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2010-11-4 12:58:00
对于腾讯和QQ之间的“辩论”个人这样看待:
        从小范围来看,是两个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谁占领了桌面,谁就占领了当今互联网经济的脉络,而日益强大的360的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对腾讯QQ的桌面霸主地位形成了挑战,腾讯不得以,只能利用消费者对其的依赖来迫使消费者放弃360,这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互联网经济的创新意识形成了一种威胁!如果今天腾讯胜利了,那它明天对付的是谁?以后用户对其依赖更强了,那腾讯将会怎么样?
       从大范围看,这是一个经济结构转型国家出现的一种常态。经济要转型,就要优胜劣汰,企业就要努力拓展自己的地盘来获得生存,来支撑其结构的调整。但是,结构调整的战略是采取了一种悲剧的方式——内部竞争:从近期的国美内部之争,到蒙牛伊利的两大乳业巨头的战争,再到今天的腾讯和360直接的肉搏战,谁会知道下一个是什么?下一个将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这是一种制度方面的监管缺失,国家要有一个总体的监管方案来制止这种恶性竞争,同时各企业也要把精力致力于自己内部的实际发展上去,而不是依靠击垮对手来获得发展。今天你击垮了对手,获得了暂时的发展,明天外国企业进来了,你拿什么去竞争呢?
       这个事情不是简单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2:59:58
刚刚登陆qq,才发现果然有这么回事。
为什么企业之间的竞争,
要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
这是不是也说明,
在中国,
消费者就是任人宰割的。
消费者不应该是上帝吗?
或者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很难有国际品牌的原因吧,
不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顾客,
反而要挟消费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07:47
腾讯和360之争显示目前的网络即时交流模式需要做出革命性的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12:44
个人的观点的变化历程:前些天就从网上看到360和其他的网站的斗争,本以为是他们的相互争斗,现由今已经将战火烧到了所有用户的电脑桌面。
     一开始是由于使用360是免费的,而且其人性化的操作设置甚得用户朋友的欢心,而QQ的种种都让用户不满,虽然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像什么粉钻蓝钻黄钻的,经常为我们同龄人讨论,腾讯的各种名目的收费以及各种功能的限制,让消费者甚为不满。所以一开始的态度是偏向支持360的。但是和百度及腾讯这样大企业博弈,担心其在资金和力量上力不从心,这不,现在QQ发出一份信,你用户要吗使用QQ,要吗使用360.呵呵,这个用户有得选吗?人家QQ是垄断,现在为止也没有其他的软件可以作为替代品,但你360不行,还有很多的竞争对手,许多的替代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14:43
博弈论:智猪博弈,腾讯qq和360软件这两个属于互联网的不同领域,但是腾讯的膨胀,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必然损害360的产业链。360还可以,可是腾讯这次太不厚道,他们把主动权名义上是交给网民来选择,实际上看来腾讯是伤了大家的心,腾讯就是智猪,一直都很反感它的qq钻钻之类还有看隐身之类的服务,总之,腾讯太不厚道,树大必招风,由此可见互联网的蛋糕格局多么诱人
消费者理论:消费者总是寻求利润或者效用最大化,可知这次腾讯与360之争,极大的伤害大家的网络效用,我们只是网民,为何突然中断我们“网络旅行”,还冠冕堂皇的把主动权交给我们,这次的表演太假了。另一方面,对我们网民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所谓“理愈辩愈明”,两者相争渔翁得利,按照长远时间看,这次经典案例必然为国家立法提供一个例证,网民的权利必然会越来越得到保障
管制经济学:其实我很不赞成政府事事必亲力亲为,这次应该让他们自己按照市场的法则来生存,互联网状况的混乱不堪,产权不明晰,应通过这次纷争,探究互联网产权之路,这样对中国的发展应该远远大于管制

以上,纯属拙见,还望海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15:10
