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0-17 07:49:34
视劳动力为商品,按商品的生产,再生产!试计算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8:04:54
马的那套,纯粹是吃饱饭没事干了整出来的,虽然我也很喜欢政治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8:05:53
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为广义的  时间,而不仅仅是看工作了几个小时

要看他工作的实践中的科技、脑力、精密性的要求

老马的时代没有考虑到这么多的因素,或者说老马为了便于理解,简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8:48:44
我觉得价值是有效用决定的,对不同的人效用也许会不一样,也许应该用社会平均效用来计算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8:58:03
hanneke 发表于 2010-10-16 19:57
哲思 发表于 2010-10-16 18:08
呵~~~!你的意思是说老马那个时候没有外科医生?没有医院?你连历史都不知道,怎么能够这么轻易的下结论!
        我只是举个例子    老马那个时代物质性产品占gdp的比重极其高     劳动性生产也是最普遍的   

        所以在那个时代  把服务业  医生  科学家  这些一小部分人“抽象”掉     也是勉强行得通的

   可是今天  服务业占去发达国家dgp超过50per    美国的农民只有2%  工人比例也大大降低  绝大多数人在第三产业工作

     哪有像你这么咬文嚼字  避实就虚的人啊   你看到我问的问题没有?
哈哈哈~!我从不避实就虚,不信你可以在这里查看我的贴子。相反,我到非常喜欢研究那些不赞同马克思理论的那些观点。
只不过我看到你说马克思价值论研究的是简单的劳动,还举了一个医生的例子,看到这里,我当然就取消回答的打算。因为从你下结论说马克思那个时代几乎是简单劳动,他的价值论研究的是简单劳动这点来看,估计你也不会用脑袋思考什么,所以,回答可能也是浪费精力。这个论坛有很多这种人,比如有位先生说:
“本文将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体地说,是他老人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来证明“不和资本结合,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

  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在同一时刻,一种商品只能有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数值,所以,同样的商品,例如某规格的陶瓷杯子,具有相同的价值,和具体生产者实际花费了多少劳动时间无关。

  假设和资本结合(不论是什么所有制的资本)——使用机器、大量工人分工协作——的工人每人每个工作日平均生产 1000 只杯子;而不和资本结合的工人,只能使用简陋的工具(相信大家都去过陶吧),劳动生产率很低,生产一只杯子所需的劳动时间很长,假设每个工作日只生产 10 只。

  由于两种杯子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和相同的价格。假设每只杯子的价格为一元,生产成本都是九角(实际上单独劳动的工人生产成本较高),那么,和资本结合的工人每天可以创造新价值 1000 ×0.10=100 元;而单独劳动的工人每天只能创造新价值 10 ×0.10=1 元。

  单独劳动的工人可以得到全部新创价值,但是只有一元;和资本结合的工人只能得到部分新创价值,假设是一半(这个比例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供求关系,资本家越多,这个比例越高),那么每人每天可以得到 50 元。”

你看看,简单的数学问题都错得一塌糊涂,居然很多人还觉得是对的,作者还大谈特谈了十几贴。被除数不变,如果除数变小,得数自然就会变大,如果把得数分解成成本和创新两个部分,如果把成本固定不变,那么创新部分自然就大了。
我总认为人在下结论以前都要经过大脑自我先推敲一下,如果不愿意通过大脑去考虑问题,那这种谈论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9:08:48
建议你看一看,马研院的政治经济学新编,对你提的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解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17808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9:37:03
-------------------------------------------------------------------------------------------------------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6 21:46
马克思说过:“简单平均劳动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的社会里是一定的。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资本论》第一卷,58页。)

    问题在于,这只是定性的说明,在具体的定量问题上怎么操作呢?

