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0-28 09:3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11:05:11
31# 龚民
--------------假定产品按其价值交换,产品成本价格=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工资;产品价格=成本价格+合理利润。由于牛会计自认为折旧不进入产品成本价格,设备补偿是从合理利润核减,因此公式中的成本价格就必须核减折旧费,公式是:产品成本价格=原材科+工资,因此,产品价格=成本价格+(合理利润--固资折旧)。后公式的缺陷人们是很容易看清,当然吃了苦头的老板体会更深。可是咱牛会计是醉死不认那壶酒钱哪。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4&from^^uid=1123236

很高兴你用比较具体的方式来表达问题所在!
旧的生产价格理论认为:成本价格=原材料价格+固定资产折旧+工资,并且产品价格=成本价格+合理利润(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新的生产价格理论认为:成本价格=原材料价格+工资,并且产品价格=成本价格+合理利润(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二者只是交换了固定资产折旧的位置,所以产品的最终价格是一致的。……所以老板并没有吃苦头,会计也不会吃苦头。
二者之间真正的差别在于:
前者认为生产机械可以脱离使用价值的转移,而将自身的价格转移到其它产品中去。——从而违背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
后者认为生产机械不可以脱离使用价值的转移,而将自身的价格转移到其它产品中去。——从而坚持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11:11:05
这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18:26: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19:35:20
hj58 发表于 2010-10-27 05:54
——“机器本身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所谓的放大作用等同于生产机器的劳动对将来劳动的放大,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劳动在放大劳动,总根源还是劳动。”



机器的确是劳动生产的,但用机器生产时创造的价值,不能说成是制造机器的劳动所创造的。否则就会出现笑话:“中国企业用美国机器进行生产,是美国工人在为中国公司创造价值。”

这么容易就被反驳的“归根结底”、“总根源”观点,还好意思反复重复?
劳动无国界,如果中国企业用了美国机器,那么毫无疑问是美国工人的劳动在起作用,因为劳动不分国界,无产阶级无祖国。
所以这样的结论并不被反驳。国家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种人为的按照地域的划分,劳动和机器不会因为这种划分就发生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19:37:05
szhttx 发表于 2010-10-27 09:35
举个例子那锤子敲东西,你难道能说锤子和敲下去的钉子没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不过锤子本身是劳动创造的,所以钉钉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生产锤子和钉钉子的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19:56: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20:00:00
34# 龚民
如产品属供方市场,或许工厂有救,成本价上多加价,反正产品有人要,因此固资折旧可在利润中得到补偿;——能够认识到在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可以在利润中得到补偿,这样很好!

可如果是买方市场,此厂必死无疑,牛会计提供的成本价由于不含有固资必要折旧费,工厂主为了竟争就以成本=保本价出手,暗喑高兴反正不亏本战胜竟争者,那么,结果如何,卖的多亐的多,厂主吃亏,牛会计日子会好过吗?——如果工厂沦落到这种地步,那就不论首先是亏掉“净利润”也好,其次是亏掉“折旧费”也好,最后是亏掉“工资费”和“材料费”等等也好,那只能怨老板命不好,与会计毫不相干。

总之:除非能够证明产品的价格可以脱离使用价值的转移而转移;否则,所谓生产机械的价格可以分期分批“折旧”到新产品中去的观点,就是不能成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20:50: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08:08:02
39# 龚民
工厂的成本价即保本价极其重要,它能使企业正长生产即使无有利润也能安全渡过寒冬重获新生。因为严冬期原材料+固资折旧都有成本价格保障着,生产无忧。预期利润,春天就有了。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心中无数、怎能不慌;慌中出错、自己遭泱。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4

工厂的成本价(原材料+工资)的确极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但工厂的利润价(折旧费+净利润)也极其重要;前者维系简单再生产,后者维系扩大再生产,所以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现实和法律都认为:判定一个企业破产的时候,不是因为它已经没有利润,而是因为它已经没有“足够”的利润!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08:3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11:09:36
41# 龚民
如你牛(刘)会计用古典科学公式得出企业嬴亏线告诉老板,老板为竞争突破亏线,企业老板只能是自作叶不可活,工厂沦落自然与你无关,厂主可能还暗暗佩服你:好小子铁算盘,亏了钱、算什么;真人才、才重要;得人才、企业旺;跌倒了、再起来。而明明漏算固资折旧成本,吿诉老板是保本价底线,厂子“沦落”老板如何不怨你提供假情报,慌报军情。或许你当厂长,宽厚善良对会计的失误,自以为是自己经营不善,这样责任自巳担是个男人,只是下次复兴-----不好说。
“分批折旧到产品中去观点,就是不能成立”在你的逻辑中可能不成立这是实话。而最最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中却是成立、并实际应用,而科学公式原理也是从实践中抽象得出。不是事实必须适应公式,而是公式必须要反映亊实。而这事实要可持续,最严厉条件下也能持续,而不能是一锤子买卖无持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5

