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oyan 发表于 2010-11-18 11:02 
彭刚 发表于 2010-11-18 05:17 
边际效用论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与欲学无关。欲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物理学的基础性科学,它的应用并不应局限于经济学,就如同心理学的应用并不仅局限于经济学一样。当然,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在欲学中对其多一些笔墨也是正常的。对经济学公式的一系列推导在欲学里并不需要借助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之所以仍告诉大家效用函数的表达形式,就是想说明,通过欲学,我们能够知晓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之。
欲学中还含有一些与经济学不同的内容,这些都是其他社会科学需要借鉴的。
因为欲学这一新兴学科,已具有了自成体系的雏形,并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
看了目录,肯定会去拜读原书。
这里谈一下我理解的边际效用理论与欲望的关系。首先效用是外界物品的一种能使主体欲望得到满足的性质,定义上就必定与欲望相关,甚至是以欲望为基础的。但边际效用理论并没有深入研究欲望的生理心理原因和过程,也没有对其做数学刻画,而是根据人们对消费行为的经验,归纳性地提出一种公理性的假定——效用可以计量,效用增量随着消费量递增而递减,由此展开以后的经济学推理。经济学家埃其沃斯著有数学心理学一书,得不到译本,但从介绍看也没有提出欲望与效用的具体关系(但正是他创造了无差异曲线)。由于其对欲望的分析不够,所以效用可以计量的假定不能具体化,即提不出具体的效用测量方式,得不出具体的以可经验参数为基础的效用函数。所以边际效用理论发展受到限制。序数效用理论是避开这个障碍的另一种研究途径,但其复杂的一系列假定中,实际还是隐含了假定存在效用这个经验性的东西。所谓比较关系比较的内容是什么?除了效用没有其它。但是效用的具体的效用函数仍然没有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产生效用的欲望的研究做到,所以对于欲望的研究可以说是经济学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边沿学科,是生理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边界上的课题,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但是一个理论总是有边界的,经济学的理论的问题既然是其前提假设前置的不够,就需要深入一些,但深入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我以为当深入到可以从一个经验数据得到效用函数就可以了,这样将得到一个可证伪的理论前提。边际效用递减作为假定,将随着对欲望的研究,成为定理,假定被推前了,而且还将使效用有具体的函数解析式。我很高兴的看到楼主做的研究已经在这些方面很深入,而且与我和王版等观点有近似之处,特别是其效用函数与我的极为接近,这是否说明我们都确实触摸到了一些真正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以为是的。
今天的以边际效用为主流的经济学之所以屡遭他人的诟病,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一个好的理念下的错误走向。本来基数效用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思路,然而由于对效用度量及量纲问题的困扰,而使得经济学的发展止步不前,为了使经济学的生命力得以继续延续,他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以回避矛盾,这似乎看到了一片“光明”,然而事实上却将经济学引入了歧途。使得后来者再也无人关注基数效用论对经济学所存在的巨大潜质,同时,也为经济学沦落为数学游戏创造了条件。
效用存在的论证依赖于对欲望的研究,而在过去把欲学作为一门科学予以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在欲学尚未诞生之前,效用的客观性仍广受人们的质疑,因为这一证明不是经济学本身所能做到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不可能对一些基础性概念进行科学证明,它有赖于基础理论科学——欲学来完成这一使命。一个很好的(边际效用)理念,在偏好论的引领下被糟蹋的一塌糊涂,一大堆数学概念连可称为科学的典范的物理学也望尘莫及,以至于有人说,一流的数学家不在物理学界而在经济学界。经济学偏好概念的引入,已不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对错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纵观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充满了错误和概念的混乱,从马歇尔供求曲线的错误到对吉芬现象理解的混乱不一而足。这些错误的形成,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分析”作祟的结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依据最根本的东西(欲望)通过逻辑形成的数学表达式,完全靠人脑子的主观分析而建模不出错那才叫怪了。
在经济学里,价格均衡无处不在,事实是,研究价格均衡既是无意义的,其结论也是错误的。而欲的均衡却是永恒的,并引领人的行为走向。在现实世界里,价格的动态变化是永恒的,价格的静态也只是其动态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且也是一瞬。
暂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