    事实上,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其概念都很含糊;或者说,不应该这么描述劳动。

    劳动一定是具体的,抽象的劳动即不存在也没有意义。因此,在谈论劳动时,特别是要计量劳动时间,应该这么表达:生产粮食的时间,生产蔬菜的时间,织布的时间,做衣服的时间,等等。
    在这之中,即便是时间相等,其实际意义也不同。
    至于劳动的简单或复杂与否,正由生产具体产品的实际意义体现。或者说,我们通常提到简单劳动或复杂劳动只是一种相对的概述性的表达方式;想要以此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根本就不可能。



=======================================
fujo11:
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只有通过市场,才能确定。
用数学公式,只能做交换前估计和交换后计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ge=5&from^^uid=138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9:38:18
回复楼主:

通过研究,我的结论是:同样数量的复杂劳动时间,当所有制不同(当然不仅仅所有制这一个因素)时,在市场中,会确定为不同数量的简单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是来源于它们的价值的可通约性,而不是相反。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5&from^^uid=138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09:45:06
1# hanneke
=================================
这个帖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93881-2-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0:35:14
本科的时候学过《资本论》三卷,现在班门弄斧一下吧:首先楼主的问题在我们上高中学习政治课的时候应该就有这样的疑问,当时问老师老师也就是一直半解的。本科时叫我们资本论的老师是资本论协会的副会长之类的,对资本论有一定的研究。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是是这样说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是老马的原话,资本论里是可以找的到的;至于如何倍加的问题,由于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他也不好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公式让我们来进行计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于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其他的比如资本、土地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这才是其精髓。不要过分拘泥于公式的换算,而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解决分配方面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01:21
这是无法解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07:35
28# 王书记 请自己好好读下相对论,不要想当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12:17
jeffwangyj 发表于 2010-10-17 10:35
本科的时候学过《资本论》三卷,现在班门弄斧一下吧:首先楼主的问题在我们上高中学习政治课的时候应该就有这样的疑问,当时问老师老师也就是一直半解的。本科时叫我们资本论的老师是资本论协会的副会长之类的,对资本论有一定的研究。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是是这样说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是老马的原话,资本论里是可以找的到的;至于如何倍加的问题,由于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他也不好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公式让我们来进行计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于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其他的比如资本、土地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这才是其精髓。不要过分拘泥于公式的换算,而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解决分配方面的问题。
哈哈,还真是有人读懂马经,我以为没有人读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13:03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6 21:16
16# CRL1979
来看看这个效用理论的原始定义。

数学不仅可以表达数量关系,还可以定义关系(relation)。统计学中有ordinal scale,就是表现顺序关系。
Utility Theory就是表现的偏好关系(preference ralation)。而且我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定义运算,形成代数系统。我们平时熟悉的+,-,×,\就是在实数集合之上定义的运算。所以只要有恰当的measure method,加上适当定义的运算就能量化。同时,代数系统之间可以建立映射,使得一个代数系统的关系可以映射另一个代数系统之上。所以那个那个function是关键。因为这个function将不同的偏好映射到了一个[0,1]区间。也就是把定义出来的偏好关系,映射到了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上来。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只讨论效用函数的设计。

本图片来源于:Yoav Shoham,Kevin Leyton-Brown.multiagent system:Algorithmic, Game-Theoretic,and Logical Foundations

至于马克思那一套,说句良心话,是他利用哲学的那一套来建立的。没有数学的基础,只有所谓的“科学”2字。要想使人信服,就必须无休止的向人布道,使得别人来相信。也就是LZ想了半天,想不出所以然的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我认为必须找到数学基础,否则越来越多的人会跳出来质疑。可惜的是搞马政经的都是文科方向。只能一大段一大段文字的阐述,我想这条路可能会很艰辛……
序数效用,仅仅是比较,而且带有很大主观性,也是无法剂量。
马克思资本论你好好看看第三卷,利润率形成和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这一部分,里面的包含的数学计算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学研究里是很先进的。你不能拿现代人的水平和过去比。同样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里,绝对不缺乏十分严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
搞马政经的现在不完全都是纯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15:24
wzwswswz 发表于 2010-10-16 22:32
1# hanneke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市场经济中复杂劳动能够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也是必然的,否则,就不会有人愿意从事复杂劳动。
但是,怎样测量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异,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我们决不能因为不具备这种测量的手段和方法而否认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就好比天文学,它通过观察早就宣布其他恒星是比太阳离地球更远的天体,但我们可以因为它当时还未找到测量恒星离地球距离的方法而否认这一结论的准确性吗?至于社会现象的测量更需要有社会的尺度和方法,并且这种尺度和方法往往又会受到人们意志的影响,因而很难为它们找到一个像测量自然现象那样比较客观和精确的标准。比如,故意杀人和贪污公款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你能告诉我,故意杀死一个人对社会的危害相当于贪污公款多少元吗?
          杀死人了法庭按照法律给他判15年无期死刑不等  贪污公款根据严重程度法庭也有判决10年到死刑不等

