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本次的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成本推动
2、        货币供给过多
理由分析如下:
1.        成本推动
(1)        劳动用工成本提高。
首先体现在农民工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介绍,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今年1—5月,到中部和西部就业的外出劳动力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和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增长,1—5月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6.5%。其次是各地**已经颁布2010年最低工资上调的标准。其中,福建的上调幅度最大,达46%。以至于投资者日益担忧中国是否会出现工资推动型通胀。也就是说,工厂由于工资成本提高而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造成物价普遍提高,引发通货膨胀的局面。数据分析显示,工资上涨在过去十年没有成为通胀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因为工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抵消了。因此,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较低,缓解了通胀率的上行压力。这就造成了经济学中的双螺旋结构了
其次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外的原因。例如乌克兰和俄罗斯干旱导致了当地的粮食产量下降,要产糖国巴基斯坦出现洪灾等均可以通过国际传导机制波及到中国。在中国的国内由于前段时间南方干旱导致国内的粮食产量下降也可以导致成本的上升。在国家的方面,国家调整产业和进出口政策的影响。一方面,为调整产业结构,国家近年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部分产品价格反弹且涨势强劲。多年来,我国实行关闭小钢厂政策,关、停、并、转了一批“五小”钢铁企业,扭转了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背离价值状况;不仅如此,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调整水泥产品结构,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淘汰了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立窑小水泥生产企业。其中,2002年全国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水泥非法生产厂家2000家,关闭小立窑水泥厂676家,共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4000万吨;2003年全国继续关闭小立窑生产厂家1470家,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6000万吨。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材、水泥等产品的有效供应量,致使其价格上扬。这只是国家政策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一部分政策。
第三是因为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之所以把它单单的拿出来,而不放在第二部分书是因为我感觉这个原因基本已经达成看共识。大家可以看下最近出台的,就在今年的11月21号
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国16条)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 ... ontent_1245182.html大家可以在这个网址看到,我就不在具体的说了!、
今年以来,因为气候反常,导致各种天灾不断,从而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机。因此,俄罗斯今年的大旱爆发,全球农产品应声而涨,到现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仍然在继续上涨中,因为农产品减产而需求却不断上涨。毕竟,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今年就进口了不少的粮食。在庞大又强劲的需求预期下,全球农产品价格想不暴涨恐怕都难。因为今年气候反常,导致旱灾和具备洪灾,雪灾交替,再加上风暴,沙尘暴,和虫灾,鼠灾,导致今年中国农产品生产遭受重击,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因为,供求关系是主宰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农产品自然不断暴涨。   时下,很多人把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原因归结在游子的兴风作浪之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不错,游资可以爆炒一些能够保存久一些的农产品,如大蒜,姜,辣椒,但是那些易烂的,不容易保存的其他蔬菜,他们很难爆炒。而且就算是爆炒,如果他们卖不出去,也同样无法获利。因此,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归结在游资爆炒行为之上的是误导行为。其实,农产品价格上涨,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上面所谈到的天灾,而认为因素不是游资爆炒,而是过去二十年的重工轻农单边倾斜政策所导致。在过去重工轻农政策指导下,农业要为工业服务,为工业牺牲。这为工业服务和牺牲,除了腾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进工厂,变成工人外,土地和其他农产品,农业材料还得贱价为工业服务。因为工业的很多原材料来自于农业。这就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不断停滞,甚至衰退。因为农产品贱价,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离开农村,从而导致农村生产不断衰退,因为留守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儿童的多。因此,田地荒废的厉害,即使不荒废,产值也非常低。
农产品说的有点多了,是因为自己对这方面了解的要比其他方面多点吧。
注释: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黄达老师编写的《金融学》2003版的第597页关于通货膨胀的形成,说的比较清晰的。
2、货币供给过多
 
(1)直观上的比较
这是2009年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应量        
Money Supply        
                单位:亿元人民币        
                                                                                          Unit:100 Million Yuan        
项目 Item        2009.01         2009.02         2009.03         2009.04         2009.05         2009.06         2009.07         2009.08         2009.09         2009.10         2009.11         2009.12         
                                                                                                                     
 货币和准货币(M2)        496135.31         506708.07         530626.71         540481.21         548263.51         568916.20         573102.85         576698.95         585405.34         586643.29         594604.72         610224.52         
 Money & Quasi-money                                                                                                        
         货币(M1)        165214.34         166149.60         176541.13         178213.57         182025.58         193138.15         195889.27         200394.83         201708.14         207545.74         212493.20         221445.81         
          Money                                                                                                        
                流通中现金(M0)        41082.37         35141.64         33746.42         34257.27         33559.52         33640.98         34239.30         34406.62         36787.89         35730.23         36343.86         38246.97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注:由于金融机构会计科目变动,对2009年12月末数据进行了相应调整。                                                                                
下面的是2010年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应量        
Money Supply        
                单位:亿元人民币        
                                                                                          Unit:100 Million Yuan        
项目 Item        2010.01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货币和准货币(M2)        625609.29         636072.26         649947.46         656561.22         663351.37         673921.72         674051.48         687506.92         696471.50                                    
 Money & Quasi-money                                                                                                        
         货币(M1)        229588.98         224286.95         229397.93         233909.76         236497.88         240580.00         240664.07         244340.64         243821.90                                    
          Money                                                                                                        
                流通中货币(M0)        40758.58         42865.79         39080.58         39657.54         38652.97         38904.85         39543.16         39922.76         41854.41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注:本表为正式数据。        
我就只给出两年的,至于其他前几年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央行的相关网址如下,打开就是了
http://www.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33/index.html
在这里我就不做对比了,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同比和环比的数值,你就会发现规律了,如果感觉不明显可以对比下前几年的数据。货币供给增长过多,但我国目前的货币流动速度并没有减弱,自然就引起通胀了。
(2)用宏观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
在宏观经济学中AD模型产出Y与实际货币供给M/p与**支出G以及税收T有关系,这时我们可以只考虑M/p,而把其他的变量视为一个系数,此时       AD模型就可以写成Y=K*M/P, 
如果把它改写为加减的形式为:g(y)=g(m)-g(p)
第一个表示的是产出增长,第二个是货币增长,第三个表示的是通货膨胀,其实每个变量还有下标的t,但并不影响分析结果的。
PS:大家如果不明白是怎么来的这个方程,大家可以查阅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宏观经济学》,作者是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第二版(国际版),
我们可以把它移项变形为:
g(p)=g(m)-g(y)
大家可以比较最近几个季度的数据,看下货币攻击的增加和产出的增长,例如今年的前三季度的产出同比增长,和货币的同比增长进行对比:
g(m)=39.89% ,而GDP的实际增长仅仅是10.6%,g(p)有多么的大,大家可以看出来,这是我用上表中的第二行数据大致算得,不一定十分的接近。在这里大家请注意:通货膨胀率并不等同于CPI,这里算出来的数据并不是CPI的数据,另外这些数据也并未经过平滑等方法的处理,或许是算出来的结果有点大了。但这并不影响结果的分析,即我国目前的通胀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的。
结束语:可能会有其他的原因,但我目前只看到了其中的这两个主要的原因,希望这些分析能对大家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