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2010-11-21 01:05:00
任何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众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每次通胀的最重要原因有所不同而已。
1.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来说,任何通货膨胀归根结底都是货币现象,也就是说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的。中国自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到现在,银行贷款扩张非常迅速,再加上我国长期存在的结售汇制度造成的被动货币超发,人行现有的货币回笼手段在此情况下都不足以降低货币投放速度,难免会造成货币数量增长过快,这方面的数据大家可以看M2就知道了。可是我国货币数量超发的事实早已存在,为什么现在才出现通胀呢?这主要是因为存在滞后的问题,国内有学者认为滞后期大致为3个月,而且不同时期的滞后期是有变化。如果以滞后期为3个月为例,仅从控制货币发行量的角度来抑制通胀,效果见效也要3个月之后了,但这一措施一般来说是最根本的措施,所以央行四大经济学家才会一致认为还会进一步提升存款准备金率。
2.需求拉动说,该理论一般倾向于认为通胀是需要拉动造成的。此次通胀中,很显然需要拉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笔者认为该推动力大于成本推动。而造成我们目前需要膨胀的原因,除了来自货币的因素之外,恐怕还与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有关。从山西将民营资本驱逐出山西到大蒜价格飙升,这两个似乎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有着重要的联系。当前民众的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房价、股市早已不是理想的投资场所,实物投资领域也趋于萎缩,以至于日常消费品成为了投资和消费的对象,这必然带动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这一角度说,控制通胀必须给予民营资本更多的开放领域,真正保护民营资本的利益,减少国有资本垄断和**对市场不正常的干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0:09:20
十二五规划已经淡化了GDP的提法,准备将更多的考虑居民收入列入考核范围 10# yulonglind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0:42:29
学习中。
个人觉得分析这个问题还是要有数据做支撑,比如有人说成本推动,那你具体了解过农民的农产品收购成本吗?涨幅有那么多吗?如果收购成本涨幅很小,那就是流通渠道中间商的炒作推动CPI的了。没有数据支撑分析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0:50:08
[quote]tp2000 发表于 2010-11-19 10:47
[quote]心系一处 发表于 2010-11-19 01:34
个人觉得主要还是热钱。今年绿豆、大蒜、棉花、生姜等农场品都有了大幅度的暴涨,都是些游资,热钱在里面。国人在慢慢的富有,财富集中在一部分人的手中,加上境外融入的热钱,这部分人需要一定投资的途径,在国家对房地产等投资渠道封杀之后,唯有转移到食品有关产品(在CPI仲占有大部分的权重)。

1、不知道阁下是如何理解热钱的,不知道您对热钱有个定义没有,如果有不防说一下。

2、您认为在部分农产品的炒作中存在热钱,那么热钱的数量是多少呢?您能否提供一下数据或者计算方法?或者您是人云亦云的话,也可以提供一下原话是哪位“专家教授”说的,谢谢。

我的39楼回复,我想说明一下。根据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的说法,没有合法的贸易或投资而进入我国的资金可以称为热钱,我觉得这个定义是符合我国国情并在世界上获得认可的。虽然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远超2万亿美元,但是根据上述定义,国内的热钱数量上应该低于1000亿。而参与炒作各类商品的资金,实际上是我国的民间资本、国有企业资本等。

具体算法应该是:外汇储备=经常项目结余+资本项目结余=外贸顺差余额+(对外长期负债+对外短期负债+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权益类投资+其它)-(对外长期债权+对外短期债权+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权益类投资+其它)。而传说中的热钱,主要隐藏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权益类投资”这两个项目里面。而很多人要在外贸顺差余额里找热钱,那说明真的不懂对外贸易。

我手中的数据不全,所以如果有人有完整的数据,可以自己算算我国到底有多少热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2:19:04
简单的说: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2、成本拉动 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 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3、国内投资过热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4、国际贸易失衡 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 外汇占款严重 RMB投放过多
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国家把rmb 印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5:27:19
很多原因大家都已经提到了。谈谈个人的看法,由P*Q=M*V公式可以看出,市场价格与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与产量成反比。目前,我国的货币发行量由于摆脱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直比较大。而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完善,货币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但是产品的实际产量并没有达到要求的规模,最终必然导致价格P的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5:35:39
本人觉得物价上涨的原因有:
1.国际原材料价格如石油,钢铁,粮食价格上涨,新劳动法的出台,加大了劳动成本,引起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及农产品成本上涨.
2.中国多年来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加,使的中央银行被迫发行本国货币,引起通货膨胀.
3.你说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有一定影响,中国为保护环境,要求高能耗企业,增加排除废物的环保处理,也提高了一部分企业的成本.
4.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原因在于:币值确实被低估。
5.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的突飞猛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
6.由于境外游资;对人民币升值有相当的预期,大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有可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8:03:55
好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8:56:34
67# lxqm4a1

