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21430 101
2010-10-12
瘦死骆驼比马大——妄谈南开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学术篇1)高玉伟
网友睡神夸我见多识广,让我介绍一下南开经济学金融学的发展情况。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一经表扬就容易不知天高地厚,会承担自己本不胜任的角色。其实,我有什么资格来谈论南开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呢?好在来南开一年多了,对于中国经济学界的情况也了解一丁点,再加上睡神一番夸奖,盛情难却,就斗胆说说南开经济学科的那点事,是为“妄谈”。署名在上,以体现真男人的“敢担当”(见“为什么女人话多、爱唠叨而男人更多沉默?”一文)。
多学几年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经济研究》在经济学刊物中的尊崇地位,可以说是绝对的权威刊物。下面,我再补充一点信息让大家更深切地认识《经济研究》厉害:即使将自然科学、工程科技、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刊物按影响因子全部进行排名,《经济研究》(7.600)依然排在第一位,而在所有这些刊物中影响因子超过4的仅仅四个刊物,其他三个分别是《会计研究》(5.869)、《岩石学报》(5.093)和《中国社会科学》(4.163)(数据来源于CNKI)。
给定《经济研究》的权威性和高质量,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当然就可以证明其学术水平,发得越多也就说明水平越高,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经济学家都是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过大堆文章的。下面,我们就拿各院校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说事(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经济研究》主办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话,不论是从1983年以后、1990年以后还是2000年以后进行数据统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均位列前三名,而南开则分别列第8、第11、第12,明显再走下坡路。这跟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南开的走下坡路是一样的的轨迹,期间的两任校长是母国光和侯自新,估计这两位在南开的历史上应该不算怎么有光彩的。
在这两位之前是滕维藻担任校长,滕是搞世界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本科在鼎盛时期的浙江大学就读(竺可桢任校长时期),然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南开经济学研究所,也就是我现在在读的地方(今夕何夕!)。而腾校长主政南开的80年代初中期,应该是南开经济学科最强的时候(可惜今年2月14日老人家驾鹤西去)。现在的南开国经所所长戴金平就说南开经济学和金融学在80年代初是全国最好的,对于此我不太确信,但也不怎么怀疑。所幸的是,南开正在新任校长饶子和院士的带领下走上复兴之路,随着南开的复兴,南开经济学科相信也能慢慢好起来。
(由以上两段,也可看出昨天所说的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建设一所一流大学的重要性,见“小晒中国十所高校现任校长”一文。)
当然刚才为了简单起见,所谈论的并没有涉及其他同样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如《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季刊)》和《世界经济》等。下面,让我们从中国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数量来管窥一下各高校的经济学实力(第二作者算0.5篇)。第二届至第六届的综合统计显示,北京大学以96.5篇排第一、南开88篇排第二、复旦63篇排第三,第七届即去年的年会北京大学22排第一、南开21篇排第二、复旦14篇排第三,第八届即昨天和前天刚刚举行的年会南开大学37篇排第一、北大22篇排第二、南大21篇排第三。由此处看,南开有些进步,据我的估计南开的博士生们处理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2 15:06:08

好汉难提当年勇——妄谈南开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学术篇2)

好汉难提当年勇——妄谈南开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学术篇2)高玉伟
现代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如果只局限于讨论国内的《经济研究》和中国经济学年会的话,显然是有些眼光狭隘且老土落伍了。多学几年经济学的人都了解,世界上经济学最顶级的期刊乃《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学季刊》和《经济研究评论》,其实中国的一些经济院所也早就以能否在这些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论英雄了。因此,一个学校的教工和学生在这些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就可以作为其现代经济学发展水平的标志之1。
林毅夫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一有着深入和独到的研究,今年已经荣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与林毅夫年龄相仿以及稍微年青点的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帮经济学家,大多都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其中的个别佼佼者还在顶级期刊发表过若干篇文章。曾几何时,“海龟”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声音和影响都越来越大,而“海龟”数量和质量也就成为评判一个学校现代经济学发展水平的标志之2。
先提提南开大学经济学科的当年勇。昨天说到在滕维藻先生任南开校长期间是南开经济学科最强的时候,但是如果考虑上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时间就不敢肯定如此了。南开经济研究所,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就读的地方,是中国高校中成立最早的经济研究机构,成立于1927年9月10日。1935年,南开经济研究所招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经济学研究生。南开经济研究所编制的“南开指数”更是享誉海内外(毫不夸张的!)。别的也不多说,看看下面1948年8月至1949年7月南开经济研究所教职员名录(解放前的CCER):

