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1757 1
2020-09-02
别人都在努力,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就像为生活拼搏的人一样,努力才是最美的自己

本文将系统的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学院介绍、学科介绍、分析、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中国人民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开展国际问题及政治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基于近60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经验,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课参考书目

专业课参考书目

625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杨光斌;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杨光斌;

《政治学原理》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2 经济学综合

微观经济学: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课后练习题册;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

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政治经济学:宋涛《政治经济学》;

808政治学综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德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彭明、程啸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 徐大同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张鸣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唐晓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 宋玉波著 法律出版社

809科社类综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郑建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史》 叶宗奎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 杜康传、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10国际类综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概论》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曲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参考)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北大出版社(参考)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

(二)复习的五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是初步概览全书,看看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为哪些章节部分,哪些内容可能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我当时在17年3月份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花了2周看完第一遍,然后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而且我本来就是跨考,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再去看第二遍,每次看一章,看完第二遍我发现好像有点感觉了,于是再找了些关于625的经验贴,看看大神怎么拿下这门课的。

(二) 第二阶段是精读,我从6月初才开始正式进入复习状态,每天上午基本上就是看《政治学导论》,还是每次一章,先看看每一章的前言和小问题,带着这些提示去看书,然后看书的过程中注意把你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名词、表述或者小问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这里强调一下做笔记的重要性,我非常重视做笔记这项工作,光这一门课我就用了3个16K的本子。还要注意的是,导论上有些注解也要看,比如18年名词解释“都铎式政体”你看过它吗?其实就在导论课本上的注解上一带而过,而且在杨老师论文中也出现过,反正这个名词我当时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在看到他某一篇论文的时候自己把它当成名词解释题补充好了,这5分就顺利到手了。每看完一章,你把它的框架图简单画出来,这个阶段只需要写到3级标题,帮助你理清内容,下次看之前先看下这个框架图看看可以回忆起哪些内容。然后你看书时记录的那些不懂得问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或者在群里问一问学长学姐,实在不行也可以先放着,后面你多看几遍书,多看几篇论文之后,或许你自然就大悟了。另外,强烈推荐你多买一些颜色记号笔,把重要的内容划出来非常醒目。这一阶段除了看导论的课本,还可以参考下学长学姐的资料,但是你要明白,那是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不能完全依赖它,甚至以此取代看书的过程,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资料是看书之后消化出来的东西,删掉了书上很多解释性的语言,留下的多是条条框框,反正我当时拿到资料,我先看了两遍,真觉得是云里雾里,不如教材的体系和连续性。但是当你看了几遍书之后,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话可以用这些资料可以辅助理解,因为他们的确是在里面补充了不少内容,很多不一定会考到的内容,自己有所取舍的看吧,总之,别让资料成为你的依赖或者负担。

(三) 第三阶段是自己做笔记,经过前面2个阶段,看书应该至少有4遍了,当你觉得开始摸到这门课的路数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自己把笔记写出来。我当时手写了一份笔记,到7月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要点我都不想看第二遍,因为我的字不是很好看,而且有些书上的话我直接写了书上几页几页,然后要重新翻书找内容就特烦,于是我决定做电子版笔记!!!到10月1日,终于把这门150分的专业课笔记给整出来了,真的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一方面是中间了走了许多弯路,另一方面是我太看重这一门课程,毕竟分值高,要想拿高分不能随随便便应付,所以我才在看完第5遍书、看了杨老师若干论文和若干本其他著作之后,对这门课摸到了感觉,才开始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把很多边边角角、非重点的内容删去了,并根据历年考点进行了适当整合,适合第三轮背诵强化。

(四) 第四阶段是背书,这可以说是直接关于分数高低的步骤。我背书开始得很晚,大概11月离开考还要40来天才进入了背书的状态,那我之前在干嘛?看书看笔记看论文,对,我就是更习惯看书思考。而且我真正开始背书的时候并不是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人孤零零地拿着本书,裹着被子在走道的尽头,举着手机灯小心翼翼地背书。我背书之前还有一个虽然费时间但是很重要的环节--画脑图,把每一章的主要考点,根据我之前整理出来的笔记,详细画出框架图,可以写到6级标题,反正就是要详细,让你看到图能够复述出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这是第十章政治统治的一部分脑图,没错,我也是用电子版画出来的。我每次背书都是左手先看脑图,右手打印出来的笔记,先把该章节的笔记快速过一遍,然后再看脑图,再盖住脑图在脑海里回忆脑图的内容,因为这是框架,当自己可以把框架回忆出来的时候再一个一个考点背诵,背诵的时候先把脑图上的关键词句念熟,我都是心里默念,然后闭起眼睛看看能不能背出来,背不出来就瞄一眼,这样反复练习,直到你可以把脑图里的全部内容背出来,这还没有结束,当你可以把脑图里的东西背出来的时候,你要尝试着把笔记上相应考点的内容给完整地复述出来,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就写那么一点点字,太单薄了,所以你平时背诵要严格要求自己,至于在考场上能回忆起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利用脑图背书的过程,我大概进行了8遍左右,一开始只能每次一章,后面越来越快。还要注意,这15章并不是都会考,不是均匀用力的,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三、十四章,而且我建议你把已经考过的考点、考过的次数标注一下,高频考点、重要考点背诵的时候多花功夫。关于导论背诵的时间怎么安排,我当时是早上6:30-7:30背诵昨天上午背过的内容,是大声诵读;上午8:30-10:00开始背新的内容,是默背,一边理解一遍背诵;晚上11:30-12:00复习上午背过的内容,是默背。这个安排是我经过很多次不同的尝试的出来的比较科学的安排--每天早上都会复习昨天的内容,每天上午都有新内容,睡前复习今天背的内容。

(五) 第五个阶段是考前冲刺阶段,主要是根据杨老师的论文和当年圈子里的热点来自己适当的准备下论述题的相关材料,其关键是“信息”--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话,今年考625,我真押到题了,“都铎式政体”在我自己补充的名词手册里面,“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在我的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五,论述题第一题也是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一的内容,如下图示所示。再举个例子,论述题第一题我之所以那么重视,是因为12月1日,人大国关学院公众号推了一篇文章,是人大政治学论文的议程,它的主题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而且2017年,杨老师发了不少关于国家能力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章,不信自己去搜一搜,所以我把它放在补充材料的第一个关键词,以引起自己的注意。这足以说明,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因此这第五阶段也不可掉以轻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9-2 18:24:46
人大国关院不错,最著名的是现在最火的金灿荣,灿荣政委(嘻嘻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