我认为67楼的论点是存在问题与有些片面的。

首先,67楼的文章以故事开头,讲述了一种荒岛分析,分析通货膨胀的来源。总的来说,就是货币的发行量增大引起的通货膨胀。

然后,67楼的文章开始总结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到制造业的转行。但是这些我认为就是国内的不正常炒作。可是67楼楼主却说国内和热钱是炒不起来的,这是反驳自己的一种说法。

最后,67楼的文章以建议结尾,着重于要改善制造业的现状,以吸引会那些走掉的国家。

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建议方面):
       用改善制造业环境来从反方面降低资金的盲目投机,降低部分经济热度,这个是个很新颖的观点。但是为什么没人去从这方面说呢?我认为是因为在本国中,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我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一个是通货膨胀,一个是出口导向的国家现实。现在的首要大任是打压通货膨胀,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与势头,一来让找不着出路的钱可以在国家的控制下投资,产生好的效果;二来减小缓慢升值(这个是必须的)带来的坏处。
       如果是从改善制造业上来,将是一个太具有挑战性的政策了,如果真的做得好了,可能制造业好了,国家基本面也好了。但是你要想想,美国会让我们来个1年或者2年的自己休养生息吗?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着重于部分的最要紧的问题,将这些改善制造业的方面做出一个趋势,其余的是后市了,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我觉得我有点说得不清,我其实有很多想说的的.....现在只是想表达你的想法很新!但是确实不实际...抱歉指责你。
      然后是降息之类的政策,我认为方案都比较偏,所以这一类的政策是不可能存在或者实行的。

我认为谈论太片面:
      我认为67楼的文章谈论的方面太片面。着重将通货固定在房市上,大概是因为前文的例子的原因吧,但是说到底,不要忽视通货膨胀的各方面原因,还有,预期的通货膨胀速度与现实的通货膨胀速度。这些都是值得对比考究的,是否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速度过快呢?会不会有别的原因促使我国通货膨胀的速度加快,等等。而不能单单说在房市上。最后,对于现在的房市,我认为稳中有升是正常的,跌了大涨了都会引来调控。


