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87创建新的行业标准
2010-10-22
7月底,记者应邀参观了波音公司位子美国西北海岸西雅图的工厂,此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波音公司贯穿始终的标准。凭借波音787一系列创新的运作,波音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强势并不一定需要垄断,引领并不一定需要呐喊。改写游戏规则,创立行业标准,也许是最好的注解。
当人们还在以历史销量或当年订单的多少来评价谁该坐在全球商用飞机制造“大佬”位置的时候,当欧美制造商之间还在就政府补贴或扶持问题,为谁更遵守全球市场规则而纠结不清的时候,一场建立行业标准的争战已经悄然拉开序幕。显然,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谁创建了行业的新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动权。
波音之行,印证了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客户的新体验
这几天,苏珊将为自己所在的航空公司选择新购飞机的内部设备和系统。通常,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差事,苏珊和部门同事需要带着一大堆实际尺寸和数据奔赴全球各地,遴选多个内饰及系统供应商,注意了解和对比织物面料、窗帘、灯光、地毯、厨房、座椅、机载娱乐系统、机组休息系统和驾驶舱内饰等一系列与使用相关的林林总总,再比对之前使用的物品和系统,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既要凸显航空公司品牌形象,又要满足用户体验,还要兼顾延续性和契合度,最后还需要对所选物品和设备是否达到FAA标准进行甄别和检测。
不过,这一次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公司订购的飞机是波音787。苏珊要做的只是在波音787“梦想飞机”展馆中漫步,将公司的构想和乘客需求进行虚拟和实际的排列组合,并尝试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实际操作。由于飞机的价格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波音公司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和兼容性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不需要客户再经历讨价还价的疲惫历程,客户也不需要担心所选设备和系统是否符合FAA规定的标准。苏珊只要在手中的一张波音787内饰及设备系统选购目录上圈圈点点,再根据她的选择在电子构型和模拟客舱中充分感受其成果就OK了。累了,就在舒适的客户休息室喝上杯香浓的咖啡。苏珊认为,就是因为波音787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标准设备,让航空公司在兼顾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多样性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事实上,苏珊只是波音787众多客户的一个缩影。创建新的标准,不仅让客户获益,更增加了波音继续保持其对未来掌控的能力。建立产品标准乃至行业标准的雄心,已经从波音787渗透到波音民用客机的全系列过程中。整合各个环节和供应商的标准,使波音正从一个拥有深厚品牌基础的产品制造商,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创立并整合行业标准的提供商。
“梦想飞机”展馆
位于西雅图北部的波音787“梦想飞机”展馆,由可再生材料设计搭建,与其说它是一个展馆,不如说更像一个提供“一站式”购物的样品商店。波音建立它的初衷是“使航空公司客户能在一个舒适、私密的环境中直观地浏览、触摸和感受波音787目录中的选项。”
在这个占地5000米2的展馆里,包含了全尺寸模拟客舱,可模拟现场操作的机上厨房设备,门类众多的座椅和机载娱乐系统,机组休息区和驾驶舱构型,各种织物面料、窗帘、地板、照明实验室等体现品牌差异化的材料、设施和系统。在这里,航空公司可以选择到所有可能需要的内部设备和系统,甚至细微到一个咖啡壶、一个迷你酒吧架。
通过波音787的电子构型显示,客户可以清楚感受其选择的效果。
波音787项目经理帕蒂·洛德斯(Patty Rhodes)介绍,波音公司通过对航空公司客户的详细调查,根据需求确定了若干设备和系统供应商,经过筛选,以规模采购的方式以较低成本采购,再以合理价格将这些费用包含在787飞机总价中。这些设备和系统无一例外地预先通过了FAA的认证标准体系,可以任意搭配选择,而不用担心尺寸、材质和电流等兼容性的问题。
航空公司可以在乘客可见的任何能体现公司品牌的整体或细节上进行设计与选择,无论是灯光、材质的花纹、颜色均可任意选择,甚至可以脱离目录的范围,选择其他商家提供的产品,当然前提是满足787既定的标准。在涉及安全性的部件上,波音提供的是标准件选项。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航空公司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钱和时间。同时,这些选购的设备和系统与飞机在一开始就具有极好的兼容性和契合度,并使将来可能发生的维修和更换更加便利。
