一致。”时的价格,其均衡定义乱七八糟只在与理论的根基有问题,那就是供求平衡时的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问题。

至于“工资,利润。是非线形的。而且在不同等级和规模以及其他具体参数影响下,将是阶梯状的。占有百分比也不同。你怎么平均?”,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这已经只是数学问题和分配问题了,虽然解答很复杂,但是不是没有解。比喻平均工资,各部门由于工种比例不一样肯定不一样,但是一个部门的平均工资总好确定吧?再说工资级差,依我的理论,差别是不能太大的,但是具体的级差值是由社会的分配体系考虑制度道德等各种因素后确定的,是确定的值。这个值是确定的,那么每个部门的平均工资就能求算出来。

至于“税金是和企业营业额和税种有关联。怎么平均?如果只是数目的平均,那是无意义的。”,那么我反问你,我们为什么总在说国家平均税率是多少呢?为什么政府为了发展某行业总是选择将低该行业的税率呢?

至于“在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这些领域各个行业的运做是不同的。你的三个平均化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相反正好解决这问题,比如依我的平均化规律将几个部门的中心价格一算,发现农业的事实价格比其中心价格低,政府就知道要补农了,且知道要补多少才合理。这就可避免现在这样的等到农民要造反了才意识到要补农的被动局面。同理,我们也以将电讯业、医疗业的实际价格与其中心价格对比以知道其价格高了多少,……。

我的理论有效地将政府纳入经济体系,而经典理论则有效地将政府从经济系统中排除,你自己看看政府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表现,你说是经典理论更对还我的理论更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11:18: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6-2 17:22:00的发言:

不动点只是均衡的数学特征,但不能作为均衡定义。理解错了当别论。

很对.

这里涉及到了经济计量的一般过程.众所周知,经济计量是从特定的经济理论出发,企图刻画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即模型的学科.也就是说,它总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刻画对象,以这一理论本身的正确性为前提的.因此,这里的数学模型并不是一个定性分析,而仅仅是定量分析.经济计量学进行的只是定量分析,而概念的定义,则必须是定性分析.这就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实际上,均衡分析的对象就是既认的"均衡"理论或概念,均衡分析是对既认的均衡理论和概念的数学刻画,就是他的数学等价直,而不是其定义,其定义或内涵是作为理论前提存在的.

请以精通计量经济学的各位朋友谈谈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17:21:00

CCGGQQ阁下:你的平均工资级差的问题,是需要政府来制定,此制定是管制。管制以后的结果都清楚,不怎么样。如果一定要说管制好的话。社会必然形成对整体资源的公有制度。我觉得有句话说的好:当私有制度变成公有制度时,不劳动不得食的规律就变成不服从不得食。此便是社会悲剧的开始。

至于税金的问题,请参考个行业的税收制度,以及成本会计。你想问题想偏了。为什么政府为了发展某行业总是选择将低该行业的税率呢?这个是在政府不投资的情况下,对于企业唯一的直接经济帮助。而且企业是被重复征税的,税率很高,看来你对企业实际税务问题的了解不是很清晰。

现在国家的农业问题的根本是土地产权的问题。而对于小国家,农不农无所谓,买就可以。中国不同,存在农产品战略问题。这个关系国家在紧急时刻的生存。两个不是一回事情。一个是经济问题,一个是风险问题。

我的理论有效地将政府纳入经济体系,而经典理论则有效地将政府从经济系统中排除,你自己看看政府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表现,你说是经典理论更对还我的理论更对?

这个我怎么说好那,一个裁判不可以加入比赛,而规则的制定者,重点是制定经济运做的理性边界。有的问题不是现在看是实际存在,而就成为真理,你的论据有点小儿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19:02:00
以下是引用hyundai_ok在2006-6-4 17:21:00的发言:

……………………………………

这个我怎么说好那,一个裁判不可以加入比赛,而规则的制定者,重点是制定经济运做的理性边界。有的问题不是现在看是实际存在,而就成为真理,你的论据有点小儿科。



其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的市场能否自动均衡。西经力图论证市场能自动均衡,结果是他们连均衡的概念也给不出来,事实也说明市场经常失灵。我的理论和马克思理论都表明市场不能自动均衡,所以我的理论要求政府干预市场。至于政府干预不当不是我的理论所要求的,你也没理由因政府做得不好就说不要政府做事。

政府同裁判一样,是竞技场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是竞技场的观众。当你说“一个裁判不可以加入比赛”时说明你的理性已经丧失。

西经的谬论就在于认为竞技者是理性人,不会出错,从而说市场不需要政府来纠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4 19:09: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19:43:00

政府同裁判一样,是竞技场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是竞技场的观众。当你说“一个裁判不可以加入比赛”时说明你的理性已经丧失。

西经的谬论就在于认为竞技者是理性人,不会出错,从而说市场不需要政府来纠错。

CCGGQQ阁下:请看看阿罗的一般均衡的外部条件,再有就是:政府,不是法律。法律才是规则。政府只是执行者。

我不反对政府的裁判权利。问题是社会化分工的精细,必然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去依靠管制达到均衡。理性边界的制定是必须的,裁判也是必须的。合理和自由是首要问题。面对一个混沌系统,任何一相情愿的调控必然导致系统变化向系统崩溃演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20:32:00

我觉得你还是在用裁判做不好说明不要裁判。

理论的贡献就在于说明经济个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然理论越正确就越说得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4 22:07:00
阁下:你对宪政的不理解,对政府作用的拔高才是你认知的误点。科学理论一定存在此理论的外部条件。我大概看了阁下的理论,其中有至少一个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不实际,也无外部条件和参数。至少正确的语言表达你没做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