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产权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以及产权及其安排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等。(产权=〉制度安排=〉资源配置)
产权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一) 经济人的人格假设——利己主义
(二) 资源稀缺性假设
(三)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假设
(四) 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
(五) 有限理性假设——(诺思《产权,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
(六) 交易费用为正的假设
产权经济学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同:
(一) 行为人收益最大化原则,即人的完全理性。(新古典经济学)
现实世界中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不具有完全理性的特征。有限理性的假说表明,行为人的决策结果可能只是“满意”,而不是最优。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与实际不符。
(二)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新古典经济学)
经济信息的不完全性
竞争的不完全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讨论产权问题的原因:
(一)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推导的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
(二) 在他们的假设中,交易是在无摩擦的瞬间自愿完成的,因此不会产生事前的缔约成本和事后的履约成本,也即交易费用为0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论初始产权如何安排,行为人总可以通过自愿的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他们集中研究价格和交换的理论,而并不关心产权制度和资源配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