个人认为QQ做法不太妥当 ,因为她要去卸载360.目前的360用户份额不小,而且聊天软件的替代品较多。私下问同学卸载那个。答曰:Q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17:17
腾讯靠模仿别的软件起家,在模仿的同时也将功能做的更加人性化,凭借聊天软件的普及抢占市场份额,简直就是中国的“松下”。腾讯的这种扩张模式实际上正在阻碍中国IT行业的创新,自然在同行中不得人心。
此次腾讯屏蔽360,依旧是想借QQ软件的普及性打垮360。
    从腾讯的角度看,其QQ比360更具有不可替代性。QQ是聊天的工具,青年人有人人、飞信等替代软件选择,对QQ没有过强的依赖性,QQ能否在这些用户的电脑上排挤掉36取决于对QQ功能的依赖度,如果仅限于闲聊,QQ排挤掉360可能性不大,但是QQ群已经成为各类小组织(例如学院、班级、办公室等)传播信息的方便快捷的渠道,以及其他类型虚拟的(例如游戏群)和现实的(例如地方性交友群)组织沟通的渠道,因此QQ的重要性依旧很高;对于中老年人,对QQ的需求是具有很强刚性的,他们大多数教育水平不高,熟悉使用一款软件的应用已经不易(进行聊天首选即是QQ),他们上网聊天对象以陌生人居多,离开了QQ就意味着失去虚拟世界的朋友,从这两个角度来看QQ在中老年的电脑上排挤掉360也是很轻松的。
    这是很明显的恶性竞争,QQ和360对簿公堂自然会败诉,作为财大气粗的腾讯是不在乎败诉的补偿费的。它考虑更多的是在排挤360几个月的时间里替代性软件挤占360更多的市场,从中国网民的习惯来看,产生软件依赖不会轻易更换,强制排挤360的过程中如果用户对其他同类软件产生依赖,尤其在这段时间里腾讯会大力推广自己开发的QQ电脑管家,360失去的份额是很难挽回的,而这部分份额大部分会被腾讯获得。然而,腾讯也要承担外部性的成本。恶性竞争导致用户使用不便,从各大网站的统计以及我周围的人反映情况来看,大多数还是支持360的,其实有的人不是支持360只是不喜欢腾讯。这种外部性会导致腾讯在360市场份额被挤占的情况,损失掉应属于它的部分份额,还有部分用户的流失,(但是由于对QQ需求刚性过强,不会损失很多用户)。然而,腾讯不会在乎这些外部性的成本,因为它近10几年扫描用户隐私获得的商业数据得到的盈利自然远远超过这部分损失。
    因此如果360和QQ打官司,无论腾讯胜诉还是败诉,它都是胜利者。但是这只是眼前利益,腾讯不道德的发展和竞争行为让它正在失去年轻的一代人(从我身边人的反应来看)。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日后腾讯面临技术困境时,它能求助的只有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19:53
致腾讯和360的一封公开信:我们不管你们和360怎么打,但是我们的电脑用什么软件必须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不需要你们替我们用户去选择,你以为我们必须在你们中选一吗?我们还可以联名告你们去,不管腾讯还是奇虎。不要太嚣张了,你们是明目张胆的侵犯我们电脑用户,干涉我们的自由,我们的口号是:我的电脑我做主。请大家在群里大量转发《署名:中国网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21:38
我的结论是:三败俱伤——QQ,360,消费者。
先看看各自的优劣势:(1)QQ短期的需求弹性比较小,毕竟大量用户都已经使用QQ建立起了自己的联系范围,短期寻求替代品的可能性很小,但若是QQ的行动策略真的给用户带来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那么长期需求弹性便会增大,市场上还存在这MSN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2)360的优势在于其是一款免费杀毒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同样对特定消费者群体的替代性比较小,但转换成本不高。
在“二选一”的情况下,消费者针对其对各产品的消费需求弹性进行选择,放弃其转化成本较小的产品。这个时候,QQ留住的是已经被其锁定的用户(必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大量使用QQ的群体),而360留住的是对电脑安全比较重视而对杀毒软件保留价格又比较低的用户。可以肯定的是,双方都将失去一定的用户,这都对双方造成了损失。而消费者是总体遭受损失,原来兼容的产品现在只能消费一件,根据无差异曲线的“越多越好”原则,消费者的效用降低了。
无论双方的博弈结果如何,整个社会的剩余是被降低了,社会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无谓损失。
下面我描述一下昨天“二选一”后我周围发生一些现实情况:
(1)我的msn加了近10个新好友;
(2)我依然没有卸载360,因为我使用的是局域网;
(3)许多中老年用户都选择放弃QQ,继续使用360;
(4)很多同学的QQ依然在闪烁,群聊天热闹依旧;
(5)依然使用QQ的同学花了一个早上弄了些瑞星,金山之类的免费账号。
.............