南开现在的“海龟”也就数得出来的寥寥几个,比如龚刚(从清华挖来的)、李长英、张晓峒、朱铭来、黄兆基、张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赵红梅和丁继红等,而且也没什么好学校的。在刚才所说的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为0,龚刚教授在《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李长英教授在《国际经济学杂志》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按照前面说过的两条标准,南开经济学现在的发展显然已经落在很多国内高校的后面,比如北京大学CCER(现已改做国家发展研究院)、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等。其他在引进“海龟”(留学归国人才)上比较积极的还包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王亚南研究院等、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现在不知道还行不行)、深圳大学(了解到邹恒甫所造出的声势)。
引进人才没钱不行,没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也不行,而南开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欠缺的。原来一个人大的同学听说我要考南开的研究生时,给我这样的忠告:南开太穷了,没钱,报南开还不如报天大(天津大学);中央以为天津给钱,天津以为中央给钱,结果中央天津都没给钱。而今年上半年听刘刚老师讲,林毅夫老师的一个博士后叫做皮建才的,已经发过两篇《经济研究》和两篇《经济学(季刊)》,来南开经研所应聘,结果人家嫌给出的条件太差去了南京大学(说实话,其实根本就是没条件,不给房子,不给安家费,鬼都不来,人家堂堂林毅夫的博士后怎么肯来)。
南开连土鳖都引进不来,引进“海龟”的难度就更大了,靠一帮土鳖想憋出几篇顶级经济学期刊的文章来恐怕难度有点大。因此,南开要不放点血真是难以改变局面,不知南开是不是真的就穷到无血可放了。现在的情况是,只好关起门来自己在家里玩,近亲繁殖,然后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乐融融、一片和谐、都很高兴。最后总结一下:古有桃花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有“南开不知央财CEMA、西财(西南财经大学)RIEM,无论哈佛麻省芝加哥”。
(有的话说的不太好,如果有人不爱听还请原谅,类似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有一些的,但重要的一点是清楚的:我是爱南开的。)
附1:中央财经大学CEMA新闻动态
附2:西南财经大学RIEM学术讲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5:06:43

强龙不压地头蛇——妄谈南开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就业篇)

强龙不压地头蛇——妄谈南开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就业篇)高玉伟
自2008年3月到现在的各种可信的和不可信新闻报道,华尔街面临失业的从人数从3.3万、3.6万、4万、5万、7万、7.5万、8万以至20万不等;7月IBM裁员6万人,11月花旗计划在过去四个季度裁员2.3万人基础上再裁员5万人(另有报道是5.2万人),摩根则计划裁员数千人(也有报道是),高盛、惠普、DHL、英国电信集团、Google、富士康等也都纷纷传出裁员新闻;一些报道还称世界IT业08年已裁员14万人,有报告称08年科技产业裁员人数将达18万;中国东部沿海民工因为失业现在即已出现返乡高潮……
很明显,今年就业形势非常的不容乐观。对于学经济的来说,因为经济危机而失业的大批华尔街人士特别是其中的很多华人可能会考虑回国工作,上海、天津等城市都有趁此机会从华尔街大量引入人才的计划。华尔街失业人员和更多“海龟”回国工作,必然对国内就业特别是经济类专业的就业产生影响,简单的说,“海龟”们会挤压北大清华学生的就业空间,北大清华学生就抢夺人大南开的饭碗,然后一级压一级。班上同学现在都已经开始为工作而忙碌,进行网申、笔试和面试,情况好像实在不容乐观。
总体看来,南开经济学科的就业肯定比不上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和上交,可能也不如中山、央财、对外经贸、上财以及京沪其他高校。
从就业角度来讲,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几个城市就业机会无疑是最多的,中央和地方从社会稳定方面考虑而维持或增加大型国有公司在本地高校招收毕业生比例,那么处在这几个城市的高校也必然会从中得益。但就南开的学生来说,除了在天津有点优势之外,去北京毕竟不方便,而且也是外人,跟北京的高校如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比起来机会还是少得多,就业前景也差一点(我们同学一般都是这么认为的),天子脚下好乘凉啊,。而跟上海财经大学比较起来,情形也是类似的。中山大学独霸珠三角,机会又实在多,原来听说岭南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刚工作年薪10万以下的不多,南开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港工作就有这样待遇的很少(我中山大学的一个同学从暑假到现在就一直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实习)。
对于经济类各专业,金融学找工作应该相对好一些,当然如果考虑到金融学专业的同学本身综合素质(如英语)更高之外这种优势可能会稍微小一些。而且现在学经济的也大多愿意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毕竟这些单位待遇要好一些。
而比较经济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硕士生“性价比”应该是最高的,也就是说读硕士还是非常值得的,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立志作学术的偏好只从收入因素来看读博士就未必了。据我了解的南开博士的情况,找工作应该不如硕士好找,一个是本身对博士的需求就少,再一个博士不像硕士那样就业面可以放得很宽,什么都可以做(形势不好的时候博士可能也得屈尊,也会放下“架子”)。博士的就业去向主要还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但去高校基本不可能去比南开更好或者差不多层次的学校。比如,人大的博士可以来南开任教,但南开的博士绝对去不了人大任教,这就是南开跟人大的差距。
(就说这么多,对于就业不是太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5:11:47
南开的保险还是挺牛叉的,经济学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5:16:03
嗯嗯嗯 南开挺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5:22:01
南开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在大家都膨胀的时候  他的确显得有点迟缓  暮气横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