  这个判决之间差不多就是一种比较   如果一个人被判死刑了  一个被判15年了   我们说  死刑的那个人的罪  社会危害程度大的多  这样我们实现了一定的公平

    马克思的本意就是公平  如果一个脑外科医生每天8台手术累的半死   我认识的有医生朋友 他的极限是一天2台手术都累的不想说话

         一个流水线工人8个小时  还没那么累     这样的计划和安排公平吗?  然后他们拿同样的劳动回报  这样公平吗?

        马的本意是有一个通用的价值量  大家都按劳动量等价值交换  这样就没有剥削了       可是如今的时代  正如我所说的 行不通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18:29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10-17 11:12
jeffwangyj 发表于 2010-10-17 10:35
本科的时候学过《资本论》三卷,现在班门弄斧一下吧:首先楼主的问题在我们上高中学习政治课的时候应该就有这样的疑问,当时问老师老师也就是一直半解的。本科时叫我们资本论的老师是资本论协会的副会长之类的,对资本论有一定的研究。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是是这样说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是老马的原话,资本论里是可以找的到的;至于如何倍加的问题,由于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他也不好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公式让我们来进行计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于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其他的比如资本、土地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这才是其精髓。不要过分拘泥于公式的换算,而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解决分配方面的问题。
哈哈,还真是有人读懂马经,我以为没有人读懂呢
               我为什么要拘泥于这一点  因为理论要能指导实践才有意义    没有这个换算公式   你何以自圆其说 自己证明自己呢

   初级阶段  计划时代  或者按劳分配的时候  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19:43
hanneke 发表于 2010-10-16 21:12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6 20:23
14# hj58

不能具体衡量的不一定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能具体衡量吗?量子力学中存在“测不准定理”,量子力学就不能用来研究吗?
抽象是研究方法之一。
   效用可以具体衡量      测不准原理是一个误差范围  在这个误差范围之外 还是可以衡量的
效用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同样是抽象的,从绝对意义上讲只能比较,也不能精确计算。同理,价值是抽象的但可以通过价值规律,通过市场价格估算,也存在误差,但整体看还是可以衡量的。例如,以市场工资水平反映计算不同劳动之间的倍乘关系,可能受供求关系影响,但长期看,大体可以估算。当然在长期,由于存在发展变化,衡量的倍乘也是在变化,但可以动态的判断趋势而估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21:38
泰迪程 发表于 2010-10-17 08:05
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为广义的  时间,而不仅仅是看工作了几个小时

要看他工作的实践中的科技、脑力、精密性的要求

老马的时代没有考虑到这么多的因素,或者说老马为了便于理解,简化了
           怎么理解?  我知道关于影响因素就有  劳动的: 时间 强度 风险程度  受教育程度  复杂程度  对身体伤害程度  社会贡献程度  等等    这个公式是不存在的

   因为没有有效抽象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33:11
“”“”“”“其实索罗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就建立一个以   劳动  技术 资本  三个变量为基础的生产函数

   马很简单:不承认技术的贡献   不承认资本的贡献   只承认劳动”“”“”
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承认劳动价值论,内生经济增长试图探讨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但发现初期存在相关但到一定程度就不相关了。因为,技术进步的源泉是人类创造性的劳动,而资本投入,在初期(客观条件不完善,需要基础性投入时)存在相关,等基础条件满足后再投入就不明显了。马克思主义不承认技术进步吗?这只是你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1:50:25
马克思资本论对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影响也很大,不要盲目乱打板子!至于具体计量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确实到目前为止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过,西方经济学很多是从效用而非价值的角度来看待经济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2:08:57
劳动如果得不到社会承认, 它 就没有价值.