符合经济学原则的“成本价”,和工厂老板的“保本价”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只包含原材料+工资;而后者除了包含原材料+工资之外,还必须包含很大一部分利润,以用来补偿:1生产机械的损耗(折旧),2原材料的浪费,3水电、房租的费用,4管理费用,5银行利息和保险,6国家税收等等。……而只有在从“总利润”(毛利润)中依次扣除掉所有这些部分之后,工厂老板才能从中获得一些“净利润”。……你以为当老板和会计容易吗?
所以工厂老板的“保本价”,其实并不是没有“利润”的成本价,而只是没有“净利润”的保本价而已。……你以为老板和会计很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18:21: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21:08:08
2# 赫赫铭儿0

从简单的事物出发,逐步深入,是我们认识复杂事物的正确方法。
假设你花费了100小时的劳动,作用于纯粹的自然物,生产了10件产品,那么平均每件产品花费的劳动时间就是10小时。如果这些产品具有价值的话,那么每件产品的价值就由这10个小时的劳动决定,每件的价值可记为10元。

现在假设你这100小时的劳动实际上包括了前后相继的两个过程:先用10小时生产了1件工具,在其后的90小时中你使用这件工具生产出了10件产品;而在第二个过程结束时,这件工具也报废了。请问,现在平均每件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应当是9小时呢,还是10小时?平均每件产品的价值应当是9元呢,还是10元?如果是9元?那么第一个过程的10小时劳动没有创造价值吗?如果那10小时劳动也创造了价值,那么那10元的价值哪里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09:44:18
43# 龚民
读书不能读呆书,读呆书越读越蠢。经济学原则的成本价不仅只是原材料+工资,这只是一部分,最基本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开销都必须计入生产成本,这就包括水电房租、管理费用、银行贷款、固资折旧-----。所以,企业会计工资高于一般职工是有道理的,重任在身。而在经济学上只列出,原材料+固资折旧+工资=成本,只是简洁容易理解而巳。如在现实中那就必须认真核算每笔开支投入,而将重要的基本的固资折旧排除出成本,这叫会计如何做帐,算作利润核减,看来会计向老板报帐:本年度利润xxx元减固资折旧=xxy元。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5

原材料价格属于“成本价”,是因为其不断损耗的使用价值可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从而无需从总利润中获得补偿。
水电房租、固资折旧等等属于“总利润”(毛利润),是因为其不断损耗的使用价值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从而只能从总利润中获得补偿。
所以:符合经济学原则的“成本价”,和符合会计学原则的“保本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已经不包含任何利润,而后者只是不包含“净”利润而已!
会计报帐流程如下:
企业“净利润”=销售总额—成本(原材料+工资)—保本利润(固资折旧+水电房租+管理费用+贷款利息+保险费用等等)……这样的会计不好吗?老板不满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11:27:12
44# wzwswswz
现在假设你这100小时的劳动实际上包括了前后相继的两个过程:先用10小时生产了1件工具,在其后的90小时中你使用这件工具生产出了10件产品;而在第二个过程结束时,这件工具也报废了。请问,现在平均每件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应当是9小时呢,还是10小时?平均每件产品的价值应当是9元呢,还是10元?如果是9元?那么第一个过程的10小时劳动没有创造价值吗?如果那10小时劳动也创造了价值,那么那10元的价值哪里去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5

1 既然此人在后来的90小时中,生产出10件(净)产品;按照劳动价值的原则,由于每件产品耗时9小时,所以每件产品价格9元——这是毫无疑问的!
2 第一过程的10小时劳动形成10元价格,并且体现在工具上;但由于工具的使用价值并没有转移,所以它的价格也不会转移,只会随着工具的损耗而消耗殆尽。——就像任何制造业产品的价格都会随着使用价值的损耗而消耗殆尽一样!
3 如果此人的生产过程有利润,则他的损失可以从利润中获得补偿;而如果只是没有利润的小业主,那他就需要节衣缩食了。
4 生产机械的价格不会分期分批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其使用价值并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只能从不断产生的利润(毛利润)中获得补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18:27:53
46# 赫赫铭儿0

