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95 2
2006-05-29

只有打掉经济学家的“傲气”,经济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作者:李傲

转自:PME商务网站
更多精彩文章,请进中华商务第一网站http://www.pme518.com “李傲想说就说”

翻开历史的长卷,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以种植园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再发展到专制统治的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制度的更替,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学家的巨大贡献。他们是国家的支柱,经济的导向船,民族的脊梁。

目前,由于中国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经济理论和经济观念还比较淡薄。在这关键时刻,经济学家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企业希望抓住这颗救命稻草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悬崖边,安全地存活下来,稍有不慎就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危险。经济学家的言行对企业的成败、股市的兴衰甚至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经济学家们勇敢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忍受寂寞,废寝忘食,广积材料,细心研究,几十年潜心于经济学,一举成名天下知。张维迎、郎咸平、吴敬琏、林毅夫等经济学家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他们以一颗赤子之心,胸怀天下。不但专心于经济学研究,还要兼管管理学,以管理专家的身份掌管企业的事务。为了减轻国家经济决策者的负担,向政府建言或发表相关著作或研究报告。还要利用点滴时间为大型企业分忧解难,担任独立董事一职,卷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忙得不能抽身。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看到我们的经济学家日理万机,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健康担心。在这担心之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经济学家们这样全面发展,还能有精力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创下惊世骇俗的东西吗?难道他们是神?是上天派给中华民族的神??

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所当然,经济学家在各大家成了最热门的家族。纵观近年来发表惊世骇俗的言论的著名经济学家,无论是研究穷人经济学的林毅夫,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吴敬琏,还是“学者不是民意的代表” 的张维迎,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大致有四:

奇迹之一: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合二为一

经济学,研究的是“宏观经济”问题,即便是“微观经济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宏观的。相应的经济学家是为学术研究和政府制定政策服务,或在学院中传授知识。因此主要职责在于把握国家宏观方向。而管理学特别讲究实践性,严格来讲,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国经济学家是没有资格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著名的“管理学之父”泰罗就是工人出身。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经济”范畴无所不包,企业管理、经济研究与国家政策“三位一体”。管理企业的政府官员是企业家,研究经济问题的人也是管理专家。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由于人们对经济的无知直接造成了经济学家们的权威性、影响力大大增加。一些学者纷纷打着名牌大学经济学家的旗号,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案。不但如此,还纷纷以经济学的名义教授管理学。比如,北京大学的厉以教授、张维迎教授都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郎咸平频频在媒体亮相发表各种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

在中国教育台播放(北大拍得)一套节目中,某经济学家以权威的姿态讲授企业改革,专门找了两个企业家作陪衬,为经济学家做注解。本该企业家演讲经济学家做解说怎么完全反了,竟然还是一流大学的节目!真是让人深深不解。假如中央台的艺术人生,本来是朱军主持,哪天突然来了演《艺妓回忆录》章子怡这个“大牌明星”,就换成章子怡来主持,朱军客串,岂不怪哉!是经济学家比企业家经验丰富,还是经济学家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聚焦眼球,以达到更大的目的?让人难以捉摸!!!!

作为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首先感受到的应该是责任,是自己的言行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后果。而不是荣誉,而不是靠在媒体和企业面前炒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郎旋风”够大吧!!!几句胡言乱语把科龙搞得银行追债。余世维聪明吧!几张幻灯片,一台投影器,几个秘书弄来的张冠李戴的案例,讲几个故事就迷倒企业一大片,企业不仅纷纷掏出几十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自动放在老余的口袋,还恭恭敬敬的叫声余大师,感觉不解渴者,还要跑到书店花一笔钱买老余的书籍和光盘回来慢慢品味。结果只是白激动一场!!!!

