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揭晓了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经济学家彼特·戴蒙德(Peter A. Diamond)和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以及拥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因为其针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分析而共享殊荣。
这是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第三次出现由三人分享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况。根据评奖规则,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奖评委会称,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解决了市场上的一种常见冲突,即在有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首先是价格和劳动者质量有何作用,其次是政府的干预政策能不能使市场更为有效的运作。”该评委会指出,获奖者的理论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市场合理产出概念,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评委会同时强调,戴蒙德等人的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还“远远适用于劳动力市场外的其它领域,可用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学以及家庭经济学等”。
西方媒体表示,与保罗·克鲁格曼在2008年的获奖颇为相似,戴蒙德等三人的理论分析荣膺诺奖,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研究领域与现实世界经济领域的广泛关切有着紧密联系,且三人的研究成果对解决这一难题有着可预见的理论贡献。
莫藤森和皮萨里季斯在获奖后的表态也证明了这一点。莫藤森强调,研究“如何确保这些失业者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并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就可以有效应对失业率,这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努力的东西”;皮萨里季斯则表示,经济学家难以提出有效理论来应对失业率现象,所以其未来将致力于开发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截至11日21:30时,已被美国总统奥巴马于上月13日提名为美联储委员会新任理事人选的戴蒙德,尚未就本次获奖发表任何言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名到8名成员。每年评委会从世界各地收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有200个到300个。在经过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后,评选结果在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公布。
金融危机导致诺奖奖金缩水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自2001年起,诺贝尔奖奖金便“锁定”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150万美元),故以货币实值计算(即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今年的诺奖奖金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目前诺贝尔奖基金有半数投资于全球股票,20%左右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此外,28%投资于避险基金和房地产等另类投资。该基金一般交由欧洲、美国及亚洲的专业经理人管理。受金融危机冲击,诺贝尔基金总值在2008年下跌了22.3%。截至2009年底,诺贝尔基金总值达31.1亿瑞典克朗,与十年前的网络泡沫高峰期的基金总值相比,已差去了近1/3。
但诺贝尔基金会执行主任迈克尔·索尔曼表示,该基金目前营运良好,经通胀率调整后,诺贝尔奖奖金额度几乎了翻一番。他还表示,自金融危机以来,该基金已加强了风险管理,包括更多地使用指数化投资策略,但其整体上仍坚持主动投资。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900年,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所建立的私人机构,专门管理诺贝尔遗产及诺贝尔奖的颁发。诺贝尔基金会原本只限定于投资国债与贷款等风险较小的证券,但从1953年起,该基金开始投资股票市场。
延伸阅读: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
[td]

[/td] 莫特森(Dale T. Mortensen) 生于1939年,目前担任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 获奖理由: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劳动经济学。在劳动力市场研究和相关理论领域的学术成果具有开创性。此外,在就业市场劳动力调整和安置领域的研究也颇具建树。
[td]

[/td]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生于1948年,现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同时还是英国科学院院士。获奖理由: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代表作《失业均衡理论》被看作失业经济学领域的标准教科书。
[td]

[/td]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 生于1940年,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曾被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誉为经济学“神童”。获奖理由: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经济学中的所谓“世代交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