总是,这样的事情发生,谁都不讨好。我觉得QQ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360不断展示自己的弱势地位,而消费者谁都不喜欢,但还得坚持用,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32:58
我国这种类似的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最近愈演愈烈,从伊利蒙牛之争到QQ-360之争。看看国外,KFC有阻止麦当劳在它对面开分店吗?阿迪达斯销售店有禁止顾客穿耐克进店吗?电脑明明是我们用户自己的,为什么安装什么软件要他们决定呢?这才是侵犯用户的隐私,侵犯我们的人身自由!在市场化的经济时代,我国相关法律实在不健全。而且二者争纷已经开始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相关政府部门都没有进行调查干预呢?
  国内可以和QQ抗衡的同类企业几乎没有,腾讯在国内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而用户卸载360还可以有其他很多选择。所以不管他们谁这次胜诉,于财大气粗的腾讯是影响不大的。当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段时间内,MSN相比之下也会比平时获得更多人气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34:45
这么说,QQ其实挺强盗的,明明是消费者自主选择软件的问题,好吧现在QQ告诉你,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其与360之间的不可开交,凭什么让消费者来承担。如何吸引消费者靠得是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信誉,结果QQ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运用技术——强奸了全国广大网民的意志。二者自主选择其一,看似民主体贴,其实强盗。是不是真的360稍稍触碰到了QQ的利益,以至于QQ如此的暴躁呢。
好吧,我承认这么多年来,QQ在聊天软件这块积累下了相当大的用户群,如今好似捏着大家的要害好言相劝“珍惜生命,远离360”。不管是炒作也好示威也罢,总之QQ棋行破招,如此一来,势必损坏自己的品牌形象。说到底,聊天软件不只你一家,离了谁地球照样转,逼急了,鸡飞&蛋打。
从消费者行为学来讲,对QQ的需求绝对不是没有弹性的,还是有很多替代产品的,甚至实现信息资源的转移也仅仅只是技术问题。且中国广大消费者,向来同情弱者和反对霸权主义。如此一进一出,360也赚足了人心,而QQ一世英名。越是强大越要谦卑,中国人大凡喜欢这样的形象。
从市场竞争角度,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我完全可以上衣穿nike,裤子穿阿迪;完全可以拿着雀巢的杯子,泡麦斯威尔的咖啡;完全可以买了联想的电脑,用着罗技的鼠标;甚至完全可以黑眼睛黑头发黑皮肤操着伦敦腔泡着洋妞。市场经济下,产品的选择主体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
好吧,其实和谐社会的道路还真挺长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37:23
腾讯发布致用户的第二封信 呼吁行业及监管部门关注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4日早间消息,在昨日晚间发布第一封致用户信之后,腾讯今日以“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为标题发布第二封信,称360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呼吁对方及早刹车,并提出“需要引起整个行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以下为信件全文:
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致QQ用户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QQ用户:
这是一个无眠之夜。是我们腾讯人度过的最痛苦和最难过的十几个小时。我们知道,在做出那个艰难的决定之后,将要直面一些用户的吃惊与不解,指责,痛骂甚至背离。我们也知道,即使你们已经做出选择,仍然会心存疑问:腾讯的反应,何至用如此激烈的方式?
