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892 0
2020-09-03

三、“清水白菜”的意境

听名字就觉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菜”,清汤寡水,白菜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还要去谈什么意境,不是有点忽悠吗,但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只是一道普通的农家菜。

浓浓的鸡香扑鼻而来,勾住你的眼球,不得不仔细端详,到底是一个什么东东。透清亮的水中,漂浮几颗嫩黄色的小白菜,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葱花,在大白碗的衬托下,干净、清爽、淡雅、春意盎然。

嫩黄代表大自然的植物开始复苏,长出嫩黄色的苞芽,在洁净、透亮、全生态水的滋养下,展示出一幅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图景。没有大红、大绿的色彩反差,也没有海椒、花椒反馈的劲爆,一切显得自然与和谐。

但鸡香又让你不得不产生怀疑,看不见鸡的影子,也发现不了水中飘散的油花,一切干净透明。想不出究竟来自何方,也弄不明白其间的奥秘,不如赶快动用自己的味觉,拿起汤勺尝一尝,看之间埋藏着什么秘密,以满足内心深处急速迸发的好奇,一探究竟。

入口即呈现出极为熟悉的极鲜,没有大骨熬制的肥鲜,也没有海产品呈现的腥鲜,更没有中草药、植物发酵出来的草鲜,以及豆科作物发酵而来的纯鲜。有的仅仅只是鸡的鲜,一种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鲜,鸡精根本无法企及,因为作为上万年的家禽,任何地域的人都具有这种感觉的基础,都能够对这一熟悉的味道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无论怎么吃,都是吃鸡的外形,烤鸡、烧鸡、炖鸡,都是食其皮、肉和骨,都是有形的,都是看得见的。这种根本就看不到外形,而又非常熟悉的味道,并且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味道,让人不得不感叹,除了大自然的创造,以及无所不能的、万能的神能够创造,其他根本没法做到,从而激发人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我们来自何方,要到哪里去,这个过程该如何与万物融合,才能够享受万物给我们的回馈,让生命更有意义。

咀嚼脆嫩的白菜芯,牙间会爆发出有节律的声音,随我们咀嚼的节奏而动,直抵心扉。时而慢,是否意味我们在思考,思考我们人生的一切;时而又快,是否预示生命的短促,催促我们该如何去珍惜。快与慢完全与我们的思绪吻合,呈现出有节奏的韵律,从而将人的美食享受推向极致。白菜芯自然的回甜,又能够让人的这种美好思绪绵延下去,绵延不绝而回味悠长,堪称菜品中的绝品。

简单的一道菜,有食材本身的特性,有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有哲学的韵味,达到了美食三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清水白菜”的境界。

做这道菜比较简单。配料:山泉水、仔公鸡一只、精瘦猪肉半斤、白菜心十几个、小葱几颗、食盐少许,完了,没了。

山泉水:古人没有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等等概念,只有山泉水、井水、河水之别,该是什么水,自己去体验。只是在成都平原,要取到山泉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跑五十公里以上,来回折腾,加上马拉牛驮,没点人力、物力办不到。

仔公鸡:家养鸡,而不是什么跑山鸡、吃虫子的鸡、吃中药的鸡,古人没有饲料、生长素、添加剂等等,也不会有意识去喂什么中草药。自然生长三个半月左右,刚开始出现“打鸣”行为。体重四斤以内,去毛、内脏外,不会超过三斤。“打鸣”意味着公鸡性成熟,是鸡一生中肉质最为鲜美的时候。有人讲,老母鸡汤也不错啊,问题是,那么“发柴”的肉质,只能够长时间烹煮,肉烂的同时,细胞也破裂了,释放出大量的遗传物质,结果就是一碗浓浓的“胆固醇”,加再多的中草药,也改变不了“毒鸡汤”的本质。

白菜心:就是大白菜,越大越好,十多斤一颗的那种,取鸡蛋大小的菜心即可。据史料记载,川陕总督年羹尧,因为贪腐被查,其中一条罪状就生活奢侈,一顿要食用三百斤大白菜,没人相信是真的。如果用来做这道菜,也就不到20个菜心,煮一碗汤不会太多,一个人完全可以吃掉,那还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小葱:据笔者考证,四川有大葱、小葱之分,小葱包括火葱、香葱和苦嚼葱。苦嚼葱是一种野生葱,植株很小,味道很大,但不香,咀嚼时候有苦味,肯定不是。大葱是外来品种,那个时候未必存在。香葱很香,但遇热香味会快速消失,适合做凉拌菜的配料。剩下的估计是火葱,意思是遇火后才会把本身的冲味激发出来,但没有香葱那么香,大家可以去实验一下。