作为理论范式,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理论 都是有效的。 不过效用理论 更精致、更简洁。

在某一市场结构 中 的某一 地点、某一时间,某一具体劳动既可以根据“必要劳动时间”,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供给决定其 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许只有上帝 或者接近于 上帝能力 的计算机可以计算出来。而效用理论 则没有这个追求,只存在以 货币为媒介的不同地方的不同价格(价值) 分布。
你一定要认为价值与价格不同, 那是你的理论范式使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2:11:07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1:33
“”“”“”“其实索罗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就建立一个以   劳动  技术 资本  三个变量为基础的生产函数

   马很简单:不承认技术的贡献   不承认资本的贡献   只承认劳动”“”“”
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承认劳动价值论,内生经济增长试图探讨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但发现初期存在相关但到一定程度就不相关了。因为,技术进步的源泉是人类创造性的劳动,而资本投入,在初期(客观条件不完善,需要基础性投入时)存在相关,等基础条件满足后再投入就不明显了。马克思主义不承认技术进步吗?这只是你的理解。
马克思完全承认技术的贡献也认可资本的作用只不过资本和技术不该被少数人占有而已。所以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认识强加给马克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2:13:55
蒋豪 发表于 2010-10-17 12:08
劳动如果得不到社会承认, 它 就没有价值.

作为理论范式,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理论 都是有效的。 不过效用理论 更精致、更简洁。

在某一市场结构 中 的某一 地点、某一时间,某一具体劳动既可以根据“必要劳动时间”,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供给决定其 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许只有上帝 或者接近于 上帝能力 的计算机可以计算出来。而效用理论 则没有这个追求,只存在以 货币为媒介的不同地方的不同价格(价值) 分布。
你一定要认为价值与价格不同, 那是你的理论范式使然。
货币作为衡量标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同等面值的货币在不同的时期是具有不同价值的所以货币本身的不确定性也说明了它不能作为衡量标准,如同50年前的10万和现在的10万面值一样可是含有的价值千差万别。

而只有劳动才是衡量的标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虽然抽象不过它客观存在,就如同星星的数量在某一时刻是确定的一样,只不过人类技术还没发展到那种地步所以算不出来,人来算不出来并不表示客观事物就不存在了。

并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可以通过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来体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2:15:04
leeweb 发表于 2010-10-17 11:07
28# 王书记 请自己好好读下相对论,不要想当然
我要引用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许多算不出来或者现在算不出来的东西不代表它没有,只是现在算不出来而已,一个是有没有的问题另一个是怎么知道有多少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2:24:59
非常受用,应该认真学习,期待经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3:01:50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1:13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6 21:16
16# CRL1979
来看看这个效用理论的原始定义。

数学不仅可以表达数量关系,还可以定义关系(relation)。统计学中有ordinal scale,就是表现顺序关系。
Utility Theory就是表现的偏好关系(preference ralation)。而且我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定义运算,形成代数系统。我们平时熟悉的+,-,×,\就是在实数集合之上定义的运算。所以只要有恰当的measure method,加上适当定义的运算就能量化。同时,代数系统之间可以建立映射,使得一个代数系统的关系可以映射另一个代数系统之上。所以那个那个function是关键。因为这个function将不同的偏好映射到了一个[0,1]区间。也就是把定义出来的偏好关系,映射到了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上来。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只讨论效用函数的设计。

本图片来源于:Yoav Shoham,Kevin Leyton-Brown.multiagent system:Algorithmic, Game-Theoretic,and Logical Foundations

至于马克思那一套,说句良心话,是他利用哲学的那一套来建立的。没有数学的基础,只有所谓的“科学”2字。要想使人信服,就必须无休止的向人布道,使得别人来相信。也就是LZ想了半天,想不出所以然的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我认为必须找到数学基础,否则越来越多的人会跳出来质疑。可惜的是搞马政经的都是文科方向。只能一大段一大段文字的阐述,我想这条路可能会很艰辛……
序数效用,仅仅是比较,而且带有很大主观性,也是无法剂量。
马克思资本论你好好看看第三卷,利润率形成和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这一部分,里面的包含的数学计算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学研究里是很先进的。你不能拿现代人的水平和过去比。同样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里,绝对不缺乏十分严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
搞马政经的现在不完全都是纯文的。
如果效用理论只是序数。冯诺依曼吃饱了写那么一大段证明。下面两个性质,第一个性质是把偏好关系映射到大小关系。第二个性质就厉害了。我简单写个函数就明白。
比如我现在有50%的偏好苹果,50%偏好梨子。那么U{[50%:苹果,50%:梨子]}=50%XU{苹果}+50%U{梨子}
其实这就是期望效用的最原始形态。所以看不懂不要紧,不要乱说。这里明明白白的用到了实数空间的加法运算。说明一下,这里的Pi是well-define的概率空间中的概率。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经常听见经济学家说期望效用,期望就是平均数,平均数是通过排序得来的?冯诺依曼所用到的数学,就是100多年前发展出来的。抽象代数!只是他用来证明了偏好这种关系可以映射到数量关系,而且还可以计算期望效用。说句实话,那么大的一个连加符号你没看见,我真的大跌眼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3:08:57
学习了  呵呵 不错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5:25:04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7 13:01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1:13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6 21:16
16# CRL1979
来看看这个效用理论的原始定义。