可能有点混乱,因为现在有点急....要去健身房了,抱歉。有什么不同点...就给我留言吧,给我发邮件也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0:26:49
本身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加上我们是大国,经济运动一快自然会膨胀,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把通胀的压力让所有社会成员按权重分摊,经济发展的收益也按权重分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1:29:53
先做个标记,回头仔细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1:30:28
早在2004年开始中国的CPI就已经开始上涨,进而新一轮房地长泡沫开始增长,巧合的是2004年起中国的四大银行开始进行改制。众所周知,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极高,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依然很高,工行、中行、建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截止到2002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依然很高,工行、中行、建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25.52%、22.37%、15.36尽管2003年以来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已经出现了“双降”,但据中国银监会网站7月27日发布的数据,“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在15%以上。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还有所上升。按五级分类标准,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35%左右。在正常的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制下,高比例不良资产的商业银行的运营时有着高成本和高风险的。所以他们的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是很低的例如,2001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平均为3.2%,欧洲银行在2%以下,美国银行更低至0.67%以下。这意味着在一致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下这些外资银行更具有竞争力。随着中国在WTO上承诺最迟会在2006年完全开放银行业,四大银行面临前所未有挑找,所以要上市来增加起竞争力,而上市对不良资产的比例是有要求的,为了剥离这些不良资产**注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图径,一旦社会总的货币量大幅度增加,这些不良资产就很容易被稀释掉。所以这6年里我们感觉到钱越来越多了,物价也在不断长高。:有这几种方法来剥离(1)将不良资产拍卖变现;(2)动用坏账准备核销;(3)直接动用银行资本金或利润核销;(4)财政直接注资;(5)发行特别国债对四大银行注资;(6)借助央行再贷款来冲销不良资产;(7)用央行外汇资产对四大银行注资;(8)先剥离,完成上市后减持股份,再用变现的资金对剥离出的不良资产进行核销(但单纯剥离不良资产的做法并不是核销不良资产的可行办法)。虽然官方说我国采取的是第五种,可是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近几年货币多了,而且自05年以来银行贷給房地产业的贷款明显增多。而国家财政注入银行的资金,又被银行带给房地产开发商,从而刺激地产业的发展,由于在经济扩张时期房地的价格会一路飙升,银行的贷款组合就发生了改变,由于房价的一路上涨使得这些贷款看上去就有着极低的风险,而且房地产开发商在这几年间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同时赢家还有**,**通过卖地提高房地产业的基本价格不断拉升房价,从而使得地产商的贷款需求增加,而使得消费着不得不承担天价的房子。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在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买单,同时也在为**提供着财富。而今年物价快速上涨一是由于国际热钱的涌入,由于国外投资家对美国投资前景担忧,大量的从美国地产界退出,而中国在08-09年危机时波及较小,而地产业一路红旗,最终被国外投资者瞄上。另一点就是国内投机者太多,很多居民的钱在股市中被投机者赚走,以及美联储增发美元,使得世界范围内美元贬值,导致实体经济上的收益减少众多投资者放弃对实体领域的投资最同时由于政策的原因股市不会再大涨,转而盯上了农副产品。再加上今年多灾供不应求,终导致及物价飞速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1:59:00
我是冲着币来的,不过现在发表意见好像没币送了吧,不过也没所谓,我也来说两句,重在参与嘛,不过没细看前面的,不知有没有重复,重复了请见谅
    物价上涨嘛,我觉得很正常。毕竟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嘛。以前一月工资就几块钱,鸡蛋就几分钱(好像),现在工资34千,鸡蛋卖个几毛钱或一两块(应该有吧),这是时间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嘛,经济越好的地方消费越高。所以我感觉物价上涨很正常的事。问题是工资跟不上。但从人均收入看是一年比一年高,那为什么还说跟不上,那是因为贫富差距大了。钱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剩下的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物价上涨过快了。

当然,这只是个人浅谈,有数据就好了,百度搜的数据有点乱,不知准确不。——PS:谁能提供一个网站有准确数据的,例如,人均收入啊,物价水平啊之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2:27:50
这一轮通胀,原因是很明显的:去年天量的流动性,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和直接原因。

从根本上看,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去年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天量的贷款,造成流动性泛滥。在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渠道有限,这种流动性首先进入房产和股票市场,再向其他领域扩张,最后再向农产品领域进军。我国的cpi食品的比重太高而居住的比重太低,所以直到近期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才显得cpi高企,实际上通胀的趋势在此前就已经出现。

