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不仅大部分经济学家,而且绝大多数国人的看法都是积极的。这是因为,中国仍然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从现在的人均GDP3000多美元到10000美元乃至更高。而正在深化的各项改革,还将产生巨大的增长动力。蕴藏在中国人身上的内涵丰富的商业精神,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解释。当然,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将产生比以前更大的作用。因此,未来一个时期,抑或再一个30年,中国经济将不是增长率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方式增长的问题。  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宏观经济不稳定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能达到均衡;其二,是经济沿着非最优的路径向前发展。前者主要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波动状况,后者则具有增长的含义。也就是说,同样从人均GDP3000美元到6000美元,再到10000美元,可以有不同的路径。有最优的路径、满意的路径、非最优的路径。这里的路径就是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看增长方式、发展方式是否最优或令人满意,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包括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是否协调,二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过去30年,我们选择了较快的增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出了较大问题。
  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就是过高的资源环境代价。不过,相比起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难度更大,因为这里的利益纠结更加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既可行又有效的切入点,在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下,谋求这一问题的解决。具体地说,就是要“增长并公平着”,即公平的增长。这不是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如果做不到,增长就不能持续的问题。
  何谓公平的增长?一个经济学的回答是,当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且获得人力资本价值的机会是公平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种公平的增长,至少是具有公平因素的增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当经济学家说,“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时,事实上就将增长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如果说衡量增长的指标只反映创造财富的规模的话,那么,增长能否长期持续,就是由分配财富的状况决定的。贫富差距超出社会容忍度,如基尼系数长期高于警戒线,社会就会出现危机,增长就不能持续。这也进一步注解了做到“增长并公平着”的必要性。
  其实,在现代社会,获取人力资本价值的机会公平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的要求。这里,人的基本权利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共享均等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就是现代社会赋予人的基本权利。因此,设计获取人力资本价值的公平制度,并努力加以执行和实现,是现代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由上述人的基本权利的规定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意味着更多的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开发和利用,这将直接决定经济活动的效率,以及人力资本各种投资形式的外部性(当事人的行为对其他主体造成直接的有利影响)或溢出特征(数倍于投入的产出)所决定,通过改革现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建立公共财政的制度安排,提高在人群间、城乡间和地区间分配公共资源的公平性,一方面将有助于形成获取人力资本价值的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将极大地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社会公平公正而言,机会公平不仅比结果公平更有价值,而且其实现方式也较小社会摩擦和冲突。当然,我们丝毫没有放弃调节收入分配结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