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根模型的结构不稳定性以及用其描述经济系统的逻辑错误并不是北大的
从刚接触这个问题,到现在弄清楚,断断续续已经三年时间有余了(当然只是断断续续的在思考),直到前一阵看了《突变论入门》这本书以后,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结构不稳定性”,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有兴趣的同学研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单位根模型的逻辑错误!
回过头来想一想,真是心寒, 向众多的老师请教过,当然包括我所尊敬的李子奈和洪永淼老师,问到其他简单的问题,他们还十分愿意回答,但是一问到这个问题,全都没有音讯了!我所心寒的并不是我在他们那里没有得到答案,而是诸位老师的治学态度,对待不同观点的“针锋相对”,没有半点兴趣和胆量去应对。这是“科学”这个象牙塔里所能包容的吗?
这个我虽然不敢反驳,但是经济学领域的伽利略应该早就有了吧——用具体的实验或者简单的逻辑推理来否定前人的错误观点!虽然伽利略没有提出具体的新的理论体系,但是至少它为牛顿作了重要的铺垫!
若要讨论具体问题,请仔细阅读《突变论入门》中的关于结构稳定性的相关部分之后再发问!
本文是本着崇尚科学,向往真理的态度而写的,与问题无关的话题希望不要展开,希望能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客观地进行交锋!不过试问:又有多少学计量的学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6 16:46:49编辑过]
下了楼主的pdf,看了一下。我对这个完全是外行,不过,觉得很有趣。呵呵
可是,楼主,计量经济学只是一个工具啊,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单位根模型的结构不稳定性以及用其描述经济系统”在计量经济学中,是属于时间序列范围吧? 还是整个计量?这好象很高级的问题。
不过,经济学很重要的一个假设,就是连续性,而突变论的基础恰恰是不连续性,所以,如果计量经济学被推翻了,那么经济学也被推翻了,真吓人!当年杨小凯先生就是最先搞的经济控制论,后来跟邹至庄老师学习,邹让他搞计量,但他最终选择了分工理论,是不是就想到了这一点? 还是相反,对控制论和计量经济学失去兴趣了?(经济学崇尚自由主义,好象控制论这种说法字面上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啊?)
在图书馆看到的经济控制论,大部份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好象也有几本新的,我说的是出版时间),似乎这些东西是偏门,不是主流,就如当年的联立系统模型被卢卡斯批判之后,再也回不到辉煌的时代,而被VAR这种非结构化的方法取而代之。注意,系统论本身就是一种结构化方法!系统的精神最本质就是结构决定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行为!我想是不是结构化方法太复杂了,反而没有利用价值。这也许也是一个潮流,就行流行乐一下,不知下一个时代又会流行什么,楼主是不是想复兴这种结构化方法? 那可以拿出点东西来。
但我觉得,计量只是实证的工具,真正的研究,理论基础都是以经济学原理级数理推导出来的模型,最后才用到计量做参数估计而已,所以,作为一种工具的角度,计量永完不会倒下吧?如果说计量是把刀,那么经济学原理则是刀法,除非刀法都是错的,那要到经济学理论基础本身上去找原因!!
门外汉发表一些想法,希望楼主莫见笑。
[em10][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6 18:51:07编辑过]
能不能请楼主再深入点谈谈,因为我自己的数学功底不是很强,突变应该算数学应用比较新的领域把,估计背后的数学方法需要恶补个几年才能登堂入室。
仅我了解得,关于金融里也有很多谈到jump-diffusion process 来作为金融模型的基础,好像金融里最早是merton(1976?)里假定股票价格会有跳跃分布。不知道这算不算突变。并且之后出现很多衍生资产定价建立在这个模型上。不过,实际的市场分析,很难捕捉这种特性,毕竟,社会科学很难完全区分变量的影响,同时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也很多只是假设。如何确定时间数据本身不稳定,还是外在变量的突变,导致“结构不稳定”?很想懂得人稍微说说。
好像还有中说法,叫什么混沌理论,说经济体不可测。原本应用于天气预测的,现在也有用这个方法来研究金融的。我想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成为主流因为它不能指导实际操作应用。如果真的不可测,那么交易员如何来进行交易,管理者如何宏观调控?不可能听天由命。不过这种理论我觉得还是值得关注,特别是运用在 结构变动(regime switch),以及对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的分析上有很大帮助。
不知道楼主愿不愿意把三年所得,联系计量的谈谈?
难得这么多人对这个有兴趣!由于网上交流的困难性,我挑重点说说我的看法,其他的希望大家去看文献。
一,为什么股票价格会有波动?而不是沿着一条光滑的线在运动?
