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478 6
2010-10-09
以前接触三国演义时,惊觉于孔明的谈笑用兵,又是六出祁山,又是七擒孟获;后来再看正史,陈寿对孔明的评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以及孔明在刘备生前几乎没有兵权,入川未随行,连征东吴都无能为力,只能事后大叹:「若法孝直尚在…」可见不受重用。发觉孔明没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也无细节,因而开始质疑孔明的军事能力,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这段期间,遂认为孔明的内政能力比军事能力强。

 第一次北伐  
曹真乃大魏重臣,军事巨头。诸葛亮为避免和其硬战,派遣赵云一支偏师据箕谷为疑兵,其用意就是骗过曹真。诸葛亮希望用此法将曹真拖住,让曹真误以为蜀主力是出褒斜道取郿,又或者是有奇袭,然后自己的主力大军出祁山,表面上看好象用兵高明。  

第二次北伐  
战斗,没有分为持久战,闪电战,消耗战,阵地战,攻城战等等。  
此次魏国面临东吴入侵,魏将主力几乎是全部调到了东线,孙权吃紧,要求西蜀分其兵势。表面上看,此次北伐完全是帮东吴减压。  

第三次北伐  
魏这次犯了顾此失彼之错。在诸葛亮二次北伐时,魏受到东线威胁,大将曹休败绩,这让魏更重视东吴方。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很明显,魏的反应是迟缓的,生怕此次又出现“二伐”时的两头受敌的局势,魏主力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按兵不动,只是随时保持高度戒备以便立即增援。  
   
第四次北伐  
此次战役,魏国汲取上次为顾及两头,而发救兵迟疑导致被大军压境丢失两郡的局面再次发生,将战略重心调整为固守。司马懿贯彻这个战略方针,采取龟缩的疲劳战术,只是放心坚守。而诸葛亮屡次欲战而不得,粮食艰难,战线又拖的过长,导致出现了李严因为粮食供应问题被罢官。

第五次北伐  
与司马宣王相耗一百日诸葛亮病发,过早死亡,北伐夭折。  

魏、蜀、吴三国之中,就以蜀国的兵力最少,国势也最弱,但孔明却能连年征战,使人民忘却败战之耻,此种鼓舞人心,迅速组织动员再战天下,古往今来史上少有,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人军事才能的高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 善于用兵,也就是通常说的会打仗,包括决断能力、应变能力、计谋的运用等;  

  第二, 善于治军,也就是统帅、训练部队和部将的能力;    

  第三, 指挥过较多的战役,并且胜多败少,也就是成绩;  

  第四, 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或者说军事理论。  

前两个是必备的条件,第三个是个人的实战能力,第四像则是日积月累的军事素质与智慧了.


“(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这是历史对诸葛亮的评价了,可算公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9 18:47:20
诸葛亮指挥的主要战役:

南征战役

主要是政治解决,军事解决的成分较低。建兴3年春3月出发,其秋悉平,只有半年左右,基本没打什么仗。所以不能说明诸葛亮是否有军事才能。

第一次北伐战役(祁山)

建兴6年春2月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归降,魏明帝亲到长安,命张合拒亮。亮使马谡战街亭,败。夏4月魏明帝还洛阳,前后只有1月余。

蜀军:共10多万人,其中东路由赵云、邓芝率领约一万人,出箕谷作为疑兵吸引魏军于关中地区;诸葛亮自率9万兵马出祁山,准备攻占陇右地区。诸葛亮此前没有采纳魏延的率精兵突击长安的建议,因为其一开始就已经制定了先占领陇右在逐步进攻关中的战略。蜀军调集了当时能调集的所有主要将领(魏延、赵云、邓芝、马谡、吴壹、王平、高详、李盛、黄袭等)和绝大部分机动兵力,准备趁魏国忙于东线战事时,在西线一举成功。

魏军:前后共有6万人投入战斗。其中张郃率主力野战兵团五万人进攻陇右的蜀军,曹真率数千人防守秦岭各谷口,陇右各郡数千人马坚守各主要战略要点。为反击蜀国的进攻魏主亲自派兵五万由张郃统帅自洛阳前往西线作战,魏主随后也亲临长安督战。

战败原因:1、诸葛亮过低估计了魏军的快速进攻和突击能力,导致战役预备队未能进行及时的增援2、误用马谡守街亭要塞,造成阻援行动的迅速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8:47:44
第二次北伐战役(陈仓)

此战前,东吴在东线击败了魏军大将曹休,魏军损失很大,因此只能从西线抽调大量兵力向东线增援(包括张郃的主力兵团),关陇地区兵力空虚。虽然蜀军年初刚经历了大败,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得到了很大恢复。只可惜诸葛亮出兵陈仓要塞,久攻不下,丧失了大好时机。魏军增援一到,蜀军只好撤退,虽然射死魏将王双,但于大局无补。史载因粮尽退兵,而真正的原因怕是这一次行动完全在魏国意料中。

《曹真传》:“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张合传》:“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召合到京都…因问合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合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合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先不论陈寿那两句饱含争议的话是否属实,有一点却被他说中了——奇谋为短,看来在智谋上孔明真不如当年的郭奉孝啊。一切都被别人算准了,如何不败?