在此,请听我们诚恳地再道一声歉,为所有可能给你造成的困扰和顾虑,这样的困局,我们同样难以承受。我们清楚地记得让用户有安全稳定服务的庄重承诺,也记得 12年来为了产品进步而辛苦努力的日日夜夜。如今,我们宁肯背负可能的骂名,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来表达的原因,是因为任何的劝说,舆论,正义的声音都无法遏制360没有道德底线的破坏和窃取,是因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我们的身后,是悬崖万丈!
是因为,我们看到360肆无忌惮欺压同行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早已不是两家公司的恩怨,需要有大是大非的判断,需要引起整个行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朗朗乾坤下,回到以用户利益至上的互联网发展正道。否则,只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而最终受损的是你,是他,是每个热爱我们,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是整个在勃勃兴起,谋求健康发展的互联网行业。
而一切皆有缘起。
两年之前360安全卫士曾是腾讯公司尊重的产品,多年积累才进驻了2亿用户的电脑,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云查杀”网络。这种“云查杀”模式的指令来自服务器后台,在远程遥控安装在2亿台电脑里的360安全软件。这甚至是连微软谷歌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的超级能力。
但实际上,当360安全卫士的第一位创始人在2008年离职之后,360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利用这种远程遥控的方式,破坏一切竞争对手的任何软件!它们的名字包括金山、瑞星、可牛、遨游、百度、阿里巴巴,卡巴斯基以及腾讯QQ。在过去几年内,这些公司都把360告上了法庭。
您自然要问,能够把这么多公司激怒的一系列恶行,为什么可以毫无忌惮,为什么可以逍遥法外?
回望中国互联网仅仅十余年的发展,整个行业的立法难免跟不上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而结果有二:其一,还没有权威的专业机构能对非法的技术手段做出快速的鉴定,比如360所使用的“云封杀”技术;其二,即使对于证据确凿的犯罪,也未能给予足够的惩罚。至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的违规罚款都只在数百万元。试问,区区数百万元能够对收入动辄上亿的企业有足够威慑力吗?难。
这也造就了敢于践踏法律的公司。流氓软件的始作俑者在运营3721的几年里,用臭名昭著的手法欺压同行并输掉好几起官司,但仍然顺顺当当以1.2亿美金出售。
作为一个安全软件,从技术角度讲,对整个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控制力,正因如此,安全软件必须要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平和正直,而我们忧心地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360利用自身安全软件对系统至高无上的控制力,不断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打击同行,践踏法律。
不仅如此,360更是欺骗那些对网络技术不够了解的网民,因为它的手法相当具有欺骗性。360打着“安全”的名义,以“恐吓”的方式胁迫不明真相的用户卸载掉360的竞争对手。过去两年,国内几乎所有浏览器都遭到了360“感染木马”名义的恐吓,国内几乎所有杀毒软件都遭到360发出的“过期”、“安全隐患”的打击,360杀毒因此一家独大。
现在,360作为安全软件控制了整个QQ的聊天入口。QQ的所有数据包括登录账户、密码、好友、聊天信息都得被360过滤之后才送还给QQ用户。这相当于每个用户自家门口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进门都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自己家门。而且这个非法“外挂”在360安全软件的包庇下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
万般无奈,我们只能用躲避360的方式,才能保护QQ帐号不被恶意劫持。亲爱的用户,您能明白吗?很多愤怒的网友指责我们“霸道”,很多信任的网友说我们“太笨”——可是,亲爱的用户,我们今天面对您,道一道我们心底的苦衷。
我们只是在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去发起一次呼救。若没有这次呼救,6亿QQ用户的隐私和网络财产,都将被劫持并掌握在一家没有道德底线的公司手里;若没有这次呼救,不仅QQ会像瑞星、金山、可牛、遨游、卡巴斯基那样无辜的倒下去,接下来,所有进入360战线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倒下去;若没有这次呼救,不敢想象当360 纯熟地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控制着用户电脑每一个角落的时候,还有没有正义的力量可以再与之对抗!