数学不仅可以表达数量关系,还可以定义关系(relation)。统计学中有ordinal scale,就是表现顺序关系。
Utility Theory就是表现的偏好关系(preference ralation)。而且我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定义运算,形成代数系统。我们平时熟悉的+,-,×,\就是在实数集合之上定义的运算。所以只要有恰当的measure method,加上适当定义的运算就能量化。同时,代数系统之间可以建立映射,使得一个代数系统的关系可以映射另一个代数系统之上。所以那个那个function是关键。因为这个function将不同的偏好映射到了一个[0,1]区间。也就是把定义出来的偏好关系,映射到了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上来。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只讨论效用函数的设计。

本图片来源于:Yoav Shoham,Kevin Leyton-Brown.multiagent system:Algorithmic, Game-Theoretic,and Logical Foundations

至于马克思那一套,说句良心话,是他利用哲学的那一套来建立的。没有数学的基础,只有所谓的“科学”2字。要想使人信服,就必须无休止的向人布道,使得别人来相信。也就是LZ想了半天,想不出所以然的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我认为必须找到数学基础,否则越来越多的人会跳出来质疑。可惜的是搞马政经的都是文科方向。只能一大段一大段文字的阐述,我想这条路可能会很艰辛……
序数效用,仅仅是比较,而且带有很大主观性,也是无法剂量。
马克思资本论你好好看看第三卷,利润率形成和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这一部分,里面的包含的数学计算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学研究里是很先进的。你不能拿现代人的水平和过去比。同样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里,绝对不缺乏十分严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
搞马政经的现在不完全都是纯文的。
如果效用理论只是序数。冯诺依曼吃饱了写那么一大段证明。下面两个性质,第一个性质是把偏好关系映射到大小关系。第二个性质就厉害了。我简单写个函数就明白。
比如我现在有50%的偏好苹果,50%偏好梨子。那么U{[50%:苹果,50%:梨子]}=50%XU{苹果}+50%U{梨子}
其实这就是期望效用的最原始形态。所以看不懂不要紧,不要乱说。这里明明白白的用到了实数空间的加法运算。说明一下,这里的Pi是well-define的概率空间中的概率。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经常听见经济学家说期望效用,期望就是平均数,平均数是通过排序得来的?冯诺依曼所用到的数学,就是100多年前发展出来的。抽象代数!只是他用来证明了偏好这种关系可以映射到数量关系,而且还可以计算期望效用。说句实话,那么大的一个连加符号你没看见,我真的大跌眼镜……
看清楚了!基数效用论,只是比较“优于”,3+2优于4.而不是确切的计算,况且效用只是主观评价,对某个人有用。扩展到全社会则不能运用,价值则不同,可以应用于全社会,只是不能精确计算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5:42:42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5:25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7 13:01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1:13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6 21:16
16# CRL1979
来看看这个效用理论的原始定义。

数学不仅可以表达数量关系,还可以定义关系(relation)。统计学中有ordinal scale,就是表现顺序关系。
Utility Theory就是表现的偏好关系(preference ralation)。而且我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定义运算,形成代数系统。我们平时熟悉的+,-,×,\就是在实数集合之上定义的运算。所以只要有恰当的measure method,加上适当定义的运算就能量化。同时,代数系统之间可以建立映射,使得一个代数系统的关系可以映射另一个代数系统之上。所以那个那个function是关键。因为这个function将不同的偏好映射到了一个[0,1]区间。也就是把定义出来的偏好关系,映射到了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上来。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只讨论效用函数的设计。