无论是做电视节目的北大教授,还是频频亮相媒体的郎咸平,还是很会讲故事的老余。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的企业,几乎没有长期跟踪成功或失败的企业,肚子里装的多是国外企业的案例,竟然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上处于鼎立之势,霸占中国企业管理这个市场!这种没有实践经验的非专业操作的经济学家的“霸权行为”非常有害,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无益,同时还扰乱了企业管理市场,堵塞了中国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延缓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景的步伐。

因此只有把经济学和管理学一分为二,消除这些经济学家的“霸权行为”, 中国的经济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奇迹之二:

大多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唯独林毅夫站在穷人这边。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先富、后富直至共同富裕”的理论。就是让发达地区的人们先富起来,带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不知何故?不知何时?经济学家们似乎忘了中国还有穷人。张五常说:“中国穷人的生活不是报道说的那么差,没有像印度来的那么严重”。哈哈!!!!同越南、老挝比中国的穷人还是富翁了呢,说了等于白说!!!张维迎的“补偿既得利益”说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马上跳出来为受损最大的领导阶级说话。刘吉的“评论经济学家或优秀经济学家或大经济学家不能靠民意调查和外行人商定”,一棍子就把穷人打在门外。

年年的春节温总理总是和全国人民一起过春节。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访问耶鲁大学并发表了讲话,其中“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些都表明在任何时候国家领导人都深深记得包括穷人在内的全国人民。舒尔茨,1979年因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指出“如果读懂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这句话温家宝总理读懂了,胡锦涛主席读懂了,只是不知道我们的经济学家什么时候才能够明白?

尽管国家领导人如此关注包括穷人在内的全国人民,经济学家们还是一如既往,好像发展经济和穷人没事。他们纷纷抛出自己的利益集团,甚至就像兼职的形象代言人。唯独林毅夫一人靠自己筹款建立一个专门研究穷人经济学的研究机构。

林毅夫指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穷人大多数在农村,于是有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为城里也出现了穷人,于是有了收入分配不公。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集中到“穷人致富”上。林毅夫的观点和舒尔茨大师的穷人经济学完全一致,也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占多数的10亿人口都在农村。所以我们要想把全国的经济实力提上去,光靠一部分人富起来是不行的,关键还是靠在中国农村的穷人致富。如果社会低层的10亿人口经济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经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后富”的最终目标什么?是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的目的又是什么?也是达到人们的共同富裕!!!!!!

因此经济学家的使命是历史性的!!!

经济学家们应该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浩然正气。并且能够忍受孤独,忍受寂寞,能够在纷至踏来的干扰与形形色色的诱惑中坚守清白的毅力和勇气,一心一意地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是国家的经济的精神食粮,只有经济的精神食粮丰富了,真正的物质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奇迹之三:

经济学家出任“独立董事”,又兼职形象代言人

不知何时,学者担任独立董事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亮点”。《广州日报》署名文章则列举了在大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的名单,其中包括钟朋荣、吴敬琏、萧灼基、魏杰、张维迎、吴晓求、张曙光、盛洪、曹远征等中国响当当的经济学家。文章指出这些人都在不同的利益集团担任“独董“一职,并从利益集团处拿着相应的俸禄。张维迎出任亚信集团的独立董事。吴敬琏担任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水产和神州数码的独立董事,这些都是公共信息人人皆知。

对媒体把独立董事说成是经济学家和利益集团勾结的制度,作为政协委员的吴敬琏感到不可理解。于是在媒体上剖白说独立董事是一项好制度。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破有理。弄得大家一时不知该相信谁?就在大家为此观点产生疑惑之时。恰巧在同一天,另一位政协委员韩方明正准备提交一份《关于正确选聘能够忠实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利益的外部董事》的提案反映,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缺乏为企业服务的经验、责任、能力和时间,并不适合作国资企业的外部董事。并且在今年伊始,另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成思危在第10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就曾表示不赞成经济学家大量担任独立董事,认为经济学家本身不是搞企业管理的,所以它们面上的东西能说,具体企业的猫腻看不出来。暂且不说经济学家对独立董事一职的经验问题。