二,取值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数据,都是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吗?——非线性系统可以产生貌似随机的无规则运动
三,美国股票市场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现有的时间序列分析是怎么解释的?能不能解释?——找不到任何外来噪声冲击,根本无法解释股价突然暴跌的原因,非线性系统可以解释暴涨暴跌以及突然跳跃。
希望大家多看看文献,否则的话,是不容易交流的,即使我说的再多,你们的反驳或支持可能都很苍白无力(我就很弱质般的和陈平老师争论,结果现在觉得自己确实是在浪费人家时间),大家多在网上搜“陈平 单位根 结构不稳定 单摆”,陈老师描述的很简单,对于给你建立思考平台的话应该不成问题!
另外,我所说的控制论与系统论并不是指你们所见到的市面上的“已经过时的经济控制论”,而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一下,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时间序列(比如时间序列中研究平稳性的时候用到了“特征根在单位圆之内或之外”的概念,这些并不是计量经济学家研究出来的,而是物理学家在七八十年前就研究出来的,品品原滋原味的科学,岂不是更爽——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学时间序列的都没有真正搞懂特征根对于平稳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至于计量经济学的作用,是个大话题,还是再想想吧,我想到最后,只能用波普的证伪原则,费耶阿本德的“一切有理”,以及库恩的“科学范式”等哲学思想才可以解释!其实任何问题,不管大小,如果一直深入追究的话,必然上升到一个哲学问题!
5楼所说的混沌部分,我认为应该不完全正确,上面提到的“黑色星期一”就没有人预测出来——我的一个老师和我说是“小概率事件”,显然他没有站在波动的原因上来思考!布莱克斯克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现在你们都还在学吧,可否知道,他建立的公司,曾经在华尔街红极一时,拥有28位博士,包括好几个诺奖得主,最后随着他们公司的破产,印证了他们的定价模型和思想在预测中的局限!至于交易员是根据什么来交易的,管理者是根据什么来宏观调控的,那些年薪百万美元的投行的经济学家们是如何进行预测的,你的想法和我以前有点像,太学术化,想法太单纯和简单,希望以后你会有更好的体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7 10:09:13编辑过]
87年的事情不能完全归罪于系统结构不稳定,之后的报告显示,是期指交易系统出现问题,使得交易单据发生堵塞,这个是起因,然后大的时滞导致期指与现货市场严重偏离,大部分交易员以为是某种信号,同时市场恐慌。
还有98年的那个什么基金公司,导致破产的原因是在俄罗斯的债券投资过重。在正常情况下,他们通过国际市场equity premium的到很高超额收益。但是那一次,俄罗斯宣布拒绝偿付过去苏联所发行的所有债权,导致该基金破产。应该说,这也是政治外生风险导致的,而不是系统自身不稳定。
对于股票市场的研究,发现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股票不是平滑数据,因为根本没有理由认为它是平滑的,股市应该反映实际的生产投资情况。更多的问题出现在过高的方差,excess volatility.
87年的事情我不知道你的解释是否属实,不过即使你说的原因确实是事实的话,那么刚好是蝴蝶效应的体现
98年的事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你的理解不在一个层面
第三个问题,我只能像问我的老师一样的问你一句:你理解了我所要思考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我想让你思考的,是波动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波动?从数学的角度看,是噪声吗?可以看看熊彼得,新古典,凯恩斯,卢卡斯,弗里德曼的解释!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岂是你我三言两语就能讨论的???
感谢你的回帖,不过在没有深入了解相关领域以及了解对方问题本质意图的时候就下结论,实在不可取!
另外,书我已经发给各位了,为什么不看一看以后再用“结构不稳定”这个专业术语!另外偏激一下:你这种讨论方式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7 11:02:24编辑过]
不好意思,有可能我误解你的意思了
让我再阐述一下我的理解,如果觉得还不对路,那就算了,毕竟水平太差了,赫赫
其实我的意思主要就是,这两个有影响意义的事件,是市场因素以外造成的。如果这个都要列为考察对象,那是不可能的。时间序列主要考察变量自身因素所给出的预测。单位根检验也是考察自身序列是否平稳。
我对楼主的观点概括如下:通过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通过的模型,按照检验本身的解释,说明股票市场或者金融体系是平稳的,在长期可测的。但是由于这些检验所给予的市场结构本身是不稳定的(涉及突变理论),所以,这些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我的提问如下(因为水平问题,看这个数学方面的太难,也真的没时间仔细研究,所以恳请楼主大概说一下。当然,只是在一个思想思路上面,给个指导)
1。结构不稳定,是因为本身市场不可测?还是说,市场模型拟合实际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存在变异点,也就是突变存在的可能?