波音不仅仅满足于制造飞机,提供延伸服务,它以建立标准为切入点,将触角伸向了上游供应商。赢得客户青睐、进入波音选购目录,势必引发上游供应商新一轮的洗牌和竞争。这种变局,一方面会提升航空制造业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众多机型发展项目争相采用的样板或者标准。
创新,贯穿始终
如果这种波音创建的样板或者标准只局限于波音787的内部设备和系统领域,那么它的效能终究有限,并不足以成为引发行业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的推手。
在通过波音787制定新标准、改写游戏规则的同时,波音公司对于整个价值链的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并使之贯穿始终。设计理念、客户服务、培训、生产线,无处不在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改变着整个行业的准则,内部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只是整个计划的集中表现。
在设计理念方面,波音看好中远程的点对点飞行,为达到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在波音787包括机身机翼在内的50%主体结构上使用复合材料;开放式的航空电子系统架构,使系统升级更加方便。这些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行业的标准。虽然有报道称波音787设计团队正在根据要求减少或不再使用那些影响飞机环保性能和对工人健康有害的材料,但这一项被纳入改进时间表的计划事实上已成为复合材料将被更大规模应用于航空制造的佐证。波音737项目市场经理乔治·阿拉比(George Alabi)透露,如果客户需求,波音737的下一代产品将有可能加大复合材料结构的比例。同时,为了全面提升视觉和感官的舒适程度,波音着重对客舱湿度、噪声、舷窗尺寸、行李箱尺寸、天空内饰等进行了改进,这些方案也正在改变着未来新机型的标准。
波音787改变了延续多年的研制模式,波音公司与全球40余家顶尖供应商携手,制定了新的“设计与制造”全球供应链合作模式,在全世界135个地方联合开展设计和制造工作——波音作为系统集成的核心提供高层接口定义,把研发和制造任务更多转移给了一级供应商。虽然有观点认为波音787延迟两年半交付的根本原因,是波音将过多的责任和自主权下放至供应商所导致,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该模式在逐步完善后没有成为新标准的可能性。事实上,一些民用客机项目已经开始了相似的尝试。
波音对于生产线的规划和管理,一直是行业翘楚。由于波音787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使得部件数量和紧固件数量大幅减少,同时运用高层级的系统集成,3天就可能完成飞机总装。事实上,生产线标准的革新,在波音公司最成功和成熟的机型波音737上体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有充足的订单支撑,波音将伦顿工厂的波音737生产线改造成效率倍增的移动生产线,总装线上的波音737以5厘米/时的速度向机库大门移动,没有繁忙而热火朝天的场景——工人从总装线两侧轻松拿取适合的配件和工具,有条不紊地工作,专家们则在原先作为工具和配件中心的专家大楼里现场处理各类问题,将原本需要22天完成的总装时间缩短为10天,成为了“精益制造”的典范。
此外,波音787的客户服务标准、培训系统、物流配送体系和维修体系也都在创立着新的行业标准。
标准,决定未来
帕蒂·洛德斯认为,波音787是波音有史以来启动的最为成功的民机项目。主要原因是波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自从全日空成为波音787启动客户以来,该机已拥有6大洲56家客户,订单数达到863架。虽然8月初因迪拜航空集团财政状况的原因,波音公司将从订单总数中删掉它的15架订单,但这个小插曲很难撼动波音787成功的大势。
波音787是波音探索前行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机型,其实质性内涵远大于项目本身的意义,它为行业贡献的新标准,已经成功敲响了商用飞机研制原有模式的暮钟。
也许波音787项目今天所探索的一切终究会被跟随、拷贝甚至超越,但是波音对于创立新行业标准的追求步伐从未停止,可以看到这种强烈的企图已经贯穿波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波音的历史上,不乏创立行业标准的尝试。波音787项目,从严格意义上讲,拉开了波音创建行业新标准的序幕。在这场建立未来标准的竞争中,谁改写了游戏规则,谁创立了行业标准,谁就很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强势增长、引领行业发展的赢家。
作者:谢林轩 来源:《国际航空》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