食盐:在四川这个很简单,主要是井盐,那么多古镇、古迹、古文化,都是围绕井盐展开的,至于是细颗粒、大颗粒、坨坨盐,估计没有太大区别。至于一定要讲什么产地,我估计都是瞎忽悠。

烹饪过程

第一步,去毛、去内脏、洗净,放入石臼捣成泥,精瘦肉同样处理。

第二步,将鸡糜(捣成泥的鸡)放入冷的山泉水中,搅拌成浓汤,然后文火(小火)烧至沸腾,维持约三分钟,关火、摊凉至常温,过滤掉鸡渣。这个时候的汤中已经存在大量鸡的悬浮物,汤色浑浊,完全看不见鸡的影子,但鸡香味浓郁。再加入精瘦肉糜,搅拌均匀后,文火烧至沸腾,关火,撇去表面的漂浮物,等待摊凉的过程中,鸡汤会自然变得透清亮,然后取其其清汤备用。

这一步是制作这道菜的奥秘,精瘦肉糜在煮沸的过程中收缩,将悬浮在汤中漂浮的分子吸附住,摊凉的过程中沉到水底,从而成就清水的表象,极鲜的内涵。

第三步比较简单,清水煮沸,加入白菜心,维持三分钟,盛入大白碗中(一定要大白碗,才能够衬托出汤色的韵味),加入小许盐和葱花(小葱切成米粒大小)即成。

看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很有哲学的韵味,我们从人认识客观世界的三重境界来分析。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们认识客观世界,都是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开始的,眼睛看到的图像、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嘴巴尝到的味道、身体感受的物体,汇聚在人的脑海,从而呈现出我们想象的事物,水就是水、鸡就是鸡、肉就是肉。现实中绝大部分都处于这重境界,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万一别人讲的是错误的呢,让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才来悔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哲学家、思想家才极力倡导人们,要撇开现象看本质,去探寻万物本源与规律,哪怕一辈子都没有结果,追逐的过程会让你明白很多,人就是这样长大的,当然“长大”不是指的身体,而是人的心智,有的把之叫着“心理年龄”吧。一个成年人,整天喊着那些幼稚可笑的口号,忽悠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以及愚昧的人们。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世间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他们怎样变化?是否有规律?这就是要我们去怀疑一切,在哲学上讲就逆向思维或反叛精神。什么事情都要去闹个清楚,弄个明白,累积下来,就是人成长的阶梯,积累越多阶梯越高,站得高了,自然就看得远。千百年来,都是这些“叛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尽管他们占据人类数量的比例不大,但却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需要加倍珍惜。

鸡肉、猪肉捣成糜,还是鸡和猪吗?用泉水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变成污浊不堪的血腥,还是水吗?显然都不是。但稍微加热,又变成清亮的水。变成清亮水的过程就是变化规律,只是很少有人这样去探索,才成为这道菜的“秘诀”。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看完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后,一切豁然开朗。水还是水,鸡还是鸡,肉还是肉,只是鸡和肉的精华化作人的精神,融入到水中去了,别人看不到,而你了然于胸,自然就可以处变不惊,泰然自若,这就是人的最高境界,通过菜品表现出来,就是厨艺需要达到的境界。

古代有个“高山流水”的故事,意思是徒弟跟随师父学习音乐多年,师父给的曲谱无不娴熟自如,已经具备很高超的技术,但离开给出的曲谱就没办法弹奏。师父为了点拨徒弟就假装外出,也不告诉归期是多久。没有师傅在身边,徒弟手脚无措,每天不知道可以干什么,只好对着高山流水,将自身的苦闷发泄而出,也不讲究什么格律于技法,全凭心而动。当把内心的苦闷发泄完毕,背后传来师傅的掌声,原来师傅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要教会点拨徒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才会让作品具有人的生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厨的技术有多么高超,如果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是谈不上“厨艺”的。而人的情感的修炼,正如“清水白菜”菜品,由清到浊,由浊到清的过程,才能够将厨艺的境界提升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