随着人们通胀预期的不断强化,成本推进、结构性因素互为因果,使通胀不断表面化。

所以,分析这一轮通胀,既不是需求拉动的,也不是成本推进型、结构性的,更不是输入型的。

目前**出招,首先是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然后不断紧缩货币供给。同时,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相信会采取一种“软着陆”的方式来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2:59:49
sbiwai 发表于 2010-11-18 23:09
个人认为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及实行。本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创新高,美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常途径往市场注入流动性达60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的途径,其冲击性可想而知。如此大的流动性注入全球市场,各国货币升值趋势预期较强,而日本为了阻止日元升值,也启动宽松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进一步恶化国际环境。大量的新资本四处寻找出路,刚好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且形成长期趋势,再加上加息吸引热钱流入,从而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通胀的高涨。
第二,国内实体经济发展不健康。实体经济如果有较大的发展,则资本会相继跟进,从而形成较好的经济环境。然而,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很不健康,年贷款总额计划为7.5万亿元,可是大部分贷款下去之后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投机领域,各地涨价潮此起彼伏,这些都是这些投机资本炒起来的。在轮番的大炒下,国人越发感觉口袋里钱不值钱,急于出手,持币待购,结果造成经济恐慌加剧,囤货现象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价上涨。
第三,负利率的影响。我国今年以来长期处于负利率的状态,同上一点分析类似,大家持币待购,引起物价上涨。
第四,自然灾害的影响。今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全国食品类商品供不应求,CPI中食品的权重占了三分之一,食品供应的不足显然极大的刺激了价格的上涨。
赞同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3:19:22
信息指数,物价指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3:20:03
从现今的全球经济状况来看, 各国还没有什么好的对策来解决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局,只能依靠以前经济危机的经验,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刺激,虽然平缓了经济的衰退,但终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使各自陷入到囚徒困境之中,我觉得欲解决现今的难题,靠的不是**对经济的扶持,而是新的技术创新,就像历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改变了全球的经济面貌,现今的全球经济,需要新的科技革命,以使泛滥的流动性有地方可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3:31:53
第一,美国宣布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市场动荡,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物价上涨。这在之前已经有许多高人进行了论述,再次不进行展开;
第二,由于投机资本和热钱的大量涌入,导致之前房地产价格的高增长,国家和各地区出台相关政策后,这些资本有相当一部分流入生产、生活资料市场,这从第三季度CPI超出预期可以看出,居民生活资料成本出现高速增长;
第三,国际上由于环境、自然等因素导致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例如俄罗斯和乌克兰由于今年遭受干旱,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出口锐减。这些都促成了国际上基本生活资料的上涨。我国不可能不收到影响。
第四,物价的高增长,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也间接导致居民对未来物价增长的预期加剧,出现囤积,抢购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格的增长。但是近期国家出台的十六条稳定物价政策和加息政策,相信会给大家一个信号,增强大家的信心,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物价再次出现高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00:20:01
个人认为楼主太仁慈了;真的好多都是直接抄袭过来的!这样没必要的!应该规定时限,之后再针对好的帖子奖励!只是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10:44:34
本人认为这轮通胀有其必然性:
    自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产品市场逐步市场化,但是产品要素市场却在宏观管理的严肃监控之下,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为资源要素而疯狂,而中国的资源却如此低廉,那么当世界各国争夺资源要素的竞争中,中国的资源必定跟随上涨,因为中国已经入市这么多年了,而资源要素的上涨,就代表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涨,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亦上涨。
    特别的,就农产品市场而言,农民辛劳多年却长期面临着低粮价的窘境,如今,当国际市场甚至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农产品的生产更加可贵,然而生产农产品的化肥,农药等成本也是逐步提高,再加上农民虽不懂却也在衡量的机会成本,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更加难得。而在追求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逐步提高而不是下降,绿色食品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子。
    那么,从供需的水平上来讲,既然是市场经济,那么不管是产品还是要素都应该由市场来评判。农产品的国际化接轨,资源短缺的事实,必将导致物价的上涨。
    这是成本推动的上涨,然而,却是早已注定的通胀结局。
    本次只提一个方面的解决办法,农民的收入有限,导致农产品原始生产的动力不足,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农民才有盈余的资金加大农业生产的改进,农业生产才能逐步现代化。也才能平衡农产品的供需。我想对于资源要素的使用、配额出口同样也很重要,这关系到国内国际市场的远期,这就涉及的更多了。
    谢谢。欢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12:56:34
我认为,通胀分析最好运用产业发展的实际调研数据,国内外的.并提出应对措施.理论到理论的分析没有意义.只是空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15:22:45
个人观点:个人觉得此次物价的上涨是关乎国内和国际因素的。早在2009年,这4万亿的宽松政策,在这一年后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资金流动异常等,虽然在这一年中,中国的GDP和失业率都稳稳的落在了我们经济目标的落点上,可是难免也出现了更根本性的问题,此轮物价上涨也有部分原因是这个的。第二,也是在投资无门的投资环境下,有很多游离资本没有出路,随着**对房价的压制,以及在部分产业的国进民退,导致资本都脱离了原本道路,转而投向其他地方,这使农产业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对美元的看空,也是在导致资源价格的上涨,国际资本市场也并不那么走好,所有因素都集合,致使国内物价不断攀升。仅此为论,大家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19:11:08
持续关注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悬赏大厅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8877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0:26:25
拿个小板凳坐下 那个小本本记上 咱是过来学习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1:10:18
我个人觉得5楼的帖子有问题,似乎不是自己的观点,说的都是2008年以前的事,数据使用特别老,近年的数据丝毫没有,有些摘抄的痕迹。事实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把过去的许多数据已经阻断了,而危机后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1:19:36