“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这股凶恶而蛮横的力量不仅是金山、瑞星和QQ们的噩梦,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噩梦。请你相信,我们以如此惨烈的方式,不只是为了对抗一个公司的恶行,而是以自残的方式,来引起全行业、全社会的关注,来呼唤行业立法的加速和网民知情权的觉醒!所幸,您既然看到了这封信,就表明我们的目的正在达到;您既然发出了疑问,我们就对您的安全和这个产业的未来多一份信心!
最后,我们再次诚挚地呼吁360及时刹车,停止对行业中合法公司的侵犯,向全行业和用户道歉,并且承诺给用户一个公正,公平,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来自由选择合法软件。
尽管有用户一时对我们强烈质疑,但我们坚信邪不压正,时间最终会让用户明白真相,正义的信念必定让我们最终获得用户的支持和认可!

腾讯公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40:12
360和腾讯2个都是外资控股(绝对属实,不信的可以仔细查资料,包括大家都认为的中国百度,也是外资控股的),合伙起来欺负中国人呀。民族企业当自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47:35
10# oo0oo088

定性角度,二者竞争折射了其间
1,商业模式的重叠。
2,客户群体资源争夺的直接冲突。
3,针对垄断地位和镜头号召力的血刃肉搏

该事件可以从4个视角来观察和分析:
1,产业生态视角:作为新兴产业之一,IT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和商业规范尚未得到完善和有效的监管,赤膊对攻的QQ和360不一定必须是“一黑一白”。两家的用户积累、财富积累过程是否合法?

2,行业特性视角:尽管手段都是免费工具软件,但都能提供丰富的服务资源,从而支持客户的许多日常生活行为和工作活动甚,及其形成的心理依赖性上而言,这种工具、尤其QQ已经形成个人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非简单消费品或增值服务。

      与多层次依赖相对应的是:腾讯的众多资源是通过虚拟货币或是有偿获取的,对于QQ而言,甚至没有提供垄断的电信企业也提供的退费、转网服务。使得客户与腾讯的捆绑变成了一种必然。

3,信息伦理视角:信息服务业中企业与用户关系链和利益链的建立维系模式不再单单是服务满意度,还涉及客户个人信息资源和社交圈存储、受控变成了主导因素。
    作为网络用户依赖度最高的两家企业,新浪的调查:若用户必须二选一,54%的用户选择QQ,23%的用户则选择360。若就相关因素再行深入调查,保留QQ联系网和社交圈会是主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双方在竞争中均将对用户的占有作为竞争的武器和诉求,使得客户意识到享用想当然的网络免费服务、其消费选择权、隐私权已经被企业绑架,客户的“上帝意识”遭受垂直打击,更多将意识到自己在网络消费中的弱势。

4,竞争文化视角::较少依赖于论证、例证或是寻求主管部门和法律的仲裁,而是强制利用客户端散布对竞争对手的谩骂式攻击,凸显了作为所谓高科技行业、在技术的外衣后其实是“丛林化”与“骂街式”的商业竞争文化混合体。

