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620 12
2006-06-21

一.民主不可能

从Condorcet Paradox (孔多塞悖论,又称投票悖论)开始,出现了各种非常有趣的 “民主不可能”的理论,其中,以“阿罗不可能”最有著名。

所谓“民主不可能”,它表述的是这样一种意思:

在符合一些合理的条件下,个人的偏好无法导出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偏好,既:在符合一些合理的条件下,多条个人偏好曲线无法合成一条公共偏好曲线。

这个题目有趣,适合做头脑体操用,俺来做个初探,和爱好者们一起研究研究。

二.现实生活中的投票悖论ZT

15 位同学负责筹办一场同乐会,因为经费和人力的限制,他们决定只提供一种冰饮。至于要提供哪一种,则有三种意见僵持不下:冰红茶 (用 T 表示)、啤酒 (用 B 表示) 还是鸡尾酒 (用 C 表示)。于是他们决定要用最民主的方式解决纷争:不记名投票。大家不假思索地举行了最常见的选举模式:一人一票、投给自己认为最适当的饮料、以获得最高票数的饮料获胜。开票的结果是 T:B:C = 6:5:4,冰红茶获胜。

也许那个筹备会议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项讨论了。但是,某个人开始咕哝,另一个人听到了就大声一点儿附和,第三个人也开始埋怨,一股不安的情绪突然就爆发了。投票给冰红茶的人要其它人表现民主风度:「少数服从多数嘛」。可是,有人说:「毕竟有 9 个人不喜欢冰红茶啊」。在骚动中,情绪似乎有点失控,许多人七嘴八舌地嚷嚷着,说他们『最』不喜欢冰红茶。

好吧,大家都是好朋友嘛,别为了这种小事伤了和气。有人提议说他听说过另一种投票方法,比较『公平』,那就是所谓的「两轮制」:把第一轮投票结果中最好的两名取出来,所有人对这两个候选饮料再投一次票。如果能够帮助大家和和气气地达成共识,再投一次票也无妨,于是他们就做了。第二轮的投票结果,竟然就是 B:T = 9:6,啤酒获胜。

这样的结果真的解决歧见了吗?很不幸地,不但没有,他们之间变得更针锋相对!看起来,喜欢喝茶的人一票也没有动摇,但是那些失去了鸡尾酒选项的人全部改去支持啤酒了。赞成喝茶的人难掩气愤之情,说你们这些想要喝酒的人联合起来欺负我们。刚才他们至少还会热烈争辩,现在情况更不妙:他们彼此不说话了。

为了打破那空气中令人尴尬的沉默,又有一个人小心地提议,请大家拋弃成见,再来一次。这一次,他提议一个「最科学」的作法:请每个人给每种饮料一个分数,最喜欢的给两分,次喜欢的给一分,不喜欢的不给分。然后计算每种饮料得到的分数总和,最高分的饮料获胜。这听起来毕竟是一个新奇的作法,所以大家虽然意兴阑珊,还是勉强同意了。 15 个人很小心地在选票上填写了分数,计算的结果是 C:B:T = 19:14:12,鸡尾酒获胜。

有人哀号「怎么会三次结果都不一样?」,有人大叫「我不玩了」。为什么三次投票得到三种结果?是有人搞鬼吗?有一些人要和另外一些人作对吗?有人经常改变主意做墙头草吗?总归来说,是这 15 个人不够理性或是民主素养不足吗?选举理论想要阐述的是:可能这并不是那 15 个人的错,而是不同的选举程序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三.孔多塞悖论OR投票悖论ZT

早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多赛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图的偏好排序。

甲(a > b > c)

乙(b > c > a)

丙(c > a > b)

注:甲(a > b > c)代表——甲偏好a胜于b,又偏好b胜于c。

若取“a”、“b”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b )

乙(b > a )

丙(a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a > b )

若取“b”、“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 > c )

乙(b > c )

丙(c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b > c )

若取“a”、“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c )

乙(c > a )

丙(c > a )

社会次序偏好为(c > a )

于是我们得到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 a ),其投票结果显示“社会偏好”有如下事实:社会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偏好c胜于a。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社会偏好次序”包含有内在的矛盾,即社会偏好a胜于c,而又认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

四.民主不可能的最简单形式:阿门不可能

以二个人的AB二种选择做偏好排序为例,甲选A而乙选B,两个人尖锐对立,则民主已不可能矣,俺们将它叫做“阿门不可能”,是最简单的“民主不可能”形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1 19:31: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21 19:47:00

五.投票悖论出现的概率问题ZT

好年华网友的研究是:

三个人,三种方案,三级评价,相当于三种球排9个位置:

好 中 差

甲 X X X

乙 X X X

丙 X X X

全部组合的可能性是(3!)^3=216种。在出现阿罗问题时,所有a、b、c不能在同一行及列上重复。因此,

先排甲的a1、b1、c1,分布依然有3!=6种;
再排乙的a2、b2、c2,由于a2不能位于a1下方,故只有两种可能b1、c1下方两种可能;
当a2位于b1下方时,b2不能位于a1下方,只能位于c1下方,否则c2将位于c1下方;
当a2位于c1下方时,b2不能位于b1下方,只能位于a1下方。
故排下a2,其余所有剩余的a、b、c也都唯一确定了。

因此出现阿罗问题的可能性有6x2=12种,概率为12/216=5.6%,不出现阿罗问题的概率为94.4%。

如果考虑a=b、b=c和c=a的情形,“阿罗”的概率更少,如果人数趋向无穷大,则“阿罗”的概率将趋向于0,实际上完全不存在,不必考虑。退一步说,即使碰上“阿罗”,也谈不上损害社会的“总偏好”,因为此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总偏好”存在;并且这是在已知方案数目确定的情形下,如果出现一个新方案,则各人的偏好也会改变,“阿罗”又将变成一个极小概率的、可以忽略的事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1 19:51:00

六.投票悖论只是一种阿门不可能的复杂形式


俺觉得孔多塞只是在和俺们搞脑子。

阿门不可能是说甲选A而乙选B,两人的偏好对立,不可能存在社会总偏好。

这是所有“民主不可能”的最简式。

而投票悖论只是稍微复杂一点的阿门不可能。

甲(a > b > c)
乙(b > c > a)
丙(c > a > b)

好年华网友对投票悖论的观察是:所有a、b、c不能在同一行及列上重复。

以上面的这个组合为例,比如,甲选c为下选,丙选c为上选,两人对立,为阿门不可能,而乙选c为中选,可以忽略。

无论对应abc这三个选择中的哪一个,情况总是:一人认为是上选,一人认为是中选,一人认为是下选。

这样看投票悖论,简单如阿门不可能,只是在两人对立中再加了一个中间派。

请大家不要被孔多塞搞糊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1 19:56:00
阿门王到此向钱妹妹、曹国舅、黄老邪、郑大班、若言等地球村老相好问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1 20:21:00

特殊例子而已,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99件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1 21:17:00
有时候,人们要得不是最好的结果,而是多一些选择。当你只给他提供鸡尾酒时,他会抱怨没有自由、生活质量差。当你同时给他提供鸡尾酒和啤酒时,他可能还是选择鸡尾酒,但是他会认为多了自由,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