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过快增长:通货膨胀越演越烈的幕后黑手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我国的广义货币已经达到69.64万亿,而同期的GDP只有26.866万亿,超发货币42.74万亿元,据此一些人认为最近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
但是笔者并不认同这一简单论断,因为近五年来,伴随着人民币的超发,人民币的币值不仅没有严重贬值,反而年年稳定升值,美元人民比兑换比率从五年前的8块左右一直升值到现在6块7左右,也就是说五年内,人民币升值约20%。如果人民币真的严重超发,酿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那么人民币所代表的真实价值将会相应缩水,人民币的币值也应该是年年贬值才合理,国外人士都不是傻瓜,也不是热心认识,没有人愿意手持通货膨胀型的货币,怎么反而会有不断升值的现象,而且世界各国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还接连不断呢?
另外来说,中国人民币超现象发不是今年刚出现的,根据央行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也就是说广义货币超发现象一直长期存在的,只是其中的奥妙值得另外详细推敲,但是以人民币超发来简单推断出通货膨胀,更和最近的农副产品涨价挂钩,显然是不科学的。
相反笔者认为货币超发确实存在,但它只是面纱,最近几年退休金的过快增加反而是酿成农副产品轮番上涨的幕后黑手。由于种种因素考虑出发,近年来我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快速增长,想要一方面既提高退休人员福利,另一方面促进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发展,本意虽好,但所求过速,结果酿成种种反常现象,在职的教师月工资只有一千多,而退休教师的工资居然有近3000元,退休的工资远远高于工作人员的工资,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以经济学常识来看,产品价格无疑等于货币总量除以真实生产量,退休金的过快增长,使得退休人员手中货币大大增加,但是他们又是不事生产的,没有真实的生产产出,那么这部分的增加货币,必然没有相应的产出来加以抵消,增额货币大量流入市场的结果必然会相应抬高市场产品价格,而退休人员花费最大的部分应该就是农副产品等方面,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内在动力。
再加上我国的老龄化比例逐年加大,也就是在总人口中不劳动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不考虑货币等因素,光光考虑这些真实的生产因素,如果在剩下的生产人口中,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相应速度的话,毫无疑问中国将会忍受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压力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