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的探讨(十五)(关于中国资本家)
——给老同学的信(35)
老同学:你好!我探讨了中国人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后,就有必要探讨中国资本家和中国雇佣劳动者的问题。这封信先探讨中国资本家。
中国资本就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用钱赚钱的活动,运动,过程。中国资本的人格化就是中国资本家。
中国资本的所有者可能是私人,也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国家,所以,中国资本家就可能是私人,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国家。
中国资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中国资本的分割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也仅仅是为了赚钱。因此,中国资本家在产业、商业、金融业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赚钱。所以,改革开放的产业资本家首先是资本家然后才是企业家或工业家,改革开放的商业资本家首先是资本家然后才是商业家,改革开放的金融资本家首先是资本家然后才是银行家、股票业者、保险业者。改革开放的一切行业无论是医院、学校、文艺团体等等只要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赚钱,那么它们首先就是中国资本的人格化然后才是公益事业者。
因为用钱赚钱的活动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赚钱的人格化,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国资本家。要成为中国资本家首要的条件是,必须有一笔一定数量的货币,这宗货币不是为了购买自己消费的生活用品,而是为了用来赚钱,那么这宗货币就变成了中国资本,拥有这宗货币的人就变成了中国资本家。由此可见,是中国资本造就了中国资本家,而不是中国资本家造就了中国资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马克思才说:“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会,要说明一下。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资本论》一卷12页。
中国资本家的景况怎样呢?
第一,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的支配权。资本家拥有这种权力并不是由于他的个人或人类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资本的所有者。他的力量就是他的资本的那种无可抗拒的购买力。可见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的贪婪的天性使他变成资本家,也不是因为他的良心有多坏使他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是因为他那无法抗拒的购买力迫使他成为剥削者甚至成为黑心的资本家。
第二,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扩大着资本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这时,小资本家必须在下述二者中选择其一:1,或者是由于他已经不能靠利息过活而把自己的资本吃光,从而不在是资本家;2,或者是亲自经营企业,比更富有的资本家卖得贱些而买得贵些,并且支付较高的工资。既然市场价格由于预计会有的激烈竞争而本来就很低,那么小资本家自然就要陷于破产。因为大资本家总是比小资本家买得便宜,因为他的进货数量较大。所以,他卖的便宜些也不致亏损。
第三,利润就是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大量使用机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雇佣工人的数量比起生产资料的量不断地减少。那么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利润也就不断减少。利润率必然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更加激烈,资本的集中更加加速。在一切都顺利的时候,竞争表现为资本家阶级的兄弟情谊,使他们按照各自的投资比例共同分配共同的赃物。这时候就是繁荣景象。但是,一旦不再是分配利润而是分配损失,每一个人就力图尽量缩小自己的损失量,而把它推给别人。对整个阶级来说,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资本家要分担多少,要分担到什么程度,这就取决于力量的大小和狡猾的程度了,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也就变成为敌对的兄弟之间的斗争了。这种景况在近十年来表现得最为明显。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资本家想赚点钱也是不易的,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劳动者201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