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010 1
2010-10-28
市场真的是有效的吗?真的是不可战胜的吗?那我们还要不要做股票分析呢?传统的金融理论总是在告诉我们,市场是有效的,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其内在价值,而股票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现金流。但是,这样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吗?真的抓住了金融市场的本质了吗?恐怕连金融学家们自身都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更可怕的是,这些著名的金融理论根本就是在误导我们!它们坚信市场的有效性、通过自由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主张自由市场的无ZF主义。这才是每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们的惨痛源自我们对真实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无知。甚至到今天,我们依旧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本质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能够有效避免了。
先回到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股票的价格真的是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吗?难道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真的反应内在价值的巨大波动吗?不然,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波动呢?
先来回答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股票的价格到底取决于什么呢?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常识却被无数的金融学家们忽略了,股票的价格由投资者们的交易行为产生。那么,无疑,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人们的交易行为!这与“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内在价值”的说法有何区别呢?传统的金融理论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极其聪明的,并且拥有市场上所有的信息。他们每个人都获得了所有的信息,并且都做出了完全正确的分析,他们对每只股票都做了完全正确的估值。这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无疑会使得价格趋近于这个内在价值,即使存在少数的噪音投资者,价格也只会在内在价值附近波动。如果说一只股票的价值是唯一确定的,那么,每个投资者对同一只股票的估值结果也都是完全相同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推论就已经与真实市场形成严重的背离,真实市场中每位投资者的观点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真实市场中投资者们之间观点的巨大差异充分体现了传统金融理论与真实市场的巨大背离。
更有意思的是,投资者的认识不仅仅是有限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往往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人类的心理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人类认识有限性和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并结合人类行为的心理特征,可以推断出非完全有效市场理论模型。在这样的模型中,市场是可战胜的,超额收益是可能的。《战胜市场——投机与暴富》一书从最基本的常识性假设出发,严格推导出非完全有效市场理论模型,并探讨战胜市场的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28 13:55:16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规避风险,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