      就此而言,短期而言,QQ可以凭借对用户基数、用户信息、用户生活方式依赖三个要素的强力占用和影响力逼360就范,但从其逼迫用户卸载360软件中笨拙地露出了其扫描用户软件和硬盘的行为而言,其失信于天下是必然。靠对中国网络文化的理解战胜MSN和ICQ的腾讯,势必栽倒在自己用户帝国芸芸网民的不齿、质疑中,一旦旺旺、MSN、雅虎、Skype伺机发起攻击,且随着网民群体的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腾讯的优势将不断被淡化,最终使的竞争优势被替代变成一种大概率事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53:17
QQ作为一个相对垄断的企业,至少在中国,这样的企业和360对比,相对的有优势,如果真的打下去,QQ肯定不会输;但是360也不会轻易认输,不能任由QQ独霸,让QQ抢占360的市场,这样也不符合360企业的经济本质!但是对于政府而言,垄断企业限制不够,QQ在话语权上肯定大于360,360必须出奇招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3:57:09
关于360与QQ之争
首先从服务上来说,两家都是大众服务商,盈利模式都是免费+增值服务或广告费的盈利模式。通过免费占有网络顾客,通过用户端,使顾客感知。
而且网络就本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百家争鸣的。但是QQ最近几年的行迹确实让人感觉不舒服:做杀毒的就做杀毒(360、金山。。。)、做影视的就做影视(PPLIVE、PPS、迅雷。。)、做棋牌的就做棋牌(联众。。),而腾讯不同用自己在QQ客户端高安装率的垄断地位,什么都做,QQ医生,QQLIVE,QQ直播,QQ游戏,还有QQ唐,什么之类的。虽然网络上的抄袭,在现在国家法律上还没有相关固定的出台,也没有明文规定。但是QQ这样的行为让很多小公司看好的网络市场成为他的市场,几乎没有创新,而且也抹杀了别人的创新,中国网络怎么多姿多彩,怎么百家争鸣——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是对消费者最好的市场。
   现在QQ无法成功复制或者抗衡的只有搜索和购物无法和百度与淘宝抵抗外,大部分QQ以前全部囊括。为什么不能和他们拼呢,除了实力和知名度,另外还有他们背后成长故事的类似吧。引发人思考——国外投资股东。  
         当腾讯真的垄断了互联网,当互联网没有了创新,广大网友还能这么滋润吗?IT界还能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吗?国外资本都是血腥的,当国外投资机构在腾讯身上赚的盆满钵溢的时候,才不管你中国的互联网是生是死,才不管你中国的IT界有多少人失业。
  希望,QQ能和360有个良好的解决办法,没听说苹果公司不让顾客在自己电脑上装WINDOWS,没听说诺基亚不让顾客给IPHONE打电话,没听说三星显示器就不能和SONY互接(日本和韩国)。希望中国网民获得做大利益,就不要搞成这样,Q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06:11
腾讯市值380亿美元,业务收入主要有  增值服务 来提供(70%),qq 账号在线人数最高
1.053亿  qq游戏在线用户680万,  增值月付费用户5990万, 主打娱乐 媒体  
中国网民  即时通讯87%在线音乐83%浏览新闻80%网络视频76%搜索引擎69%网络音乐55%
电子邮件 53%博客38%社交网站33%          娱乐 媒体  ----但中国是娱乐 媒体 大国吗?
论坛 里 基本都是三言两语 浅浅而谈 有希望别人都认可你 ,尊你为上,很可笑! 看过*****网站的 都还记得 下面的 留言 可真够长的   有时会想 写这么多不累啊?  国外的即时通讯 大约34% 电子邮箱占很大份额,   如果360现提出360与qq不兼容 ,你又会卸载谁呢?  你的判断标准 是什么?你的良知吗?
