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银发产业 打造养老新城
——宿迁发展“银发(老年)产业”的条件分析
所谓银发(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一、银发(老年)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
目标消费群体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消费群体数量和消费能力达到相应的水平就会引发产业的聚集发展。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说明银发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世界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每5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年人。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1.45亿人,占总人口的11%;江苏老龄人口已达到900万人,占总人口的12.3%;宿迁老龄人口已达到65万人,占总人口的12.5%。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老年人口每年还将以3.3%的速度增加,为银发(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
(二)老年人购买能力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老年人的收入呈不断增长之势,很多老年人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年轻的上班一族。据调查,目前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专家预测,我国老年人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这将使银发(老年)市场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三)老年人需求市场发展滞后。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目前我国的银发(老年)产业整体上还处在认识和起步阶段,不仅规模小、专业水平低,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种类少,对市场的占有份额也小。在宿迁,整个市区几乎没有一家商场设立老年人用品专柜,一些老年人专用的如拐杖、放大镜、助听器等商品更是难觅踪影,适合老人穿的轻便布鞋、粗线袜、适合老人体型的日常服装也大多夹杂在中青年的商品中,而且品种少,款式陈旧。广大经营者对开发银发(老年)市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使银发银发(老年)市场几乎成为消费市场的“盲区”。
(四)社会家庭结构变化催生银发(产业)产业发展。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目前,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两项合计,共占21%。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二、宿迁发展银发(老年)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银发(老年)产业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以发展,它需要特殊的“土壤”和特定的条件。我们认为,宿迁发展银发(老年)产业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四大优势。
一是最佳人居生态环境优势。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物质条件,而老年人对空气和水的质量要求更高,更加敏感。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5%,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更是高达39.8%;城市空气质量达2级以上标准的天数330天以上,是江苏唯一没有酸雨的省辖市,被誉为华东地区的“一块净土”,江苏省的“两盆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的“最大氧吧”。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足以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人心驰神往,乐以安居。
二是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自古以来,宿迁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水、长江水)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现在,宿迁已成为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新兴的中心城市。境内高等级公路达到220公里,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三条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同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与徐、淮、连构成一小时经济圈,融入了长三角半日经济圈。西距60公里的观音机场、北距100公里的白塔埠机场如同两翼,使宿迁具备了便捷空港优势。加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新长铁路、国家即将批复的宿宿淮铁路和年内即将修建穿越宿迁地境的京沪高铁,使宿迁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三是低成本高质量的消费优势。宿迁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周边地区。就房价而言,市区19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平均售价低于省内的徐州、淮安500-800元/平方米,也低于安徽的宿州、阜阳,山东的临沂、济宁等地,且购房政策优惠了许多;就医方面,在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医疗价格一路走高的情况下,宿迁的医疗服务价格却出现连续5年逐步走低的态势,不少医院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甚至低于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定的苏北地区价格标准。此外,在其他诸如衣、食、行、学等各个方面,宿迁“低成本”的消费优势也较为明显。在大城市中生活的老年人,用退休金只够维持中等甚至是一般化的生活水准,但如果他们用同样的花费到消费成本相对较低的宿迁来生活,则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四是宽松的政策环境优势。宿迁是江苏唯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由众多客商票选的“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苏北地区特别是宿迁市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更加灵活的管理制度、更加灵活的改革举措加快发展”。《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继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宿迁的扶持,下更大力气帮助宿迁实现突破。”宿迁“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投资环境可以为银发(老年)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提供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
三、宿迁发展银发(老年)产业的几点建议
银发(老年)产业具有极强的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前向效应是指对上游产业的劳动效应,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将带动传统商品等一系列上游产业的发展;后向效应是指对下游产业的推力效应,老年产业的形成将为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旅游、娱乐、医疗、老年福利设施、住宅、社区服务业等多种行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促进服务业发展、快速集聚人气商气和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我市积极抢占“银发(老年)产业”的发展先机,通过采取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竞争策略,打好时间差、信息差、空间差和政策差,促进银发(老年)产业在我市发展壮大。当前,着重做好“3+2”,即做好“一套规划”、“一个政策”、“一系列宣传”和明确“两个定位”。
(一)一套规划。即加快编制宿迁市银发(老年)产业发展规划。建议由市发改、规划、民政、经贸、建设等部门牵头,组织专门力量,会同有关科研院所,对银发(老年)产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现状和趋势,提出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方法措施,促进银发(老年)产业在我市的发展。
(二)一个政策。即出台《关于加快银发(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结合我市已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集聚中心城市人气商气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意见,在市场准入、税费、促进就业、融资担保、土地供应、行政服务等方面给予银发(老年)产业的发展最优惠的政策,营造富集银发(老年)产业生产要素的“洼地”。
(三)一系列宣传。即搞好一系列的宣传策划。宣传口号要立意新、创意奇,更要能抓住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充分体现人本化、人性化,方能出奇制胜。如“你想健康长寿吗——请到宿迁来。宿迁是华东的一片净土、黄淮海地区最大氧吧”;“你想交好运吗——请到宿迁来。到宿迁“一宿则升迁”,财源滚滚,好运连连”;“你想永远靓丽吗?请到宿迁来。宿迁是花乡、水乡和美女之乡,花美、水美、人更美”,等等。
(四)两个定位。即明确提出打造中国银发(老年)“产业城”、“养老城”的目标定位:1、打造中国银发(老年)“产业城”。一方面,依托我市现有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和粮食、棉花等资源禀赋,鼓励现有企业生产老年人专用的食品、服装、营养品、保健品等产品,形成产业集群、板块经济;同时精心包装一批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银发(老年)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老年用品生产企业到宿迁投资。另一方面,以建设大型老年用品专业市场为突破口,集中规划发展一批具有强大聚集力和辐射力的市场;同时在市内正在兴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央商贸城等流通市场规划银发(老年)用品专区,通过将分散的老年人产品形成集中起来,以大流通的方式拉动整个老年人产品的开发、销售与整体市场成长和产业的发展。2、打造中国银发(老年)“养老城”。以打造中国银发(老年)“养老城”为目标,按照“立足黄淮海、面向长三角、开拓港澳台”的市场开发思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宿迁在敬老、爱老、尊老、养老、安老、乐老方面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积极富集、招引、吸引三类老年人群。一是富集“常住人群”。全面开放养老市场,采取比“
55210”市场建设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准入”门槛,放宽 “入城”条件,吸引周边地区的老年人群到宿迁安家落户。二是招引“休养人群”。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骆马湖、嶂山森林公园等风景秀丽、生态怡人的景区建设一批老年公寓,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长期租用。积极与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将宿迁定为“离退休老干部度假疗养基地”。三是扩大“旅游人群”。针对老年群体兴趣喜好和心理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包装、推介一批旅游项目,如“夕阳游”、“水乡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