本图片来源于:Yoav Shoham,Kevin Leyton-Brown.multiagent system:Algorithmic, Game-Theoretic,and Logical Foundations

至于马克思那一套,说句良心话,是他利用哲学的那一套来建立的。没有数学的基础,只有所谓的“科学”2字。要想使人信服,就必须无休止的向人布道,使得别人来相信。也就是LZ想了半天,想不出所以然的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我认为必须找到数学基础,否则越来越多的人会跳出来质疑。可惜的是搞马政经的都是文科方向。只能一大段一大段文字的阐述,我想这条路可能会很艰辛……
序数效用,仅仅是比较,而且带有很大主观性,也是无法剂量。
马克思资本论你好好看看第三卷,利润率形成和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这一部分,里面的包含的数学计算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学研究里是很先进的。你不能拿现代人的水平和过去比。同样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里,绝对不缺乏十分严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
搞马政经的现在不完全都是纯文的。
如果效用理论只是序数。冯诺依曼吃饱了写那么一大段证明。下面两个性质,第一个性质是把偏好关系映射到大小关系。第二个性质就厉害了。我简单写个函数就明白。
比如我现在有50%的偏好苹果,50%偏好梨子。那么U{[50%:苹果,50%:梨子]}=50%XU{苹果}+50%U{梨子}
其实这就是期望效用的最原始形态。所以看不懂不要紧,不要乱说。这里明明白白的用到了实数空间的加法运算。说明一下,这里的Pi是well-define的概率空间中的概率。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经常听见经济学家说期望效用,期望就是平均数,平均数是通过排序得来的?冯诺依曼所用到的数学,就是100多年前发展出来的。抽象代数!只是他用来证明了偏好这种关系可以映射到数量关系,而且还可以计算期望效用。说句实话,那么大的一个连加符号你没看见,我真的大跌眼镜……
看清楚了!基数效用论,只是比较“优于”,3+2优于4.而不是确切的计算,况且效用只是主观评价,对某个人有用。扩展到全社会则不能运用,价值则不同,可以应用于全社会,只是不能精确计算而已
数学不过关不要紧,不要乱说。3+2里面的+是运算!!而“优于”是关系!我估计你连集合论的关系,与代数系统里面的运算都分不清。能够计算就是3+2=5!这里只是计算而已!!而5>4的关系,那才是“优于”!效用理论出发点就是个人,推广到社会有各种解释,我不在这里和你争。你有本事把价值给我形式化出来,用严格的数学证明让我心服。不要扯什么资本论。把数学证明给我贴出来我就心服。证明价值理论的数学基础比效用理论还完备。能够推广到全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5:59:07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7 15:42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5:25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7 13:01
CRL1979 发表于 2010-10-17 11:13
zyszys 发表于 2010-10-16 21:16
16# CRL1979

数学不过关不要紧,不要乱说。3+2里面的+是运算!!而“优于”是关系!我估计你连集合论的关系,与代数系统里面的运算都分不清。能够计算就是3+2=5!这里只是计算而已!!而5>4的关系,那才是“优于”!效用理论出发点就是个人,推广到社会有各种解释,我不在这里和你争。你有本事把价值给我形式化出来,用严格的数学证明让我心服。不要扯什么资本论。把数学证明给我贴出来我就心服。证明价值理论的数学基础比效用理论还完备。能够推广到全社会。
刚才没注意看,现在看清楚了,你是说因为“期望效用”理论中有相加和概率的引入,所以说“效用”是可以计算的。
其实还是我说的,只是微观个体的“比较“(本质上还是比较)。脱离了个体就不好用了。说过多少遍了,价值可应用到宏观领域。
从最简单的价值规律,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中分析的生产力提高与劳动力供求和汇率的关系,其中都有价值基础上的计算。(只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不这么认为而已)。可以说,价值论基础上的计算很多。
效用可以吗????
你有本事把一个地区或国家总效用的变化表述出来???
不要讲”效用“时用个体计算来证明效用是可计算的。
而让别人去在全社会计算”价值“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