2。这个不可测是否可以度量?或者说是否可以表达?是否有实际指导意义?
下面把陈平老师对我的回复发给大家,还是希望大家能自主查阅资料!请继续多多关注单位根模型!
能关注单位根问题说明同学们的眼界已经深入到计量模型的实质,而非计量技术的表面。处理有增长趋势的非稳态经济时间序列,主要有三种互相竞争的方法,三种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即一阶对数线性差分法,对数线性趋势法,与HP滤波器。Granger的co-integration 模型实际是单位根的推广。而单位根模型的问题早被计量经济学创始人,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分享者Frisch在批评Kalecki的线性周期模型时所指出:经济学模型的可持续性必须要求系统参数微小变化时,系统定性行为不能突然改变。单位根模型只要参数微小偏离单位园,系统将会爆炸或衰减,所以,Granger 的模型假如代表真实的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将是极其脆弱的,发生经济危机的频率远比目前观察到的为高。具有结构稳定性的经济波动模型只能是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或称混沌模型。
我在1990年代早期即和 Granger 有严肃的讨论。Granger 没有接受决定论的混沌模型,但是接受了Mandelbrot的分形布朗运动模型,把后者与单位根模型相结合变成co-integration模型。在主流经济学中引起很大影响,但并未解决我提出的问题。
去年北京诺奖论坛期间 Granger 访问CCER的讲演由我主持。我在评论中问他的模型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市场经济是更具有持续的韧性还是更易发生危机的脆弱性?他没有直接回答。但和他的信徒的意见相反,Granger本人不认为co-integration模型可以预言金融市场,但是可以描述宏观经济。他认为HP滤波器的效果最差(但未说明理由,因为我用HP滤波器得到的结果最好),而混沌模型难以识别,因为需要大量数据。我的回答是他对混沌检测的知识过时了,现在判断时间序列是否混沌所需的数据在宏观经济指标的范围之内。
读者可下载我在中心教员主页上的综述文章:Ping Chen, Evolutionary Economic Dynamics, Cambridge (2005), 网址为:
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6292
谢谢同学们对单位根问题的关注
“随机过程”同学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我的论点的误解。
我指出的是Frish的噪声驱动模型等价于单热源热机,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假如Frisch模型成立,则空气中的热涨落可以用来做功,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热机需要两个热源,高温热源(如内燃机)膨胀做功,低温热源(即大气)排出废热,从而始熵增加。所有的生物都必须维持体内外的温差才能运动。而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是不考虑系统内外结构造成的温差(或势差)的,这是休克疗法不理解国界(或细胞膜)存在的原因。
单位根模型的问题是不同的。它违背的是生物学机制存在的可持续性或韧性,即抵抗外来冲击维持结构稳定的机制。物理学家对生命系统又有稳定性又有适应性的理解有两种。量子力学创始人薛定锷提出的是“亚稳态”,成为量子生物学的基础,为分子生物学的遗传密码所证实。微观经济学的凸性要求排除了亚稳态的存在,微观经济学就无法解释市场内生的不稳定性。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提出 order out of chaos (混沌产生有序),生态学家 Robert May 等用混沌模型来描写非线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复杂性,被我们用于描写经济波动的复杂周期。
这些问题假如我没有在科学论文中做通俗解释,将会在未来不用数学描写的《复杂经济学》中解释,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新科学上不仅要有勇气和好奇,而且要有耐心和钻劲。
在前沿工作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来回答初学者的错误问题的。假如你要用自己的无知来摘掉北大的牌子,我是不在乎的。爱因斯坦的工作不是考专利局的牌子知名的。但是,你会因不受学术规范的纪律而失去等堂入门的机会,以为是十分可惜的是你的机会,不是我的虚名。对一个学者而言,在学术讨论中失去的只是自己的无知和错误,得到的是新的世界,企会畏惧任何学子的叫板。
谢谢“随即过程”同学提出的即使是误解的问题。希望更多同学关心经济学的基础而非数学技巧。
下面是一些陈老师的发言:http://www.unirule.org.cn/symposium/c169.htm
其实我的意思主要就是,这两个有影响意义的事件,是市场因素以外造成的。如果这个都要列为考察对象,那是不可能的。时间序列主要考察变量自身因素所给出的预测。单位根检验也是考察自身序列是否平稳。
--------------------建议再好好理解一下计量经济学,尤其是“噪声”的意义
我对楼主的观点概括如下:通过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通过的模型,按照检验本身的解释,说明股票市场或者金融体系是平稳的,在长期可测的。但是由于这些检验所给予的市场结构本身是不稳定的(涉及突变理论),所以,这些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理解完全错误,并且,宏观经济和股价数据基本上都是不平稳的,所以,你连基本结论都错了!
