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06 3
2010-10-22
二木:99%的救灾款究竟去了哪里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08:20  新京报
  2003年,陕西三门峡库区的11个移民村作为泄洪区迁徙。2004年,国家下拨5906万元灾后重建款,可真正发到灾民手里的重建款只有50万元。华阴官员说转用于防洪工程,又说留在省财政国债专户,这些都无从确证,一个确证了的现实倒是:在此期间,华阴市耗资1600万元建起了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
  5906万重建款,居然失踪了99%,算是创救灾款发放的纪录了。为什么不把钱发给灾民?解释是“因大部分灾民暂不愿搬迁”。这纯粹是撒谎,事实是华阴有关部门一直对5906万灾后重建款秘而不宣,面对移民的询问矢口否认,谎言被戳穿后才承诺兑现,可仍无下文。事实上,这笔失踪款应该是被挪用了。
  舆论纷纷谴责此举的贪婪和冷血,竟然连灾民的救灾款和重建款都敢挪用。但问题的重点并不在“救灾款”,而在“挪用”。“挪用救灾款”仅是公众最不能容忍的挪用行为,但其他形式的挪用却并不鲜见。在一些地方,当挪用成为常态,很难指望官员会顾忌救灾款。
  从每年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可以看到,财政违规中最常见的就是挪用、挤占和截留,体育部门挪用体彩资金炒股,挪用奥委会专项资金建大楼;教育部门挪用项目经费弥补所属单位超支;地方官员挪用社保资金发工资和发放贷款。转移支付也同样如此,许多财政转移资金,一层层雁过拔毛,到基层的钱已经很少了……可以说,挪用已成习惯。
  正因为这样,而且在财政违规的问责中,挪用也没受过处罚,至多只是责令款项复原,更加剧了官员“挪用不算错”的意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只要是钱,就可能被挪用,至于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就无关紧要了。在这种背景下,要想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就必须零容忍所有挪用行为,并且严肃追究责任人,而不能只做隔靴搔痒式的“款项复原”。
  □二木(编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22 12:18:13
一位财政厅长说过,财政资金挪用我们没必要管的太严,你不挪用,很多事情就没法做了,不过你也不能挪用的太多,定下来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2 12:38:15
这些事情太多了  没时间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2 12:43:30
我的钱这这样被贪污了,心不甘呢
PS:我是纳税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