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博客:http://renzhichu.blog.163.com/假如孟母生活在今天

孟母三迁的典故人人皆知。最早的历史记载源自西汉刘向的《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假如孟母生活在今天,在搬家过程中又会碰到哪些具体问题呢?
首先,孟母会碰到由农村进城的户籍障碍。“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无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如果按照住所的区域划分,孟母一开始应是住在乡村,但当看到孟轲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觉得对孩子的心理有不良影响,就决定搬到市集旁边去住。也就是说,从农村直接搬到了城区的商业繁华地带,而且孟母事先似乎也没找到进城打工的岗位,所以在今天是难以想像的。
其次,孟母会碰到跨学区搬家的孩子入学障碍。“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到了市集,当看到孟轲又和邻居的小孩,摹仿商人做生意,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心理就犯嘀咕,决定搬到了学校的附近。在今天看来,孟母把家又安在了文教区,因而是跨学区流动。这意味着读小学的孟轲,将要想法子中途插班了。而根据孟母历来的挑剔眼光,估计看中的也是一所名校。孟轲怎么才能顺利地进入该校就读呢?实在需要各位朋友帮着想想办法。
再次,孟母会碰到住房换购的资金障碍。按照当时的情形,“孟子乃嬉戏为设鉏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 ”但请各位留意,孟母需要迁入的,可是当前炙手可热的学区房,对于来自农村的孤儿寡母而言,能买得起吗?孟轲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但到了父亲一辈已家道衰微。如果说第一次搬家,孟母还能咬咬牙,将家里的所有积蓄,或许再向娘家凑一些钱,而到城里买一个小套。可是在短期内要二次搬家,并且越来越往黄金地段靠拢,这绝非普通人家所能承受。莫非孟母“炒房”有术?
其实,孟母还会碰到其他形形色色的障碍。比如,社会保障问题,像孟母原先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何转换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如,基本生计问题,孟母按理说该找一份工作,但频繁搬家对稳定就业不利,因为还要兼顾小孩上学的接送,因而单位的选择余地也受限制——除非她是开网店的,并且生意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