我的提问如下(因为水平问题,看这个数学方面的太难,也真的没时间仔细研究,所以恳请楼主大概说一下。当然,只是在一个思想思路上面,给个指导)
1。结构不稳定,是因为本身市场不可测?还是说,市场模型拟合实际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存在变异点,也就是突变存在的可能?
结构不稳定性:对于一个系统,在近似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如果得到近似相同的结果,那么系统就是结构稳定的。对于单位根模型,如果特征根略大于一(也就是实验条件近似相同),则系统将收敛,如果特征根略小于一,则系统将爆炸。二者与单位根过程的实验结果(持续波动)不具有近似性,所以单位根过程所描述的系统是结构不稳定的。
2。这个不可测是否可以度量?或者说是否可以表达?是否有实际指导意义?
--------这里还没有涉及到是否可预测的问题,另外,现在主流与非主流基本上都承认不可预测性(建议深入了解一下有效市场假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8 3:53:41编辑过]
几位大侠水平很高,可是有点偏执。我觉得学到一定火候时代家都是这样。真的成师了,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也永远不可能试图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去解释一切。尤其不能解释一些偶然或随机事件。这个随机是自然世界的随机,不是系统模拟的伪随机。 世界的奇妙就在于千变万化,很多东西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很多人尝试过去解释一些现象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过,充其量只是发展或发现了一些新的计量经济方法和分支, 如BLP, Nevo. 即使他们宣称可以解释某一个现象,可是从来不敢说可以预测任何东西。从逻辑角度说,可以有无穷的方法或模型去解释一个具体的现象,所以发现一个只能代表方法的进步, 绝无其他。
有一位大师说过,任你穷尽人类的智慧和资源,预测股票也是不可能的。上面的蝴蝶效应好像用的不是地方(交易系统故障或瓶颈是直接因素,绝非蝴蝶效应),但是这里可以想象,任何预测的努力(哪怕你只是挠了一下头),不管直接间接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即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模型的变量数都应该是无穷大,所以永远无解。我们一般都是简化的建模。这样预测的是事件发生概率。所以投资人还是要靠其他信息甚至是运气,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市场的无序性。
股票市场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资源舞台(当然有人投机,这是另外的问题),不是计量学家的实验室。如果有一天有人能找到方法预测未来,那股票市场存在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无意的数字交易。
我不同意关于不涉及预测的评论,任何工作,如果只是想解释昨天的现象,都可以称作历史学。计量的唯一目的的提供量化的预测模型。(当然往往需要从历史数据开始。)
我觉得做学问应该先学哲学,然后搞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国内有些所谓的大师只是非常浮躁的玩弄市场数据, 抑或大发特发国计民生的政策评论厥词,可是有几个能把个人利益抛开然后潜心作学问的???
美国和欧洲的交易市场如此规范尚无法研究,国内的更加不用浪费精力。
我狂妄一下,“波动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波动?从数学的角度看,是噪声吗?“这些问题只会有数学解释,对于现实的指导功能为零。就算你能找到原因,那这个原因或噪声是如何产生的?是不是我刚才挠了一下头?如何预测?
结构不稳定性地论述非常精辟,但是只是印证了不可预测论。 任何一个理论或模型的验证和解释都是主观的(不论是理论还是经验统计),不然特征根的判断难道是圣经给的吗?大于1小于1那里来的?