由于我是一个高中生 我的知识水平有限 我个人认为 物价上涨有以下原因:
一.国外原因
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然受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不健康,从国际社会影响到国内,很多外国热钱由于本国经济投资环境恶化,人民币又升值问题,进而转入流到国内,炒到国内物价的上涨。、
国内原因
由于我们经济增长过快 ,发展与实际理论不和谐,导致经济发展不健康,引起通货膨胀问题。进而导致物价上涨 ,还有就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出口减少,很多出口资金流入其他领域,导致别的领域的投资过多,进而导致物价上涨。其次 ,由于农业土地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粮食产量上不去。而引起农产品成本价格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1:31:20
以下仅为个人浅见~~~~~~
第一,第一,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市场的萎缩导致全球出现大量资本的剩余,而中国虽然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一些政策确实在短期内使中国出现了经济恢复的现象,相应地,大量的“热钱”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通货膨胀。
第二,第二,        在中国市场出现经济危机时,中国**想启动三辆马车继续其GDP的增长奇迹,但此时,在出口和投资都乏力的情况下,唯有靠内需。可是我国的国情是普通百姓在市场如此疲软的情况下是不大愿意花钱的,所以中国**的再次使用老办法,投放4万亿元在基础设施、铁路建设等刚性经济中,造成经济恢复的假象。但殊不知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民币流通过剩,为物价上涨埋下地雷。
第三,第三,        今年来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农作物失收,另外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人为的物价上涨。而之所以存在人为的物价上涨,我觉得郎咸平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经济架构的问题说得很正确,本应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的钱却投放到房地产中,造成房价高涨不跌,而中国**的所谓抑制房地产的措施致使一些人把钱投放到粮食的囤积上,所以就出现了人为的物价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2:24:37
我认为本次的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成本推动
2、        货币供给过多
理由分析如下:
1.        成本推动
(1)        劳动用工成本提高。
首先体现在农民工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介绍,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今年1—5月,到中部和西部就业的外出劳动力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和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增长,1—5月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6.5%。其次是各地**已经颁布2010年最低工资上调的标准。其中,福建的上调幅度最大,达46%。以至于投资者日益担忧中国是否会出现工资推动型通胀。也就是说,工厂由于工资成本提高而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造成物价普遍提高,引发通货膨胀的局面。数据分析显示,工资上涨在过去十年没有成为通胀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因为工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抵消了。因此,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较低,缓解了通胀率的上行压力。这就造成了经济学中的双螺旋结构了
其次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外的原因。例如乌克兰和俄罗斯干旱导致了当地的粮食产量下降,要产糖国巴基斯坦出现洪灾等均可以通过国际传导机制波及到中国。在中国的国内由于前段时间南方干旱导致国内的粮食产量下降也可以导致成本的上升。在国家的方面,国家调整产业和进出口政策的影响。一方面,为调整产业结构,国家近年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部分产品价格反弹且涨势强劲。多年来,我国实行关闭小钢厂政策,关、停、并、转了一批“五小”钢铁企业,扭转了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背离价值状况;不仅如此,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调整水泥产品结构,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淘汰了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立窑小水泥生产企业。其中,2002年全国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水泥非法生产厂家2000家,关闭小立窑水泥厂676家,共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4000万吨;2003年全国继续关闭小立窑生产厂家1470家,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6000万吨。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材、水泥等产品的有效供应量,致使其价格上扬。这只是国家政策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一部分政策。
第三是因为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之所以把它单单的拿出来,而不放在第二部分书是因为我感觉这个原因基本已经达成看共识。大家可以看下最近出台的,就在今年的11月21号
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国16条)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 ... ontent_1245182.html大家可以在这个网址看到,我就不在具体的说了!、
今年以来,因为气候反常,导致各种天灾不断,从而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机。因此,俄罗斯今年的大旱爆发,全球农产品应声而涨,到现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仍然在继续上涨中,因为农产品减产而需求却不断上涨。毕竟,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今年就进口了不少的粮食。在庞大又强劲的需求预期下,全球农产品价格想不暴涨恐怕都难。因为今年气候反常,导致旱灾和具备洪灾,雪灾交替,再加上风暴,沙尘暴,和虫灾,鼠灾,导致今年中国农产品生产遭受重击,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因为,供求关系是主宰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农产品自然不断暴涨。   时下,很多人把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原因归结在游子的兴风作浪之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不错,游资可以爆炒一些能够保存久一些的农产品,如大蒜,姜,辣椒,但是那些易烂的,不容易保存的其他蔬菜,他们很难爆炒。而且就算是爆炒,如果他们卖不出去,也同样无法获利。因此,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归结在游资爆炒行为之上的是误导行为。其实,农产品价格上涨,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上面所谈到的天灾,而认为因素不是游资爆炒,而是过去二十年的重工轻农单边倾斜政策所导致。在过去重工轻农政策指导下,农业要为工业服务,为工业牺牲。这为工业服务和牺牲,除了腾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进工厂,变成工人外,土地和其他农产品,农业材料还得贱价为工业服务。因为工业的很多原材料来自于农业。这就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不断停滞,甚至衰退。因为农产品贱价,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离开农村,从而导致农村生产不断衰退,因为留守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儿童的多。因此,田地荒废的厉害,即使不荒废,产值也非常低。
农产品说的有点多了,是因为自己对这方面了解的要比其他方面多点吧。
注释: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黄达老师编写的《金融学》2003版的第597页关于通货膨胀的形成,说的比较清晰的。
2、货币供给过多

