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的探讨(十二)(关于产业分工)
——给老同学的信(32)
老同学 :你好!上封信探讨物价。现在探讨分工。
首先探讨生产内部分工。改革开放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一方面,它以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结合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工场手工业以同种手工业的协作为出发点。因此,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了分工,或者进一步发展了分工,另一方面它又把过去分开的手工业结合在一起。但是不管它的特殊的出发点如何,它的最终形态总是一样的:一个以人为器官的生产机构。因为改革开放的生产表现为生产资本,所以,工人不是表现为劳动者,而是表现为生产机构的器官。这里首先可以看到,终生从事同一种简单操作的工人,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变成这种操作的自动的片面的器官,因而他花费在这一操作上的时间,比循序地进行整个系统的操作的手工者要少。但是作为总体工人,完全是由这些片面的局部工人组成,因此,与独立的手工业比较在短时间内能生产出较多的东西,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由此可见,中国产业资本家为了赚钱提高劳动生产力,并不是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工人的集体力,让工人这个器官为资本家赚更多的钱。
因为每个局部工人的局部产品同时只是同一种产品的特殊的发展阶段,所以,一个工人是给另一个工人,或者一组工人是给另一组工人提供原料。一个工人的劳动结果,成了另一个工人劳动的起点。因此在这里,一个工人是直接给另一个工人提供工作。局部工人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他的片面性甚至缺陷就成了他的优点(例如肌肉的片面发展和骨骼的弯曲等)。从事片面职能的习惯,使他变成本能地准确地起作用的器官,而总机构的联系迫使他以机器部件的规则性发生作用。由于总体工人的各种职能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低级,有的比较高级,因此他的器官,即各个劳动力,需要极不相同的教育程度,从而具有极不相同的价值(或者劳动力价格)。因此,工场手工业发展了劳动力的等级制度,与此相适应的是工资等级制度。在等级制度的阶梯旁边,工人简单地分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对后者来说完全不需要学习费用,而对前者来说,由于职能的简化,学习费用比手工业者要低。在这两种场合劳动力的价值都降低了。改革开放中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和城市的下岗工人都属于非熟练工人的范畴。由于学习费用的消失或减少所引起的劳动力的相对贬值,直接包含着中国资本的更大的增值。
在改革开放中,执行职能的劳动体是中国资本的存在方式,由许多单个的局部工人组成的社会生产机构是属于中国资本家的。因此,由各种劳动的结合所产生的生产力也就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真正的工场手工业不仅使独立的工人服从资本的指挥和纪律,而且还在工人自己中间造成了等级的划分。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植工人的片面的技巧,这正像人们为了得到牲畜的皮和油而屠宰整只牲畜一样。不仅各种局部劳动分配给不同的个体,而且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起初,工人因为没有生产商品的物质资料,把劳动力卖给资本,现在他个人的劳动力不卖给资本,就得不到利用。劳动力只有在一种联系中才发挥作用,这种联系只有在他出卖之后,在资本家的工厂中才存在。分工在工场手工业工人身上打上了他们是资本的财产的烙印。
这就是改革开放中产业资本的中小型企业给工人带来的灾难。
在改革开放的大型企业里,自动机本身是主体,而工人只是作为有意识的器官与自动机的无意识的器官并列,而且和后者一同受中心动力的支配。这就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以及现代工厂制度的特征。
在自动工厂里重新出现了分工,但这种分工首先就是把工人分配到各种专门机器上去,以及把大群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小组的工人分配到工厂各个部门,在那里,他们在并列着的同种工作机上劳动,因此,在他们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工场手工业的有组织的小组被一个主要工人同少数助手的联系代替了。重大的差别是实际操作机器的工人(包括某些看管发动机或给发动机填料的工人)和这些机器工人单纯下手之间的差别。除了这两类主要工人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负责检验和经常维修全部机器的人员,如工程师、机械师、细木工等等。这一类是高级工人,其中一部分人有科学知识,一部分人有手艺,他们不属于工厂工人的范围,而只是同工厂工人聚集在一起,这种分工是纯技术性的。
在工厂里,工人服侍机器,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在工厂中,死机构独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当做活的附属物并入死的机构。在这种永无止境的苦役中,反复不断地完成同一个机械过程;这种苦役单调的令人丧气,就像息息法斯的酷刑一样;劳动的重压,像巨石般一次又一次地落在疲敝不堪的工人身上。一个人每天看管机器的划一运动十几个小时,比他从事同样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还要衰老得快。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侵吞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甚至减轻劳动也成了折磨人的手段,因为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中国资本的生产既然不仅是劳动过程,而且同时是资本的增值过程,因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是工人使用劳动条件,相反地,而是劳动条件使用工人。由于劳动资料变成了自动机,所以它在劳动过程本身中作为生产资本,作为支配活劳动力的死劳动而和工人相对立。工人的局部技巧在科学面前,在巨大的自然力面前,在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面前,作为微不足道的附属品而消失了。科学、巨大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体现在机器体系中,并同机器体系一道构成“主人”的权力。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一种兵营式的纪律。这种纪律发展成为完整的工厂制度,并使监督劳动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工厂中奴隶监督者的鞭子被监工的罚款代替了。一切处罚都简化成罚款和扣工资。
这就是改革开放中产业资本的工厂制度给工人阶级带来的灾难!也是生产内部分工的必然结果。
劳动者201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