那么容易改变自己的抉择,有什么良知!不要听大众的呻吟,他们会影响你的视听,模糊你的观点
qq占据即时通讯80%的市场,(ps:官方说90%,有的说79%)中国3.84亿的网民(活跃的大概2亿) qq的盘子可谓草大,家大业大  it几乎所有行当 揽入怀中 ,剽窃之声 从未断过。为什么 tx 他就不能 引领下潮流呢?  tx没人?没钱?  我们的行为对 它 有没有影响? 我们很爱娱乐,媒体  但我们 不会娱乐 也不会媒体,  我们会 跟在 欧美  日韩 后面 玩 人家的, (iPhone4又 停卖了,要知道生产基地在那?  在我们那可爱的 赴死康  啊,  人家说要首先保证我国人民的需求,其次欧美,日本然后才亚太)  玩的 还是人家剩下的   但我们 很爱玩啊 ,为之疯狂  等啊等      中国人的人性 在哪里?  压抑了太久了,无处释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19:30
诺基亚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探测到10米范围内有iPhone,将启动自爆程序,毁灭10米内一切物体。
阿迪做了个决定,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鞋自动变透视装
康师傅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使用过统一,方便面里将没有配料
麦当劳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客人曾经食用过KFC,将自动释放致癌物质
蒙牛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胃里有伊利牛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
中石化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汽车油箱里有中石油,将自动引爆加油站
杰士邦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有使用杜蕾斯,将自动释放艾滋病毒
广电总局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发现用户下载美剧,将自动转化成新闻联播
公安局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某人他爸是李刚,将自动免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19:33
中国古人讲“盈则亏”,阳至极,阴则盈。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方博弈下关键就在于阴阳之道的把控。
一、从需求弹性来说,两者相较,QQ的弹性较大,360较小(具体可查两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相关分析)。
二、从运作模式来说,360较特殊:主要采取Freemium模式,也就是Free(免费)+Premium(增值服务),大众普通产品免费、高端需求收费。最近搞了“起飞计划”,跟VC联合投资并利用360来扶持小的免费软件。
三、从事件处理的能力来说,360显得更为现代化。当然有人说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但从普通受众的心理而言,这样的姿态更易为人所接受。QQ因为其行业地位和利益考量,选择了居高临下的处理方式(没有褒贬之意,单就其处事方式而言),最后的效果似乎并不会太好。
四、消费者和第三方公司(乃至将来可能出现的行业组织),可能会从中获益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总结和思考机会,在争议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态度。
五、工信部和国家相关部门可能需要从中明确自己的监管义务,促进网络和相关产业良性发展。特别是国家安全部门应做好相关防范工作,防止涉及各方的信息和机密的泄露,保证相关领域的“生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25:17
互联网行业安全领域的外延和市场正在扩大,但传统安全厂商下跌速度极大超出预期,免费杀毒还有很大市场,因而战争不可避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27:52
关于结果:其实我觉得这件事的结局不会是QQ把360打败了,或者是360把QQ打败了。很可能是双方的声誉都会受损,但QQ受损要更大一些,但是双方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不会因此丧失。双方之所以斗得这么厉害,是因为QQ推出的杀毒业务侵害了360的核心利益,而360推出的QQ保镖侵犯了QQ的核心利益。双方其实是以攻为守。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其实是两家公司都不愿意看到的,确是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双方可能会划定好各自的业务界限,保证不侵犯对方的核心利益来达成和解。
这件事的意义:这件事的对于中国商业环境的意义可能和国美争夺战的意义相似。中国商界今年发生了两件大事,是否会引起我们关于中国商业环境的思考呢?中国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国美争夺战是关于公司属性问题的探讨的,即国美到底是一家公众公司,还是一家依附于个人的公司。与此类似的问题是华为的接班人问题。而QQ和我360之争,实际上是关于企业竞争的法则的问题,即竞争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下和什么样的道德底线下进行的问题。通过这次事件,双方应该都认识到竞争不能损害客户的利益。与此相类似的是蒙牛的深度公关问题,也涉及到商业道德和竞争底线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随着中国商业环境的不断成熟而产生的,也会在中国商业环境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解决掉,只是这些企业的这些事件成为了中国商业环境成熟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无疑,QQ和360的此次争斗会在中国的商业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不过,对于两家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不光彩的一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31:05