第三次北伐战役(武都、阴平)

诸葛亮派将军陈武率军自汉中进攻魏武都、阴平两郡,魏将郭淮本准备进行反击,后发现诸葛亮率军跟在后面,就撤回了天水郡,诸葛亮没有追赶,占领两郡后回军。

此战根本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应该不算一次正式的战役。战争结果是占领了魏武都、阴平两郡。

第四次北伐战役(汉中-陇右)

建兴8年秋7月,魏派司马懿由西城,张合由子午,曹真出斜谷,同时派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攻祁山,汇攻汉中。诸葛亮乃自守汉中,派魏延守祁山方向,结果魏延主动出击大破郭淮于阳溪。9月魏兵退。

此中,蜀军进行了一些追击战,但估计规模比较小,诸葛亮没有参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8:50:46
第五次北伐战役(祁山)

诸葛亮进攻祁山和上邽等地,魏军防守,司马懿、张郃领兵增援,双方在祁山一带相持不下,并发生了一些局部的战斗,最后诸葛亮粮尽撤兵,并伏击射死魏将张郃。

蜀军:诸葛亮亲率魏延、高详、吴班等将领,兵马8万多,以武都郡为基地进攻祁山一线;

魏军:司马懿(接替曹真)、张郃领兵镇守长安后前往祁山增援;祁山一线守军:贾栩、魏平、费曜等,由西线增援的部队:郭淮部。共计不到6万人。

此战为诸葛亮生平最大胜利,不仅歼灭魏军3000人,还射死魏大将张郃。诸葛亮通过反复调动魏军,希望以包围祁山、上邽等地来吸引魏军增援,而后集中主力消灭魏军增援兵团。不过由于粮尽撤兵,最终无法使魏军与其决战,只能放弃占领的上邽等地撤退。撤退中的反击部署的很好,一举消灭了张郃,报了街亭的仇。

第六次北伐战役(五丈原)

建兴11年冬,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12年春二月,出斜谷,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

司马懿占领了渭水南面的阵地,部署防线,使诸葛亮无法东进,又派郭淮抢先占领了渭水北岸的要点北原,加上西面的要塞陈仓,使诸葛亮军被阻击在秦岭北侧,渭水南麓一线,进攻攻不下魏军的防御阵地,想依仗优势兵力与魏军决战又不得,这样一直相持了3个多月100余天,最终诸葛亮不幸病故,蜀军才撤退。而魏军吸取了上次张郃失败的教训也没有进行追击。

这一次诸葛亮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失误,运输工具也进一步改进了,没有出现粮草不济的问题,但在战略上同样处于魏国算计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8:51:00
演义而言诸葛亮数此北伐之所以不能成功,有这几点:
1、 战略方向混乱

从汉中攻魏,战略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出陇右;一个是直接出关中。到底取哪个方向,缺乏明确方针。诸葛亮对魏战略进攻一共四次,第一次建兴6年春出祁山;第二次接着同年冬出陈仓;第三次又出祁山;第四次又出陈仓。忽此忽彼,反复无常,除了第一次出其不意外,其余三次均在曹魏方算计中。

2、作战方针错误

从蜀汉攻魏,兵力不足,道路险远,后勤困难,而魏国救援相对方便,所以利在速战。而诸葛亮总是小心谨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以持久之计争衡。这是优势情形下的战法,劣势情形下是不可以采用这种战法的。而蜀汉的兵力有限,后勤困难,关陇一带地形复杂,处于不利地位,显然法支持这种战法。

3、缺乏见机之能

诸葛亮见机迟缓,缺乏创造战机和捕捉战机的能力。司马懿也有评价,《晋书。宣帝纪》:“帝曰‘亮虑多决少’”。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但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治军上高超的本领:

1、推演兵法,损益连弩,发明八阵图。司马懿按行其营垒处所,不禁曰“天下奇才也!”,足见其在治军方面的才能;

2、发明木牛流马。兵家作战,后方补给常能决定一役成败。昔日曹孟得与袁本初对峙尚因粮草不济致书文若,意图退兵,诸葛亮却能发明木牛流马充当运输工具,实乃千古第一人。

综上所述,诸葛亮绝非无军事才能,而是如陈寿所言“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况且从先前毫无作战经验惨败街亭,到后来战法日益成熟,诸葛亮在军事方面还是甚有天资的,只是刘备生前没有给其磨练的机会罢了。“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或许把诸葛亮称为军事理论家更加贴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8:51:14
 与其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还不如说他是崇高人格的化身。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曾坦率承认自己的"谲智"及不上曹操;无须曹操承认我们也能看出,诸葛亮伟岸的人格、不屈的追求、完善的智力,不仅高扬在曹操之上,也几乎高踞在古来所有帝王将相之上。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完了,另外补充一下,三国里面军事洞察能力最强的皇帝当属魏明帝曹睿了.感觉曹家的人前三代都比较强悍.而曹睿在孔明第一次北伐时就料道结果了,大概的意思我记的是说,诸葛亮贪恋三城不知进退,时长粮草必不济也,则孔明必败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