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915 13
2006-05-28

理性行为假设即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立足点和根本前提,这一假设在西方多次遭到严厉批驳,但其地位却愈加稳固,可谓真理越辩越明。

作为有志于考取人大的各位研友,希望大家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相互促进,凭我们的力量可能并不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意义的结论,但这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基本原理的认识,进而有利于考研;同时也能纠正我们一些固有的认识或偏见,这点无疑是重要的。同时,希望各位师兄师姐发表见解,您成功的经验既是激励我们的动力,也有助于我们扩展眼界,提高经济学修养。

在此,我讲一些自己的认识,算是抛砖引玉:

1关于理性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利益”一词的辩证认识

我认为利益即是人的满足,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追求自己最大的满足。物质和精神都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也就是说,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不能狭隘地认为是追求物质的最大化,同时应重视精神的满足对人利益获取的重要作用。

这样,雷锋、焦裕禄、从飞、王选这些品德高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同样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满足,“助人为乐”中的“乐”指的是助人者自己乐,“乐”既是满足。他们本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以至于在面对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牺牲时,往往会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别人。因为,相反的选择会使自己良心不安,使自己内咎—进而使自己不满足,这种不满足要大于(或远大于)避免暂时的牺牲所损失的物质、劳动或时间带来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选择给自己带来更大满足的行为,即助人为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8 20:46:00

2.理性人理性有限

林毅夫先生讲,所谓理性人假设,是指:“一个人做决策的时候他所知的可能选择方案中总是会作出他所认为是最佳的选择。”

“一个人”指做最佳选择的认识从个人利益出发所作的最佳选择,而不是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作出的选择。“在作决策的时候”指人是在特定的时间条件做出的最佳选择,当时是最佳的选择在事后可能就不是最佳的了。“在他所知的方案中”指信息的局限性。“他所认为”是讲这种选择会受他认识水平的影响或限制,制约他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可见,虽然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都在时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的理性往往是有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8 20:48:00

3.面对质疑

我国学术界(自然也包括我们向往的殿堂人大)长期以来不愿意接受理性人这一假说,这部分源于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宣扬自私自利亵渎了大写的“人”字;部分源于较长时期学术界被“左”的思想统治,意识形态使然,对西方的意识形态进而学术理论矫枉过正。

但我们应看到,对理性人的质疑往往来自社会伦理角度。理性人假设反映的并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是生产者的意识形态。以前,我们更多独立了经济学的社会启蒙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学的社会设计作用。经济学家是社会的医生,所以经济学从本质上说,应揭示人的恶的一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写道“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 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 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由此可见,我们不但不应回避经济人这一基本假设,反而应该怀着更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

其实对理性人的讨论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内容,比如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假设作用的重要性等等。希望大家积极进行讨论,充分利用人大的学术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9 10:14:00

这个帖子似乎应该转到微观版。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作出理性人假设是为了数学上能够求最值。理性人的假设在很多的宏微观数学模型中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但是都有应用。我认为理性人假设可以从家户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解,这两条假设贯穿整个微观经济学。家户的效用来自于对商品的消费,厂商的利润来自于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收益于成本之差。所以如果这么理解,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不考虑所谓的精神满足的。

个体理性并不一定带来集体理性,这个问题博弈论上可以说明。另外现在我们所学的经济学是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微观理论主要来自于marshall的对微观的总结。新古典经济学里并没有交易费用的概念,所以“在他所知的方案中”是指由于收集所有信息可能带来高昂的交易费用,理性人只能在有限的选择域内进行选择。而对于“他所认为的”我认为仍是最优选择,因为如果不是,数学上仍然无法求到最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9 10:19:00
另外人大的张宇老师有一篇文章,是对西方理性人假设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人的观点进行比较的,复试的时候还有被问到这个问题。但是文章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建议你上网找一下读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9 12:47:00

版主workhard说得很有道理,向您学习。

我认为理性人假设可以从家户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解,这两条假设贯穿整个微观经济学。”

对这一点我十分同意。但我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假设,即“家户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是经济学家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因为一方面人的主观感受不易衡量(或者说不能衡量),因而人的动机虽不便衡量,但可以用人们为之付出的代价或牺牲来衡量(马歇尔在其著作第一篇做过描述)。这一作为衡量的标准往往选作货币。

另一方面,用效用和利润来衡量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它基本能够对客观世界大部分的问题做出解释,并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于是也满足了大多人的需要,因而能够被理论界普遍肯定。

所以说,“家户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说法在这种条件下是十分正确并无可厚非的。

我的初衷是想表明,其实经济学家对现有的价值理论并不是十分满意,暂时承认并应用它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的个人观点)

价值理论从来都是经济学家追逐的对象,是经济学的珠穆朗玛(我的个人观点)。人们一直试图探究人的经济行为理论,但却由于不能脱离主观猜测臆断的脱臼,缺乏说服力和实用性。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尽力着手用科技的手段对人的主观评价作出衡量,并应运而生了一门脑科学实验经学(具体的名字我记不清了)的科学,用实验仪器测量脑电波的方法来评度外部事物对人脑刺激大小,并进而想得到价值的更为广义的定义和价值的真正衡量方法。但能否成功现在还不明朗。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既是研究财富的科学,又是研究人的科学。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如果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什么是价值,他一定获得诺讲了,呵呵。

期待workhard师兄的精彩点评,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