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了什么?
2010-10-18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绝大多数电解铝企业元气大伤,为此,一些企业在新一轮复产中对原来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一些新的工艺控制技术和管理理念被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主要产品价格一路大幅下跌,氧化铝、电解铝价格最高下跌50%,2008年底跌破万元关口,整个行业陷入发展困境。为降低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减少亏损,整个行业自觉采取了限产、停产等措施,以保存实力。2009年初,为“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收储以及4万亿经济刺激新政、提供贷款、行业重组、根据铝锭现货价格调整电价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政策和措施,受利好政策的影响,电解铝价格逐步回升,电解铝行业闲置产能陆续复产。
由于这一轮金融危机,绝大多数电解铝企业元气大伤,为此,一些企业在新一轮复产中对原来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低电压控制技术、异型阴极、低温焙烧快速启动电解槽技术、阻流块技术、满负荷开停槽技术、电解槽破损局部小修技术和精细作业理念等一些新的工艺控制技术和管理理念被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电解铝企业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可以说,金融危机在制造企业困难的同时,也为企业实现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2009年对中国电解铝企业来说,实现了多年来在管理理念和技术上新的跨越和突破。
金融危机对电解铝管理思路的转变
1.精细化管理逐步得到认可并推行
电解铝企业多年来形成的惯有管理思路是粗放式的作业方法,特别是近几年来,新上和改建电解铝企业建设速度快,规模大,起点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经投产,就需要大量工人,但想要一次性招收大量熟练工人几乎不可能,多数企业都采取就地招收无业人员的方式。这些新招收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后即上岗操作,只能满足简单的生产管理需要,这样势必影响到电解槽的精细操作和启动后期管理,以致电解槽运行多年后,生产指标迟迟不能达到设计目标要求。金融危机使各企业普遍认识到,如果这种粗放的作业方式持续下去,电解铝企业很难走出困境,这就迫使企业开展内部挖潜活动,完善每一道工序的作业质量和工作标准,以保证达标。
2.降低铝产品综合交流电耗成为共识
电解铝生产中,电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40%以上,尽管近几年来,由于整备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解铝的综合交流电耗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平均综合交流电耗依然在14000千瓦时/吨以上,2009年全国电解铝平均综合交流电耗14171千瓦时/吨,比2008年下降了152千瓦时/吨;最优指标为13443千瓦时/吨,比2008年降低513千瓦时/吨。表明平均指标与最优指标相比有723千瓦时/吨的差距。如果全国平均综合交流电耗达到13443千瓦时/吨,吨铝将节约260-400元的成本。因此,降低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成为各个生产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
节能减排技术成果
1.低电压控制技术被普遍接受
多年以来,电解槽低电压生产简直不可想象,电解槽平均电压低于4.1伏以下生产,可以说已经达到电解槽管理的最高境界。实践证明,2009年,全国多家电解铝企业普通阴极电解槽的平均电压已逐步降至4.0伏以下生产,基本稳定在3.9-4.0伏之间,平均电压下降了100-200毫伏,意味着吨铝电耗下降300-600千瓦时/吨左右,直流电耗降到了12800千瓦时/吨以下。据了解,电压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电压降下来后,电解槽运行稳定,没有异常变化,目前低电压条件下电解槽的生产控制技术已被全行业普遍接受。
2.异型阴极和阻流块技术得到推广
2008年东北大学冯乃翔教授新型曲面阴极研制成功,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吨铝直流电耗接近12000千瓦时。2009年在一些企业的新建或大修电解槽得到推广应用。一些耐火材料企业看到电解槽节能方面蕴藏的巨大商机,迅速开发了高密度的阻流块材料,被应用到正常生产的电解槽上,在原理上取得了与异型阴极相同的效果。这些新材料被推广应用后,电解槽电压迅速降至3.8伏以下,吨铝节电在500千瓦时左右。
3.满负荷开停槽技术得到成功应用
近几年来,满负荷开槽技术逐步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一些企业又研发了满负荷停槽技术。满负荷开停槽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避免了大型预焙电解槽以往开停槽时必须停电或降负荷对系列生产的影响,而且降低了开停槽时对整流设备的影响,实现了大型预焙电解槽这种特殊设备与普通设备一样根据生产计划需要开停方便的效果。特别是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企业大面积的停槽限产和恢复启动,这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稳定。
4.电解槽破损局部小修技术广泛应用
大型电解槽由于筑炉材料、筑炉质量或因启动、管理以及槽龄长等原因发生破损,必须进行检修,如果将内衬全部清理后大修,将耗费高昂的检修费用,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污染环境。特别是一些电解槽发生局部破损,采用大修技术,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如果采用小修技术,利用极少的资金,在有效时间内,可以把电解槽重新投入生产运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低温焙烧启动电解槽技术得到应用
低温低分子比湿法快速焙烧启动新技术在2009年电解槽恢复启动生产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二次启动电解槽焙烧启动时间由72小时缩短到48小时,新槽启动时间由96小时缩短到72小时,以200千安电解槽为例,减少一天焙烧时间可以节电近16000千瓦时,而且可以早一天投入生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6.消除隐患,优化技术升级
许多企业利用停产之机对系列生产线原设计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经济的环节、工序以及设备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优化、完善、升级改造或者检修、大修等,通过设备消缺和生产优化、技术升级等整改、整治措施,保证了恢复生产后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解铝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
1.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管理水平
金融危机以来,作为电解铝企业的管理人员,深深体会到,金融危机主要在市场层面表现为产品价格下跌,造成亏损,但更多的是不同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影响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导致亏损的额度不一,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同。因此在过去的一年里,电解铝企业普遍把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内部挖潜、挑战管理极限,作为增强企业生存能力的首要课题。
2.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电解铝企业在延续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过程管理,推进精细作业,创新管理理念,敢于挑战传统,不迷信权威,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被企业的决策者迅速接受,实现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3.节能减排意识增强
电解铝作为“两高一资”型产业,被列为国家的重点调控对象。2009年以来,电解铝企业普遍推行了电解槽低电压生产方式,许多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控制方法,消除了种种思想顾虑。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电解槽低电压生产推进速度最快的一年,而且200千安或以上的电解槽综合交流电耗基本降至14000千瓦时/吨铝以下,主要材料消耗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4.安全生产意识得到提升
2005年到2008年这几年间是我国电解铝行业事故高发期,母线打火爆炸、整流柜爆炸、铸造铝水爆炸、电解槽漏炉以及阳极提升时压缩空气管道破裂造成的阳极墩底等一系列事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金融危机发生后,安全生产纳入到生产成本控制之中,安全也是效益的理念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可,并成为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结束语
金融危机给电解铝产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压力、困难增加的同时,也给电解铝行业的管理思路,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技术进步快,创新成果多,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快,技术经济指标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得到了多年来求之不得的效果,为电解铝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河南神火铝业公司 高文义 孙廷瑞 来源:《世界有色金属》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