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故事:同一个识在轮回吗?
──嗏帝比丘的邪见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诉其它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它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么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它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于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么?」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于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它比丘,其它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所以,识随着所引生的因缘,就有不同的名称,如从眼睛看见东西所生起的识,就称为『眼识』;从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触物、意识法的因缘而生起的识,就分别名为『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
识』,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所以,识随着所引生的因缘,就有不同的名称,如从眼睛看见东西所生起的识,就称为『眼识』;从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触物、意识法的因缘而生起的识,就分别名为『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这就像火,其名称可以从所引生的燃料来称呼一样,如烧木柴的火,称为木火;烧一捆捆柴的火,称为薪火;烧干草的火,称为草火;烧干粪的火,称为粪火;烧谷壳的火,称为谷壳火;烧垃圾的火,称为垃圾火。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只有这个愚痴的嗏帝比丘,颠倒了文句与含义,既诽谤了我,也伤害了自己,更犯下了大罪过。你这个愚痴人!知错了吗?」
受佛陀这般责备,嗏帝比丘内心忧戚,无言地低头,若有所思。
佛陀责备过嗏帝比丘后,继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你们看到众生了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你们看到众生需要依赖食物提供的营养,才能生存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你们看到当食物供给的条件消失了,众生就会死亡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如果不确定以上说的这一些,那么就会有怀疑,不是吗?」
「的确,世尊!」
「比丘们!如果以正慧如实见以上所说的这一些,那么就不会有所怀疑了,不是吗?」
「是的,世尊!」「比丘们!如果你们对这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起了执着:珍爱它、宝贝它、拥有它,那算了解我教导过你们的筏喻法:筏是用来渡河,不是用来喜爱执着的吗?」
「不算了解,世尊!」
「比丘们!如果有外道问你们:『道友!你们确知这样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功德呢?』你们应当怎么回答?」
「世尊!我们会这样回答:『道友!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是为了厌离欲贪,是为了离欲,是为了如实知的缘故』。」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确实应该这样回答。
比丘们!众生当生与来生,都需要四种食物来维持与延续生命。哪四种呢?即物质性的抟食,可以生起感受的触食,求生意志的思食,以及攀缘执取的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