如果楼主只是想做几个模型研究几只股票,很好。否则好像题目搞得太大了. 我个人觉得你只是玩弄课本知识(不过你学的不差),建议多读一读一类文章(美国期刊),不要被国内的所谓***家领入歧途。
心直口快,得罪了。
几位大侠水平很高,可是有点偏执。我觉得学到一定火候时代家都是这样。真的成师了,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也永远不可能试图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去解释一切。尤其不能解释一些偶然或随机事件。这个随机是自然世界的随机,不是系统模拟的伪随机。 世界的奇妙就在于千变万化,很多东西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很多人尝试过去解释一些现象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过,充其量只是发展或发现了一些新的计量经济方法和分支, 如BLP, Nevo. 即使他们宣称可以解释某一个现象,可是从来不敢说可以预测任何东西。从逻辑角度说,可以有无穷的方法或模型去解释一个具体的现象,所以发现一个只能代表方法的进步, 绝无其他。
有一位大师说过,任你穷尽人类的智慧和资源,预测股票也是不可能的。上面的蝴蝶效应好像用的不是地方(交易系统故障或瓶颈是直接因素,绝非蝴蝶效应),但是这里可以想象,任何预测的努力(哪怕你只是挠了一下头),不管直接间接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即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模型的变量数都应该是无穷大,所以永远无解。我们一般都是简化的建模。这样预测的是事件发生概率。所以投资人还是要靠其他信息甚至是运气,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市场的无序性。
股票市场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资源舞台(当然有人投机,这是另外的问题),不是计量学家的实验室。如果有一天有人能找到方法预测未来,那股票市场存在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无意的数字交易。
我不同意关于不涉及预测的评论,任何工作,如果只是想解释昨天的现象,都可以称作历史学。计量的唯一目的的提供量化的预测模型。(当然往往需要从历史数据开始。)
我觉得做学问应该先学哲学,然后搞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国内有些所谓的大师只是非常浮躁的玩弄市场数据, 抑或大发特发国计民生的政策评论厥词,可是有几个能把个人利益抛开然后潜心作学问的???
美国和欧洲的交易市场如此规范尚无法研究,国内的更加不用浪费精力。
我狂妄一下,“波动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波动?从数学的角度看,是噪声吗?“这些问题只会有数学解释,对于现实的指导功能为零。就算你能找到原因,那这个原因或噪声是如何产生的?是不是我刚才挠了一下头?如何预测?
结构不稳定性地论述非常精辟,但是只是印证了不可预测论。 任何一个理论或模型的验证和解释都是主观的(不论是理论还是经验统计),不然特征根的判断难道是圣经给的吗?大于1小于1那里来的?
如果楼主只是想做几个模型研究几只股票,很好。否则好像题目搞得太大了. 我个人觉得你只是玩弄课本知识(不过你学的不差),建议多读一读一类文章(美国期刊),不要被国内的所谓***家领入歧途。
心直口快,得罪了。
楼上这位老兄说了很多,我愿意和你继续交流!
1,你的逻辑很混乱(或者是我没理解),一会说“计量的唯一目的的提供量化的预测模型。(当然往往需要从历史数据开始。)”,一会又说“股票市场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资源舞台(当然有人投机,这是另外的问题),不是计量学家的实验室。如果有一天有人能找到方法预测未来,那股票市场存在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无意的数字交易。”
所以,我还没弄懂你对预测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关于经济预测,张五常有过精辟的论述(关于100美元掉在地上,预测会不会有人去拣),我在曾经的读书笔记上,也对预测有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树上的苹果一定会向下落吗?
2,关于用模型解释一切的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模型解释了世界,而是假说解释了世界,牛顿用三个定律推导出了经典物理体系中的物质运动,爱因斯坦也用了几个简单假设推导出了质能方程,这些定律或假设都是假说的一部分,模型只是这些假说的一个表现形式,这一类问题,确实应该站在哲学的高度来思考,这一点物理学比经济学作的好很多,建议你简单了解一下物理学史,像弗里德曼这样的大师叶有很深层次的思考,建议你读一下他的关于实证主义经济学的文章。
3,关于计量经济学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检验经济理论,解释现实世界”,你的关于“唯一的目的就是预测”曾是我强烈批评的观点。
4,关于波动的内生性,你的评论我认为还并未入行,所以我不加回复了!
最后说明一下,我书本的知识学的很差,经常被老师批评,以至于学了几年的计量经济学还从来没建过模型,都是在思考理论问题!美国期刊上的文章我也只是把经典计量,离散选择,单位根检验,panel data,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这些经典文献看了一下,其他的并没读多少,以后我会接受你的建议。
写此标题并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我也从来没有什么冲击什么奖项的无聊野心,只是想在科学的道路上俯身能拾到一点真理而非谬误!之于单位根模型的问题,我们如后总会见分晓的!
我对你的评价是:思考思路还算比较正确,能触及到一些基本问题,但是基础不牢,所以流于形式!
我对你的唯一建议是:弄清楚别人的问题再作回答!——这可是不容易做到的,试问国内的老师,有几个不是像你我这样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疑问到底是什么就胡乱回答一气,最后误导后生!
等你的思路理顺以后,想法有所创新以后,欢迎再来批评!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