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以来,今年以来持续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出现大逆转:一边是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幅攀升的A股股指;另一边是受央行突然加息等事件影响而接连出现调整的国债指数。不过,在各种交易类债券品种中也有另类,“股性十足”的可转债就随着股市的上涨“脱颖而出”,成为债券基金牛市下增强收益的“金钥匙”,沉寂多年的可转债基金也乘势重出江湖,博时转债增强基金、富国可转债基金接连发行。
牛市股性、熊市债性可转债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当正股价格上涨时,它会随之上涨;当正股下跌时,持有人可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发行公司支付的本息。因此,可转债是一种兼具股票增长潜力和债券安全收益的品种。牛市中,可转债价格涨幅与标的股价的涨幅基本一致,体现出其股性的一面;而熊市中,可转债价格的跌幅则远小于标的股票价格的跌幅,体现出其债性的一面。
回溯历史数据,天相转债指数自1999年12月30日推出以来11年间(截至2010年10月22日),其收益率超越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117.87%,超越同期中标国债指数收益率189.42%。具体来看,在2007年牛市中,天相转债指数全年涨幅达93.83%,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涨幅为93.74%,与天相转债指数难分伯仲;在2008年熊市中,天相转债指数收益率为-39.47%,而同期上证综指跌幅高达-65.47%,跌幅为天相转债指数的1.66倍。
在今年以来的震荡市下,可转债的优势更是显露无疑。统计显示,截至11月初,可转债品种今年下半年以来无一下跌,其中涨幅较高的锡业转债上涨逾60%;11月3日上市的燕京转债首日涨幅即高达40%,盘中更是一度创出150元的高价。
可转债市场大扩容尽管可转债具备“上涨有力、下跌有界”的特点,但自首只可转债基金———兴业可转债基金推出6年多来,由于转债市场规模太小、投资标的稀缺的限制,一直没有新的可转债基金推出,兴业可转债基金也一度处于封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