(1)直观上的比较
这是2009年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应量       
Money Supply       
                单位:亿元人民币       
                                                                                          Unit:100 Million Yuan       
项目 Item        2009.01         2009.02         2009.03         2009.04         2009.05         2009.06         2009.07         2009.08         2009.09         2009.10         2009.11         2009.12        
                                                                                                                    
货币和准货币(M2)        496135.31         506708.07         530626.71         540481.21         548263.51         568916.20         573102.85         576698.95         585405.34         586643.29         594604.72         610224.52        
Money & Quasi-money                                                                                                       
         货币(M1)        165214.34         166149.60         176541.13         178213.57         182025.58         193138.15         195889.27         200394.83         201708.14         207545.74         212493.20         221445.81        
          Money                                                                                                       
                流通中现金(M0)        41082.37         35141.64         33746.42         34257.27         33559.52         33640.98         34239.30         34406.62         36787.89         35730.23         36343.86         38246.97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注:由于金融机构会计科目变动,对2009年12月末数据进行了相应调整。                                                                               

下面的是2010年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应量       
Money Supply       
                单位:亿元人民币       
                                                                                          Unit:100 Million Yuan       
项目 Item        2010.01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货币和准货币(M2)        625609.29         636072.26         649947.46         656561.22         663351.37         673921.72         674051.48         687506.92         696471.50                                   
Money & Quasi-money                                                                                                       
         货币(M1)        229588.98         224286.95         229397.93         233909.76         236497.88         240580.00         240664.07         244340.64         243821.90                                   
          Money                                                                                                       
                流通中货币(M0)        40758.58         42865.79         39080.58         39657.54         38652.97         38904.85         39543.16         39922.76         41854.41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注:本表为正式数据。       
我就只给出两年的,至于其他前几年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央行的相关网址如下,打开就是了
http://www.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33/index.html
在这里我就不做对比了,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同比和环比的数值,你就会发现规律了,如果感觉不明显可以对比下前几年的数据。货币供给增长过多,但我国目前的货币流动速度并没有减弱,自然就引起通胀了。

(2)用宏观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
在宏观经济学中AD模型产出Y与实际货币供给M/p与**支出G以及税收T有关系,这时我们可以只考虑M/p,而把其他的变量视为一个系数,此时       AD模型就可以写成Y=K*M/P,
如果把它改写为加减的形式为:g(y)=g(m)-g(p)
第一个表示的是产出增长,第二个是货币增长,第三个表示的是通货膨胀,其实每个变量还有下标的t,但并不影响分析结果的。
PS:大家如果不明白是怎么来的这个方程,大家可以查阅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宏观经济学》,作者是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第二版(国际版),
我们可以把它移项变形为:
g(p)=g(m)-g(y)
大家可以比较最近几个季度的数据,看下货币攻击的增加和产出的增长,例如今年的前三季度的产出同比增长,和货币的同比增长进行对比:
g(m)=39.89% ,而GDP的实际增长仅仅是10.6%,g(p)有多么的大,大家可以看出来,这是我用上表中的第二行数据大致算得,不一定十分的接近。在这里大家请注意:通货膨胀率并不等同于CPI,这里算出来的数据并不是CPI的数据,另外这些数据也并未经过平滑等方法的处理,或许是算出来的结果有点大了。但这并不影响结果的分析,即我国目前的通胀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的。

结束语:可能会有其他的原因,但我目前只看到了其中的这两个主要的原因,希望这些分析能对大家起到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2:25:48
恩,hehe, 是啊是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2:26:07
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有点乱了,大家乐意去之中给出的网页去看
http://www.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33/index.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