你先不要使用“转移”或“补偿”的概念,你先回答我,如果这10件产品对于你来说都是必需的,那么这100小时的劳动是否都是必要的?是不是会因为它分别在先后相继的两个过程中完成而变成前10个小时不是必要的,只有后90个小时才是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19:31: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8:14:36
47# wzwswswz
你先不要使用“转移”或“补偿”的概念,你先回答我,如果这10件产品对于你来说都是必需的,那么这100小时的劳动是否都是必要的?是不是会因为它分别在先后相继的两个过程中完成而变成前10个小时不是必要的,只有后90个小时才是必要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5

前10小时劳动所生产的工具对于后90小时所生产的产品,在使用价值的方面是必要的,但在价格形成的方面是不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8:39:42
48# 龚民
这样的会计和其老师就是个饭桶。错在学生,板子该打在老师屁股上。连基础会计知识都没掌握:成本计算对象是各项生产弗用承担者,计算项目对象划分越细、精确度越高,提供会计信息越全。原材料属成本“是因为其不断损耗的使用价值可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仅是成本科目下明细分类直接弗用的原材料成本,明细分项目还包括工资、制造弗用(固资折旧、修理、机物料、水电)和间接费用。对于间接费用虽不直接进入成本,但也要釆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5&from^^uid=1123236

企业老板的“保本价”,不仅要靠可以转移的成本价(原材料+工资)来维持,也要靠不断“补充”各项中间费用的保本利润(固资折旧、水电房租、管理费用、贷款利息等等)来维持。
听说过“毛利润”这个概念吗?……它可是把所有这些中间费用都包含在“利润”中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15:26: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17:07:04
——“如果中国企业用了美国机器,那么毫无疑问是美国工人的劳动在起作用,……”




你不要用“在起作用”这种含糊的字眼,你明确说,如果中国企业用了美国工人制造的机器,是不是美国的工人在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

你真牛啊,赶紧写学术论文吧!美国人读到你的论文要开心死了,他们的国债可以不还中国了,因为他们的工人一直在为中国创造价值,但中国企业并没有给美国工人分红,明明是中国在剥削美国嘛!美国完全有理由向中国人要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17:09:32
马克思经济学真的是邪教,信奉的人立马走火入魔。居然推论出中国剥削了美国,过去还有一个人为了否定机器创造价值,居然推论出奴隶沾了奴隶主的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19:06:49
51# 龚民
街头地摊小老板惯用互相显摆的“毛利”概念,就是缺乏精确成本测算的匡算、估算、虚算,真实利润还悬在空中,如漏算了应扣成本,就是空欢喜一场,喜剧变成闹剧、悲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6

这“毛利润”可不是地摊小贩的概念。
企业老板从销售回款中扣除原材料和工资费用之后,余下的都是“毛利润”。……至于从这些“毛利润”中一笔一笔匡算、估算、精算并依次扣除(以求保本)之后,究竟能剩下多少“净利润”?——其中的喜剧、闹剧、和悲剧就只有老板和会计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5:20:42
生产资料、工具 加速了资源的消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54:43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31 08:14
47# wzwswswz
你先不要使用“转移”或“补偿”的概念,你先回答我,如果这10件产品对于你来说都是必需的,那么这100小时的劳动是否都是必要的?是不是会因为它分别在先后相继的两个过程中完成而变成前10个小时不是必要的,只有后90个小时才是必要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5

前10小时劳动所生产的工具对于后90小时所生产的产品,在使用价值的方面是必要的,但在价格形成的方面是不必要的。
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的劳动还能是必要的吗?只有对与使用价值的生产来说是必要的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并且对于生产使用价值来说是必要的劳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09:58
56# wzwswswz
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的劳动还能是必要的吗?只有对与使用价值的生产来说是必要的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并且对于生产使用价值来说是必要的劳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43230&page=6

生产工具的10小时劳动可以形成工具的价格;但由于工具的使用价值并未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以工具的价格也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以生产工具的10小时劳动并不形成新产品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28: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39: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5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