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小凯与张永生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的第89页——“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企业的出现”里关于管理专家和衣服专家的分工,杨认为有三种分工结构是有效率的D,E,F。D中管理专家卖管理知识买衣服,衣服专家卖衣服买管理知识;E中管理专家卖劳动买衣服,衣服专家雇佣管理专家(买管理专家的劳动)并卖衣服给管理专家;F中管理专家雇佣衣服专家(买衣服专家的劳动)并卖衣服给衣服专家(因为此时管理专家是老板拥有企业),衣服专家出售劳动买衣服。
其中E,F的结构是另人信服的。但是D的结构似乎有些问题,如果D结构没有出现企业,那么管理专家的知识怎么会有人买呢?至少D中的管理专家的知识和E,F中不是同质的。D中更可能的结构似乎是所有人都是衣服专家呀,因为此时所谓的管理专家是生存不下去的。那么这样的话E,F的结构中管理专家的出现就没法和D相比,那么管理专家先出现还是企业先出现似乎就成了鸡和鸡蛋谁先出现之迷了。
从历史上看似乎也存在这样的疑问,因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管理专家的,手工小作坊开始的管理者同样是较成功的手工业者,而专业的管理人员的出现似乎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而演化的,就是说在杨定义上的企业规模小于一定程度的时候专业的管理专家还没有出现,只有当规模达到一定时才出现;杨似乎应该先从企业大小导致管理专家和衣服专家间的交易效率的变化来解释管理专家的出现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