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面积爆发“柴油荒”,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国际油价上周“不合时宜”地连续大涨。在此推波助澜下,刚刚经历过一轮
调价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再度掀动新一轮的调价预期。业内人士昨天向本报提供的测算显示,新一轮调价“窗口”最快将在本月25日打开,但届时调价与否还要看有关部门决策。
月底调价可能性大
“从上次调价日开始算起,本月25日将正好满22个工作日,只要到那时中国参考的三地原油移动平均价变化率超过4%,则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度开启。而依照目前的国际
油价走势,到本月25日时很可能将满足4%的调价条件。”东方油气网首席经济学家钟健昨天对本报记者说。
记者随后从
卓创资讯拿到的数据显示,到昨天为止,三地原油移动均价变化率已达到2.49%,连续三天保持在2%以上。
但钟健指出,出于维护稳定和控制物价的考虑,国家发改委未必会在调价“
窗口”打开时立刻执行。
尽管如此,由于国际
油价上涨趋势已明确,在国内外油价联动的前提下,国内成品油市场已经在持续承受较大的调价压力,而这一预期成为柴油市场持续紧张的一大诱因。
“我个人认为,这次如果条件满足的话,发改委还是会调价的。一方面,由于已近年底,成品油调价对今年CPI的影响已不太大;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油价还在上涨,如果此时不调,今后一旦
油价涨到90、100美元以上就更难把握调价节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林伯强教授说。
此前,国家发改委在就10月26日调价答记者问时曾表示,成品油价格提高,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涨价预期,但对价格总水平的实际影响很小。
林伯强预计,只有当国际油价涨到100美元以上,国内才可能对调价比较谨慎。“对国内而言,目前的100美元和过去的100美元已有了本质区别――由于燃油税的关系,国内对百元油价的负担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