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1-12 09:11:06
123# warrenzhang 如果卡尔马克思数学不是你所谓的三脚猫的话,我看我们可以称之为神了,他不是神,别人有的他都有。马克思主义虽然冠名为马克思主义,其实在那个时代的条件下,没有马克思,会有马尔克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09:23:26
删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09:28:30
125# 200608 最近mop客人很多呀,谩骂的成色差了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0:09:39
用计量完全可能,只要有数据,政经中的数据也不是多难找,工资,资本,很难找吗?

国外美国人和日本人都做过这样的计量工作。在我国,由于学术体系问题,导致政经成了一种口号,略带有点欺骗性的工具(指的是凭自己感谢歪曲理解的政经),还有老一辈的人不懂数学,更别提计量,年轻人很浮躁,不愿意搞政经,如果非要把政经数理化,这个人的逻辑,哲学,数学都要相当的了得,目前还没有人有那么大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3:14:50
snowfoxzc 发表于 2010-11-11 20:35
盛情难却 发表于 2010-11-11 19:17
        同学:你把马经的脉络梳理一下,会发现他主要是用规范分析法呀(准确地说,还不能叫规范分析,只能叫想当然地推测),与西方经济学的实证为主是两种不种的思路。
        所以,引入数理的话,原来那坚持马经的人都不太懂数理,此是难处之一;其二,按马那种思路好难用实证分析,因为马的分析触及的是人类的(全世界的)难题,即人类交换的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由此才会有交换是否公平,是否存在剥削的问题),在这之前斯密,李嘉图等,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马自认为解决了,其实没有解决,他的理论缺限非常明显,并没有走出导致李嘉图理论破产的困境。只是现在国情下,在刊物上难得见到分析这类东西的成果。)
        要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这就误以我批判马经。老实说,马经所触及的是人类交换世界的核心与难题。后来的马歇尔这个分支没有去碰这个难题,而是走了由表象去发现一定现象间规律的道路。(所以才会有马经课本上称它为庸俗经济学)。
        我敢肯定,就算让世界上数理学得最好的专家,以及在经济实证方面做得最好的专家,也无能力去解决马这个核心的问题。
这个我比较赞同,如果马经重点关注 “公平(fair)” 的问题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斑竹大人,应该说这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这二者本来就难扯清的呀。 是不?

       自 从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后,怎么交换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怎么交换才算公平?如何确定各自东西的价值(也即各种不同的东西按什么来衡量和比较)?人们一直在试图找个标准出来,结果人们就在什么是价值问题上就根本扯不清(价值、价格、使用价值看似分清了,其实分不清。)。如果这个问题搞得清,就知道各自创造了多少价值(或者叫贡献吧)。但不同性质的东西,这个共同的参照物根本就找不到呀。
        [lol] [lol] [lol]

        申明:此为学术论坛,观点只为学习交流使用。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和政治高度。本人永远爱国。[lo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3:22:25
西方实证经济学,总喜欢先找个数学模型出来,再用求偏导的方式来测算各要素的贡献情况。其实,在比较有规模的小范围或某行业,这种测算也许还行。但范围扩大一些,这种测算就显得添加了测算者的诸多主观意志在里面,难说客观呀。要不,怎么会出现如此困惑:(各要素贡献算完后,剩余的贡献到底是人力资本、还是技术、还是制度所作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9:19:13
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11-11 23:47
1# snowfoxzc

马克思自己数学就是个三脚猫,还自作多情地主张所有的青年都去学微积分。那么,马经是一笔数学上的糊涂账也就情有可原。
[lol] [lo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3 04:25:38
删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3 19:37:57
在一般均衡问题上,首先必须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是不能简单套用价格的非均衡。利润最大化只是个误解的东西,没有理性假设也得到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5:50:41
这确实是一个发展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5:53:39
群众围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5:59:18
1# snowfoxzc