像吴敬琏、张维迎等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人物,其学术论调力可以影响整体改革战略和国有经济布局。当经济学家与利益集团结为盟友时,经济学家们本身同时又作为既得利益者,当其理论与利益集团发生严重冲突时,又如何保持社会公众的公平?我们又如何指望那些经济学家能针对纷纭变幻的经济现象,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据中国证监会规定,一人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最多不得超过5家,独立董事每年为每家上市公司的工作时间不得小于15个工作日。并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职责,如果一个经济学家担任5个独立董事,他就需要75个工作日,而一年只有251个工作日,减去75个工作日,只剩下176个工作日,如此一来,一年只剩下一半的时间。无法想象,那些身兼数职、频频在媒体亮相,对各种问题发表意见,接二连三地出席各种论坛和研讨会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来履行这么多兼职的应尽职责。如此这般繁忙,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潜心研究经济学?没有静心治学的心态,又怎么在学问上有某方面的造诣?怎么能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指明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奇迹之四:补偿既得利益

经济学家们潜心研究,但是无人能及张维迎,一时间,张维迎的“补偿既得利益论”成了经济学界讨论热点,因此,张维迎也成了经济学家中的一颗“新星”。他的言论和行为备受关注!!!2006年2月25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多功能厅。张维迎教授的“领导干部受损最大论”令人诧异。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的张维迎教授,我想你应该知道什么是改革。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具体一点,改革就是改变不合理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从而达到在政治上更加民主法治,经济上更加繁荣发达,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社会更加富裕安康的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在旧体制下,享有不合理利益最多的阶层,在改革中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相反,在旧体制下获得合理利益最少的农民阶级,在改革中相对利益受损最少,而在改革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既然现在改革可以使社会分配更加合理了,为什么还要补偿?补偿领导阶级的钱从何而来?来自于国家的税收?国家的税收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天下的老百姓?如此乾坤大挪移,还是将老百姓的钱转移到领导阶级的口袋,甚至造成更大的不公正。教授煞费苦心原来是和天下公民玩了个魔术。为了领导阶级受损而这般绞尽脑汁??如果张维迎先生自己就是一位平头百姓,他是否有无私奉献且毫无抵触情绪的力量呢???一旦公众反弹,改革将走向何方????

够了,不要再拿维护既得利益的幌子来招摇撞骗了。去维护你个人的利益还差不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即使在改革中领导阶级利益稍有损失了那又如何?只要国家能够进步,经济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改革本身就是牺牲某些人的利益而成就全局,为什么领导阶级就不能牺牲。如果领导阶级的人都能像总理和主席那样全心全意地为国家,经济改革能到现在还迟迟不前吗?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人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吗?

以上种种奇迹都是21世纪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的杰作。痛哉!悲哉!!!!

遍观当下,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沽以高价,喜滋滋地为利益集团代言,笑眯眯地正当学术明星,急咻咻地向体制靠拢。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学成了敲门砖,学问成了搏取利益的垫脚石,这样的经济学家自然名、利、仕统统纳入麾下,而科学真知、学术本义却被他们弃置。

中国人民看得一清二楚,国家给了经济学家崇高的荣誉和地位,给予了极大的希望。而他们竟然置国家政策、国家利益于不顾。你们有没有学术良知?你们到底想干什么??你们究竟有什么企图???

中国的经济改革才刚刚进行,不仅远没有完成,而且既有紧迫性,又有长期性。

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新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经济体体制要适应全球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改革。 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的挑战,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必须要加快改革,因此,改革是十分紧迫的。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改革的长期性特别是要研究新世纪中国的经济改革问题,明确经济改革的方向。

社会主义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像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一大批经济学家作为经济学家的代表性人物,就是经济发展的精神食粮,对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动向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他们不是本着一颗赤子之心,而是为某些利益集团所代言,经济的物质部分的发展该如何进行??当经济改革的问题被某些利益集团所阻扰、所扭曲甚至所劫持时,中国的经济改革到底该怎么办?

PME商务作为新世纪文化变革的“倡导者”,掂着经济学家的实力,望着中国的实际国情,眺望经济改革的坎坷之路。PME挺起胸膛,摇旗呐喊,面向国人,奋力高呼!!!!!

打掉这些经济学家的“霸气”,推进中国经济改革进行!

打掉这些经济学家的“傲气”,推进中国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只有打掉这些经济学家的“傲气”,中国经济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 …… ……

…… ……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9 22:38:00
中国缺少有良心的真正的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5 10:39:00
我的一貫做法是不理他們,不理他們你看他還有傲氣不!有些傢伙是巴不得你去罵他,他好借著出風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