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909 17
2010-10-14

汪强:就这样 我错过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0年10月13日
中国青年报

看罢关于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报道,我懊恼极了。

据报道,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许多人失业的同时还有大量工作岗位出现空缺?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他们的结论之一是:越优厚的失业保障,将带来越高的失业率和越长的找寻工作时间。

按我理解,他们是认为失业保障越优厚,生活越能得到保障;生活越能得到保障,人们越不急于就业,而要对工作挑三拣四;如此一来,失业率自然会更高,寻找工作的时间就会越长。

由此,不难作出这样的反向推理:失业保障越微薄,失业率越低,寻找工作的时间越短。其极端就是,如果没有失业保障,失业率就会被压到最低,而寻找工作的时间也会被压到最短。

事实也证明了我这一推理。据武汉纳杰人才统计,1000份求职者简历中,预期薪酬待遇一栏,超过八成的求职者未填,他们多是应届毕业生;仅有15.3%的求职者填写:月薪在1500~2000元间。5月23日,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同时,硕士和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接受零月薪。接受零月薪时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可达半年。他们不惜降低就业门槛,自然跨进就业之门就容易一些。

大学生们为什么不填薪酬预期甚至接受零薪酬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失业保障,这也意味着不工作就没饭吃没地方住,或者继续做“啃老族”。否则就必须降低身价,不讲条件,好歹先捧上一个饭碗。假如有足够的失业保障,大学生们求职时就不会不填薪酬预期,更不会接受零薪酬就业。薪酬不仅是钱的问题,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岂会不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所以,我不认为大学生不填薪酬预期或愿意零薪酬就业是因为他们权利意识缺失或就业指导失当。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理论。

上述现象我早就注意到了,以上所说的想法也早就产生,并且思考了一些相关问题,可惜我没有认真去研究,所作思考没能上升到经济学理论的高度。假如我也认真去研究,是不是也可能得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似的结论?就这样,我不能与他们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了,你说,我懊恼不懊恼?

当然了,这只是笑谈。我毕竟不是职业的经济学家,哪可能去研究深奥而枯燥的经济学理论?我只是实实在在地为中国经济学家遗憾: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太多太多素材,你们为什么没去认真而深入地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4 05:14:21
呵呵,东西做出来以后总会觉得并没有那么高深。但在一片空白的时候原创的idea还是真的非常困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4 07:28:30
中国是不是错过了太多各种奖?

我不认为光一个名能解决什么问题,要有实质性制度改变才能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4 08:13:20
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多了,但能做到得奖者深度的人就太少了。除了空想,还要实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4 10:21:01
在中国现在的学术环境还能谈研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4 10:40:24
中青报的经济专栏能不能换些主编啊。总是写出这些让人无语,几乎缺乏那么一点点经济常识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