雪狐同志:我觉得马克思与动态规划的结合比较能说明问题。其实这方面的工作也不是没有人做,只是可能国内比较少,或者有人做我们也不知道而已。

西方经济学一般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对centralization这个事情比较敏感。但据我的宏观老师说,动态规划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在RBC标准模型设定情况下centralization的结果比decentralaztion好,当然这里有很多前提假设。换句通俗的话,计划比市场”可能“更加有效率,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全知全能考虑跨期影响的”计划者“(central plann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5 15:53:32
由此可见实证方法在经济学领域内根本就不适用,可笑的是现在居然还有人对实证主义奉若神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08:41:47
这个真的没有听说过~~其实个人感觉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有说法,马克思个人数学不好,所以没有用OLS和线性关系对生产力进行考量~~但是在当前,如果有好的条件,对马经再进行下线性规划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20:43:23
这就是个死胡同的结果,不知道分析马克思主义那帮天才的拥虿都去哪里了,反正我是觉得过度偏向新古典就意味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0:11:35
great_lee 发表于 2010-11-10 11:49
马经创造了中国经济学人的一个大饭碗。
对,这是马经还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23:27:14
因为学马经的不懂数学,一个总量一致二命题都证明了上百年! 1# snowfoxz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0 16:48:30
我认为经济是不可精确计量的,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经济是南辕北辙,说难听点叫忽悠。

经济学主要是定性,定方向,而不是一些数字的得失。

那些支持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人,你们敢肯定你们的数据不失真,你们的条件选择不受主观影响么?

很多人的论证大多是先有一个定性的东西,然后再找一大堆对数据来论证一个定性的东西。

你们扪心自问,摸摸自己的良心,你们没有这么做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9 10:08:36
其实把数学、线性代数引入马经已经有了好多年了,只不过你不知道。请参见杨斌林《政治经济学创新与西方经济学批判》,再生产平衡表、再生产平衡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09:38:10
snowfoxzc 发表于 2010-11-10 10:20
作为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一支,为何马经一直没有引入计量经济学,来进行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和检验各种假定(assumptions)。如果说马克思当年计量经济学还没有诞生的话,那后来,尤其是二战以后,那么多阐述、研究和发展马经的中国经济学家,为何不用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呢?

最关键的是,计量经济学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色彩,完全中立的,独立于任何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任何国家都完全可以说,自己研究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计量经济学。尤其是,集中型经济(centralized economy),制定计划时不需要用计量模型吗?

此外,马经为何不引入数理经济学来发展自己?比如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收入等,都是需要微积分(Calculus)甚至多期的动态规划(multiperiod dynamic programming)进行连续计算的

恳请达人赐教。

附:经猫爪指点,本问题,应改为:为何我国的马经研究很少用到计量研究方法?

因为后面的讨论虽然热烈,但有些空泛,甚至离题。我说个具体的问题吧:

80年代初,傻子瓜子的老板年广九雇工超过100人。有学者指出,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七上八下”是一条铁定的界线,即雇工超过8人,就是开始“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从“小业主”变身为“资本家”,算剥削。
这里有个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数字8” 从文字表述看,它应该是个临界统计量(critical value),请哪位达人解释一下,这个是8是10不要紧,关键是,它是怎么得来的?通过实证和计算吗?
马经是用来研究资本主义,而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原子是价值,马克思可不认为价值代表的是具体财富,而认为价值代表的是对人的劳动(行为)的一种支配关系,即价值是一种劳动。
如果说价值、资本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那么很不幸,虽然我们不愿说出口,那就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政治经济学。因为它的基础就是支配上的人关,加上数字计量,只不过是这种支配关系的总和,那么不可能不带有意识形态
所谓价值增长,说白了就是流通雇佣增长,在马克思的逻辑推论和古典经济学的逻辑推论中,所谓的生产总值GDP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价值量代表的是一种支配关系的总和,如现实的这种所谓的GDP,实际名义应该叫做“流通的雇佣劳动关系总和”。

要搞清楚古典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即现在主流的西方经济学)的变量,实际上不是一回事,新古典实际上混淆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

