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时间不一致,简单地说,就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一致。表现在实践上,就是尽管货币制订执行者(政府或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中央银行)不是出于自身的私利,而是从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出发,在时间t+1 市采取与时间t时不一致的政策,也可能导致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具有理性预期,而具体模型可见Barro-Gordon模型。
泰勒规则(注意,不是定理)的核心理念是货币中性论,所以它认为短期利率的调整,应决定于实质经济的变化(如生产率)和通货膨胀水平二者。这一规则正印证了货币政策只在短期里影响实体经济,在长期是中性的这一从理论和实证上均被证实的观点,因此在世界很多国家被证实是通行的也就可以理解了。
Barro-Gordon模型证明了由于公众具有理性预期,因此中央银行试图靠欺骗公众而实行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不可行的,因此只有实行规则制,靠承诺按照规则行事才能降低损失函数的值。而泰勒规则就是一种规则,实施之能够提高央行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时间不一致性。
不当指出,请大家多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9 8:32: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