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ufei2134
其次,在地租方面,李嘉图论述的级差地租涉及到两种形态,一是由于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二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递减,原先投资和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也会形成级差地租。所以李嘉图总结说地租总是由于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而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但是,只讲级差地租,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并且认为历史上耕种土地总由好地向坏地发展,即意味着土地的肥力水平总是下降的,那么我们当前中国南方的水稻土培养岂不是与之违背,形成悖论,这是李嘉图的大意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2357&page=1&from^^uid=1123236
我的感觉是: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不知道土地经济的经济学,和机械经济的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所以当他们试图用劳动价值来说明级差地租的时候,尽管确实触到一些真相,总体上却是走入歧途。……特别是马克思居然用资本的“有机构成”来说明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的研究不应该以近代英国为背景,而应该以古代中国(例如春秋战国)为背景;并由此可以得出一种新的结论:
1 同一地区(例如黄土高原)不同级别土地之间在农牧产品生产率上的差额,构成土地经济的——级差地租Ⅰ。
2 不同地区(例如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同一级别土地之间在农牧产品生产率上的差额,构成土地经济的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
……从而级差地租或绝对地租与“追加投资”,与“等量资本”,与“有机构成”,甚至与“劳动价值”等等基本无关!
至于说历史上耕种土地总是从好地向坏地发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人口在不断增多。
但说同一土地的肥力总是下降——却未必是事实,你的实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上述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