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很多人会觉的雷人,其实我作为一个经济学的业余研究者,说这些话是认真负责的。
世界目前遇到了困难,无论是马克思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都无可奈何,马克思经济学已经被世人看做是异端邪说,而世界正在向右转,看看我们的经济学家就知道,在08年金融海啸的时候,集体失语,没有人出来说该怎么办,再看看现在,西方经济学的信奉者,眼睛只盯住货币和国家的那点财富,恨不得所有的富人更加富有,恨不得所有的财富都转移到富人的手中,貌似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其实世界的问题真的就不复杂,也不难解决,我只需要10张纸,就能够把这些阐述的清清楚楚,可是我知道,我的理论吸收了马克思的思想和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对于主流来说,他们是不愿意看见任何说马克思对的话的,对于马克思的支持者,他们也不愿意听到说西方经济学好话的,更何况在这个疯狂向右转的时代,这样的理论就更加不合时宜,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发布的地方。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看了我的文章标题就会怒气冲天的,不过我希望,所有评论的人,都要看完再评论,下面我将基础概念发布出来,希望各位不是抱着成见来看待这些东西,我更希望你仔细体会并与现实生活做个对比后,再做评论。
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将建立经济学大厦,希望所有阅读者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很荒谬,那你就当没有看见任何东西,对于因此对你造成的不便,我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2.1 势阱
考察社会,一个现代社会由个人、企业、产品等等组成,其中人与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无论个人或企业,都有货币进出,通过获得与释放货币,来维持企业的运行和个人的生存,同一时间内,获得货币和流出货币可以是不相等的,也可以是相等的,就货币流动这个特性来看,个人与企业是没有差别的,那么,就可以把企业、人、区域、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这种货币流动特性抽象出来,统一用一个名称来表达,借用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称之为势阱,接下来的所有篇幅,都是围绕势阱展开的,最终会得到势阱运动的基本方程,由众多势阱运动的叠加,就构成整个社会运动。
2.2
价值
我们依然沿用历史上概念,将凝固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称之为价值,用V表示。为什么要沿用这个概念呢?我们随便拿来一件普通的商品,如瓷器、电脑等等,就商品的构成来看,其实就是原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当然,这种组合需要能量,可见,商品的价值构成有三个部分:能量、原材料、原材料排序的规律。
如果我们用W代表能量,用R代表原材料,用L代表生产商品的内在规律,那么价值等式可以表示为:
V=W+R+L
(1)
在这个等式中,能量来源于人的体力劳动,而对自然力的利用,则是人脑力劳动的结果,原材料排列规律也是脑力劳动的结果,如果我们追踪原材料的价值,其实也是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果,现在将人类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统称为劳动,那么,价值就等于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这就是我们沿用马克思定义价值的含义的原因。
这个时候,价值的等式为:
V=W+L=人类劳动
(2)
2.3
市场强度(简称场强)
就商品和人的需求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完全可以感知,这种作用的产生,是因为商品具有某种符合人需求的特性,这种特性和人之间会通过信息传递发生感应,这种作用就像正负电子之间的作用一样,产生一种吸引力,仿照自然科学的描述办法,我们将这种相互作用视为一种场,称为市场,这种相互作用的大小由市场强度来度量,用符号E表示,简称场强,表达的是人与商品之间作用的强烈程度。由于这种作用是由消费者和商品之间产生的,而商品又是由生产者所掌握的,所以场强大小就由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决定。
为了度量这种需求强度的大小,我们需要对场强进行定义,仿照自然科学的方法,我们需要用一种作用力与这种作用力相联系的普遍的东西的比值来度量场强,考察人与商品间的作用,其结果表现为价格,商品中普遍的东西是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用价格与价值的比值,来作为场强的度量,这样场强就可以表达为:
E=P/V
(3)
其中P为价格,V为价值。由于价格和价值均为正值,所以场强大于等于0,当价格与价值相等的时候,场强为1。感觉在这里,场在意义上描述的似乎是效用大小,也就是人们对物品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估价,但是这种估价同时受到供给的制约,所以场强的大小就有供给和需求二者共同决定,而场强的运动变化规律则由后面的方程给出。
2.4
价格
由场强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写出来价格的等式:
P=VE
(4)
其中P为价格,V为价值,E为市场强度即场强。
当场强为1的时候,价格与商品的价值在数量上相等,在西方经济学中,供需平衡时的价格与价值相等。当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时候,场强大于1,反之则价格在数量上小于价值,即场强偏离供需平衡越远,则从数量上说,价格偏离价值越大。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这里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述,后面会用一个精美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种动态变化过程。至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现代经济学基础就从根本上统一起来。
2.5
币能
能够用来创造价值的人类劳动,称之为币能。币能类似物理学中的能量,货币运动就是币能的直接表现。
2.6
币压
势阱在单位时间内,利用人类劳动,将单位货币变成人类所需要商品的能力,即势阱(企业)供应商品的能力,称之为币压,用U表示,一个区域或者国家内部的货币有秩序的流动,其动力来自势阱产生的币压。关于币压,我们可以形象的将企业比作一口井,工人在井内劳动,不断将水从井下向上搬运,如果将搬运上来的水通过管道与井底的水相连,就形成一种压力差,与之对应,币压可以理解为企业内部不断发生的,将货币从低处搬运到高处这样一个过程,形成一种促使货币流动的压力,不过企业搬运的是相当于货币的产品,这种流动,要通过一个回路才能够看出来,也就是象电路一样,币压释放也要通过消费形成一个回路,才显示出来。
2.7
货币流与货币数量
观察社会运动,每天都有消费者购买产品,使得货币流向企业,同时,企业通过发放工资,使得货币流向消费者,我们把货币由消费者购买产品流向企业,企业组织生产使得货币流向消费者这个过程中的货币流动,视为有效货币流,因为这个过程货币流动具有方向性和有序性,是在币压驱动下的流动,其它的货币流动是杂乱无章的运动,我们规定货币向商品的运动为货币流的方向,一定时间内在消费者和势阱之间流动货币的多少即为货币流强度,用I=d$/dt表示,$表示货币,t表示时间,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发行量二者都对货币流强度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