1.顾客就是上帝,360和QQ却在上帝的家里(在客户的电脑里)打了起来,如此恶略的行为肯定会遭到用户的抵制。
2.两家的产品没有特别强的核心能力,是可替代产品,并不是非得用他们的产品。比如MSN可以替代QQ,而360杀毒的用户可以用国外的免费产品,即使360卫士做的很好,我们也可以用金山卫士(我想金山会很高兴的)。QQ和360 这样恶性竞争,肯定会损失一定的用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33:13
“好名声比坏名声强,坏名声比没名声强”。无论如何,构建出足够大的影响力才是尤为重要。360和腾讯的处世哲学就在于一定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淡出各位看客的视线。一旦在对方的打压下失去了自己的活跃度,仅仅成为了一种工具,就会寿终正寝之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4:49:20
可能qq认为它最终能胜利,可能360认为它最终会取胜,所以它们都选择强强对碰,但是这是错误的,为了其发展,广大用户的方便,这两家公司应该冰溪前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12:18
只能说双方都是输家,相对而言,很有可能QQ输的会更惨,因为360再怎么出击,也没有对个人用户造成多大的影响,可是QQ采取了强制的措施,是相当让人反感的,两者的竞争,QQ的决定影响了广大客户的正常生活,如果有替代产品,我相信遇上坚难选择的人,都会选择放弃QQ,当然这场威胁用户的战争也不会持续太久,可是QQ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我都不会再买了,特别是需要消费的,QQ不是什么都好,只是MSN在中国没有QQ普及,但是综合来看,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MSN是更好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17:03
qq以为他的下载量多,就可以挟用户以打击其他,但他们没用看到他的用户的黏着性很低,也就是说qq不是必需品,更不是不可替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20:19
QQ,是在做一件特别傻得事情!通过这件事情,全球人民都知道QQ都垄断地位与行为了啦!此前他有事实的垄断地位,但没有表现出他的垄断行为,因为还有MSN。但是,这次已经体现出来,由于他的寡头地位,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的正常市场竞争,甚至,他利用它这种独占的垄断的地位去恐吓,威胁消费者。从法律的角度而言,重点打击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因为,如果不打击,这样的恐吓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的,尤其是新兴的企业。工信部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QQ的业务拆分,比如,及时通讯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安全防护公司。这样会更有利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20:19
既然是商业竞争,咱们首先分析一下二者的市场地位及客户群体。
qq是老牌聊天工具,虽然后期也发展了其它业务模块,但就本身来说,还是以网络聊天为主来吸引客户,客户基础较好。
360是后起之秀,以免费查杀毒为主,给客户提供服务,因后期免费提供杀毒功能,客户拥有率提升较快。
二者就其业务范围来讲,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而且客户基础都较好,用户获益都很大,但如果二者必须有所舍弃的话,则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二者必选其一的话,估计选择qq的较多,毕竟它是老牌聊天工具,没有qq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qq里面的朋友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至于360,失去它虽然不能享受免费杀毒,但是中国盗版软件的盛行,似乎也没有对诸多用户付费杀毒有很大影响。
    另外,从替代者角度考虑,似乎从技术上出现免费杀毒的软件或公司问题要比市场上有能替代qq的机率要大一些。但短期而讲,腾讯以牺牲客户利益来打击对手的竞争策略必将导致部分客户的丢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24:03
只是360的免费广告而已,看到腾讯动真格的,立刻就软了
360的知名度这下可谓不可不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25:44
从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看,应该说QQ是处于强者的位置,但是这场纷争中QQ却没有体现出强者的风范,也没有显现出高明的手段,处理问题的方式影响到了其用户利益,从要挟用户的方式来攻击对手·,这只能招致用户的反感和嘲笑,更进一步的伤害其形象,损害其名誉。
360很巧妙的通过攻击市场强者QQ,唤起了市场的注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60是做什么的?
360的攻击让QQ暴跳如雷、恼羞成怒。。。。。。。。


这场纷争,受损的是QQ和普通的网民,受益的是36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