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的国有企业为什么缺乏活力?
因为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只是一个生产组织,按国家计划进行商品生产的生产组织。因此,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就必须把作为生产组织的国有企业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认识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从这一认识出发,可以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问题是:
一, 什么是经济实体?国有企业能不能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
二, 现代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具有何种类别?国有企业能够成为何种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
三,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把作为生产组织的国有企业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呢?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能不能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国有企业能够成为何种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如何使国有企业成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即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企业,成为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说,二十七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的。解决了这三大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也就基本完成了。因此,这三大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纲,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这三大基本问题上来。
为什么二十七年为的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很好地解决这三大问题。到今天为止,我们对“什么是经济实体?经济实体的基本类别是什么?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这些基本问题依然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化的认识。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总结系列文章
1, 从1978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是失败的
2,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划分
3,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是理论问题,不是实践问题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问题
zjm0328@sina.com QQ:448738950
http://blog.sina.com.cn/u/1082874731
钟建民
二○○六年六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