正如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描述的均衡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的均衡,可不是瓦尔拉斯最优配置资源的均衡——即生产能力与个人选择的均衡。

正如利润、剩余价值代表的是剩余劳动的货币支配方式,并不是具体的剩余财富,如果说剩余价值是具体的剩余财富,那么马克思的剥削逻辑就是错的,但不幸利润没有具体的实物形使和找不到具体的使用价值,代表的是一种抽像的支配关系。

说经济增长百分几,实际上都是假的,多数人包括大量左右派的经济学家都对所谓的经济增长深信不移,这实际上并不是财富财富增长,而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增长。如这百分之几,代表的是妓女的屁股,还是大飞机,还是什么?异质的物是不可能相加总在一起的,更何况十年前的消费品有可能和现在大不一样,物价计量只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价值量(钱)压根就不是兑现的具体的财富,而是兑现的一种抽像的劳动,它代表的是一种支配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新古典理论中人与物的关系,新古典从人与物的配置资源的逻辑来说并没有错,只是它混淆了市场经济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4 17:05:41
david398121 发表于 2010-11-11 20:47
马经是科学吗?严重怀疑中:马经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早已被非马经学者所抛弃。如果这一基础存在问题,马经 ...
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严重怀疑它是神学。有货币经济学家能解释什么叫货币吗?有微观经济学家能解释价格的本质吗?有宏观经济学家能解释什么叫市场吗?有人金融经济学家能预测次贷危机或者提出能经得起资本市场检验的资产定价的分析框架吗?最关键的是:有人能证明效用价值论是正确的,而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吗?不要说证明,有大家都信服的评判标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4 18:54:40
   所谓8个人以上算剥削,是因为在资本论的时代,8个以下的雇工的生产组织大多是家庭小作坊、、行会学徒之类的,有明显的属于小生产的特性(封建依附关系和自给自足之类的),于资本雇佣关系有很大不同,剥削8个人可能还只能维持一个小生产规模,没有资本积累循环。别把它和今天的小微企业当成一回事,今天用人数来划分剥削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据说穆迪只有7百多员工,但了解马克思的原义你就不会怀疑它的剥削本质了。当年因为马克思写了一个8个人,后来苏联和中国化成分时就用了这个标准,和多少亩地算富农是一回事尔。我们的先辈已经很可笑了,把这个问题计量分析?你想证明什么?8个人的标准已经错了,建议下次土改或者社改时重新制定标准?,还是根本没有资本对劳动的无偿剥削?
    至于计量分析,本质是分析现有经验性的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而马克思的所有经济范畴都是历史范畴。西方经济学假设了一个理性的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法权,货币民主、市场交易和签约自由等等都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所以可以先抛开政治纠纷,忽视阶级斗争。而马克思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power,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的背后都是权力斗争。当农民失去土地时,劳动就必然成为商品,无产者失去了权力,就必然忍受剥削,不管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还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还是将人力资本分层。
    历史分析、权利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制度经济学不也是西方经济学中计量分析最缺乏的吗?所以马克思主义擅长宏观的、全景式、大历史的分析,要证明马克思的正确,只需要次贷危机、全球化带来全球资本家的诞生、全球性的贸易失衡和债务危机等等就够了,基于货币数量(价格)的计量分析最多只能成为次要的补充。这就好像病理学家很少研究药剂的剂量一样。
    另外我同意前面一位仁兄的观点,计量分析已经害了大半的西方经济学了,别让它随便祸害马克思经济学了。斯密的国富论到底有多少被真正的数理化了,又有多少被计量检验了我不好评价,但可以肯定被数理和计量的部分基本都是国富论中最粗浅和最垃圾的部分。刚刚花了大气力看了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以后一定会有高人将杨的数理公式做计量分析的,可我实在是怀疑它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又得出一些类似“出生率决定犯罪率”式的结论对于消灭犯罪有意义吗?的确,当代社会越是穷人越容易犯罪生育率越高,但这些现象的社会学基础是什么呢?主张社会改造还是穷人绝育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