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品牌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境地中迷茫之时,不妨利用定位这把“利剑”,重新引导、规范消费者的视角,为品牌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如果我们的品牌都是Nike,也许我们就不需要探讨如何定位了。市场第一,就是Nike的定位。
不过,具备Nike这样实力的品牌屈指可数。更多的品牌正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处境中披荆斩棘。幸运的是,“定位”这把利剑应运而生。我们可以用它为品牌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定位=引导、规范视角
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比别人高明之处,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能像欺骗自己那样,引导别人“一厢情愿地,以偏概全地”看待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就一定能成功。
任何一个新产品在没有任何宣传的基础上“裸奔上市”,对它的优劣一定是众说纷纭。正如以下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段子。
两个口渴得半死的人分别得到半杯水。
甲说:“太好了,竟有半杯水,感谢上帝!”
乙说:“啊?为什么只有半杯水?上帝也太吝啬了。”
其实我们的产品就是那半杯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如果我们没把策划和传播做好,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将是消极主义者。
半杯水是好是坏,关键在于我们是用它与整杯水比还是与空杯子比。这就是所谓视角。
品牌:在定位中重生
日本明治学院拥有一套得过东京ADC赏(Tokvo artdi rectors club annual)的Vl.为了设计这套Vl,设计师佐藤先生和他的团队最初花了很长时间,在校园里聆听学生的心声。结果发现,学生对明治学院的评论如下:
优点:严谨、有气质、文雅、不盲目追求奢华。
缺点:保守、缺乏震撼力、不够强硬、欠缺存在感。
乍一看,我们似乎找不出这所大学的特别之处。但仔细比较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时,即可发现,学生们其实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谈论同一件事情。
保守,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严谨;不够强硬,反过来看,也可以说是文雅。欠缺存在感,也可以说是不盲目追求流行、抢风头、不随波逐流。
其实,在人思维过程中,到处是这样模棱两可的空子,让营销有机可乘。
以啤酒为例,有的人喜欢清爽型的啤酒,一如麒麟清爽啤酒。另一些人则认为:清爽型啤酒索然无味,甚至不能称之为啤酒。
事实上,麒麟清爽啤酒真的不是啤酒,而是发泡酒。
发泡酒是日本啤酒厂商为了规避啤酒的高税率,使用较低比例的麦芽酿制而成的“类啤酒”。由于发泡酒的税率比啤酒低很多,价格也比较低。它诞生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在那些不景气的流年中,人们更喜欢便宜、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发泡酒,凭借其平价的亲民政策,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2002年,各啤酒厂商都在如火如荼地研发新的发泡酒,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也开始定型。一言以蔽之,发泡酒,就是“廉价版的啤酒”!
当众多竞品在发泡酒市场拼争之时,麒麟推出“更便宜”的新产品——极生。麒麟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遗余力地向各部门施压,压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最后成功将价格压低了10丹日元!
在白热化的竞争中,10罔日元(约合0.73元人民币)究竟能赢取得多少优势?况且还有许多更廉价的“杂牌军”存在。麒麟极生的“10丹神话”,在杂牌的低价面前简直是个笑话。此外,一味强调便宜反而会强化发泡酒“廉价品”的负面形象。
面对这些问题,麒麟最初的踌躇满志很快就成了一筹莫展。直到从新的视角,寻找到一片“蓝海”。
如果极生依然是一款“发泡酒”,那么它永远是一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蹩脚货。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改变这种负面印象!
全新的品牌再定位
痛定思痛,困境中的麒麟啤酒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不是发泡酒,而是年轻时尚的清爽啤酒!
不是风味不足,而是清爽不腻!
不是廉价版的啤酒,而是可以轻松享受的现代饮料!
清爽啤酒和普通啤酒的区别,只是T-shirt、牛仔裤和西装的区别。穿T-shirt、牛仔裤的人,并不代表买不起正装,完全是因为喜好休闲风格。
这种圆滑睿智的引导说辞,被贯穿在麒麟极生的包装、广告中,成功地改变了日本人固有的想法。没有人再将麒麟极生与低档的发泡酒相提并论。因为新定位以全新的视角,使得品牌形象彻底与低档、廉价说再见。“清爽啤酒”很快成为畅销商品,甚至被赋予了“时尚潮流”的光环。
无独有偶。在脑白金出现之前,市场上已经有无数“褪黑素”产品。可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至今还不知道,神奇的脑白金其实就是“褪黑素”。可见,大众的视角并非顽固不化、坚不可摧、难以规范,依靠全新的定位和传播,一切都可以改变。
改变视角:从引导到规范
如果我们读过《圣经》中的《创世纪》,了解到魔鬼是怎么引诱夏娃吃禁果的就会发现,最好的说服方法,并不是硬广告式的——听我的,买我的,没错!而是软文式的——先设定一个视角,引导人从特定角度看待问题,然后主动选择你所期待的结果。
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消费者尊重自己的理性,崇尚自己的智慧。但恰恰他们落在一个更大、更高级的舆论谎言的漩涡中,并对此浑然不知。比如所有的美容时尚杂志,只是众品牌用钱堆出来的“软文汇编”。谁让这是一个商业舆论导向的传播时代呢f
精心策划的主题摄影特辑:请来名模、名摄影师、名造型师,打造一幅幅动人的“美女画廊”,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展现某个摄影师对于时尚美的创意灵感吗?是为了帮助女性提高时尚审美水准吗?是为了让人们一饱眼福吗?是为了对时尚文化有所贡献吗?这些都不错。但其幕后真正的投资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老,就是提供服装赞助,养活这些杂志,领导整个时尚潮流的时尚品牌阵营。
时尚杂志,就是一线奢侈品牌和众时尚品牌大军的“喉舌”。例如欧洲最大的有机健康品集团Salus莎露斯拥有近20个子品牌,生产从食品、保健品、药品到化妆品,总计2000多种有机产品。Salus莎露斯在德国买下了一本杂志,专门宣导“有机”文化。这本杂志中出现的所有品牌广告,其实无一不来自Salus莎露斯集团。
追求时尚的女性竟对这本杂志如痴如醉,并对其中每一个最新的流行细节津津乐道,心甘情愿地被“催眠”。同样,在日本,很多女性购物之前,有翻阅时尚杂志的习惯,这被称为“做调研”,可见她们其实是主动寻找软性广告的。
当然,更多的品牌并不具备Salus莎露斯这样的强大实力。但杂志中的热门话题、一份报的连续报道,依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并规范受众的视角。为后期硬广告的投放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许有人说,软文过时了。如果有人对脑白金的软文不屑一顾,那么至少众多时尚及化妆品牌至今尚未丢弃这种“利器”。因为引导和规范视角时,说什么和由谁说,一样重要。平心而论,在整合营销中,软文和硬广告,没有孰优孰劣,就看你如何运用了。
一位朋友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日:“补钙,报纸上这么说的。”
我告诉她我看过一篇报道,说牛奶补钙效果微乎其微,几乎无用。但人总是先入为主的,我那位朋友根本不信我看过的那篇报道。因此我一直怀疑,牛奶补钙这个概念,是否也是N年前,某牛奶协会为了改变牛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地位,建立牛奶作为“补钙功能性饮料”的新定位,对消费者视角作出的一次全新引导。
作者:徐晓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