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内向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性格,他们很想改变,但是又会想:“唉,算了吧,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要改变性格,谈何容易啊.....”其实,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很容易,关键是方法,想改变自己性格的人往往都会阅读大量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可是总是不得要领,那些所谓的方法教别人:“要多和别人交往,要有自信,不要想那么多......”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我眼里,这些都是废话,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没有切中要害,那么今天我就说说我改变内向性格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以后,过去那个在别人眼里自卑、害羞、拘谨的木头,成了永恒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信、豁达、与大部分人交往时能谈笑风声的正常人。
内向的人分为真内向和假内向,和所有人都不太爱说话,但是感到自然并无不适之感的人是真内向,这种性格一般无需改变。和父母能自然交淡,和好朋友能谈笑风声,但和大部份人都不太爱说话,而且感到拘谨和不自然的是假内向,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改变这种性格。
假内向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始于某种不愉快的感觉,那个感觉就是造成假内向的“毒种子”,在这颗“毒种子”产生之前,我们的性格是一棵健康的小树,而不是内向自卑的性格,那颗“毒种子”产生之后就寄生于那颗健康小树上,开始生根发芽,而我们的注意力开始被它吸引,开始忽略了原来的性格,并不停的向“毒种子”浇水和施肥,它很快就长成了参天大树,覆盖了原来的那棵小树,成为了现在性格的主导,在别人眼里,就会成为一个害羞、拘谨的内向者。要改变假内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向它浇水,让它枯死,露出原来的性格,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了。
假内向的人为什么会和好朋友谈笑风声,而和不熟的人却感到拘谨,无话可说呢?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相处时间久,见面次数多的缘故,这是不正确的。这其实是一种习惯,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比电脑强大百倍,它几乎可以记住任何东西,包括与人交往的感觉,假设好朋友为A,那么如果我们与A首次交往时感到轻松愉悦的话,那么第二次与A交往时,大脑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搜索出与A交往的一切数据,并唤醒那种与A交往时轻松愉悦的感觉,没有了拘谨的抑制,人类的交往本能就能畅通无阻的发挥出来,因此,就能很好的与A交往,谈笑风声了,交往的次数越多,大脑对这种感觉的印象就越深,直到与A无话不谈。假设不熟的人为B,如果初次交往就感到拘谨,大脑也会记住这种拘谨的感觉,人类的交往本能受到拘谨这种负面情绪的严重抑制,自然感到无话可说了。
很多假内向的人都会说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这种说法就跟一个人带着口罩就说他没有嘴巴一样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假内向不是没有个性,而是个性受到了抑制,你的个性受到了“囚禁”,只要将消灭囚禁个性的“狱卒”,就能将个性解救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随便说下,99%的人个性都是友善、热情、幽默的。假内向的人则为100%是这种个性,有些假内向的人认为自己颇有幽默感,就是个性没有完全受到囚禁的原因。
我们来看看假内向者与人交往的第一大敌——拘谨,为什么大脑会产生拘谨的感觉呢?这是因为大脑错误的认为拘谨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如果你过去的老师对你做出很粗暴的惩罚,对你造成很严重的心理创伤,大脑就会将类似老师的人物例入黑名单,当你重新遇到他们时,大脑就会制造恐惧、拘谨等负面情绪,这是一种保护机制,提醒你赶快离开他们,以免再次受到伤害。所以,产生拘谨恐惧等感觉时,就会有离开的冲动。轻度的拘谨则是一种提醒功能,提醒我们在社交中可能有不恰当的行为,当你看到了一个熟人,如若产生轻度的拘谨感,你可以这样想:“大脑在提醒我要热情的向他打招呼,不能对他漠不关心。”然后你就热情的与他打招呼,拘谨之感就能大大的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