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61445 225
2010-11-18
物价上涨已经触及到我们生活的绝大多数领域,通货膨胀时期似乎已经来临。那么,本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传递机制如何?未来趋势又会怎样?作为一个经济学人,我们能想到些什么呢?我们能否从所知所学中发表一下看法或者提议呢?为此,论坛专门开设悬赏,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要求:
           1.限于学术讨论,如从宏观经济学(如:菲尔普斯曲线)、微观经济学(如:消费理论、博弈论)等角度各抒己见,不得使用攻击性语言(使用攻击性语言者将被处罚)。
           2.分析精彩者将有机会获得100论坛币奖励。字数超过2000字,且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者,将与以1000论坛币奖励。
           3.悬赏截止日将视情况而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8 21:11:07
需求拉上假设?成本推进假设?供求混合推动假设?结构性通货膨胀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1:24:16
持续关注中,希望版主多多鼓励大家就热门话题展开讨论,激励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01:15
对于此次的通货膨涨可以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
(一)总供给角度
从总供给角度来说,2 0 0 7年起,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禽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加之**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造成总供给曲线收缩,从而推动了我国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国内猪肉和粮食价格。我国食品消费价格在2007年前后出现了快速上涨,尤其是肉禽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03年至2007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除2005年增速较慢外,其余时候增速均较快,尤其是2007年价格指数出现了陡增,上涨幅度达到16.7%。2008年上半年,该指数
是117.3,增长速度仍然很快。同时我国居民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也有大幅上涨。2003年至2007年,我国居民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12.1、111.5、93.7、113.4、138.8,除2005年价格稍有回落外,其余时候都有较快增长,尤其是2007年,价格涨幅高达38.8%。2008年上半年,价格仍上涨了2 7.3%。作为最终消费品,肉禽粮食价格等食品价格的迅猛上涨直接带动了CPI的上涨,另外,这些商品的物价上涨逐步传导到下游的食品加工业、餐饮等行业,并直接影响了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对物价的上涨造成了很大压力。
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我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2003年起一直增长迅速,由于这两个价格指数代表了居民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原料的价格指数,它们的上涨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极大影响事实上,从2007年起,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涨已经极大的提高了厂商的生产成本,企业通过利润消减来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日趋有限,因此生产成本上涨不可避免地传递到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中去。
3.劳动力成本。如前所述,我国劳动力成本在2007年左右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上涨。劳动力投入作为商品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之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加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由于劳动力具有前瞻性,在通胀预期的情况下,由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和修改具有粘性,劳动者可能要求提前提高工资,因而这更加增加了通胀压力。
4.税收负担。从2003年起,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逐年提高,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了3 2.4%,是自1978年的历史增高增速。**收入的快速增长从两方面影响价格总水平。一方面,税收的过快增长降低了投资收益率,挤压了企业利润,打击了企业积极性,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内收缩。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的大幅提高,直接导致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的下降或者增速放缓,从而不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不利于扩大内需。然而,**的消费倾向要高于居民的消费倾向,收入分配向国家的倾斜导致了总需求的扩张。因此,过快的**收入增长,尤其是2007年收入的陡增,对我国的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了很大压力。
(二)总需求角度
从总需求角度,我国此轮通胀时总需求扩张较为明显,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总需求曲线的不断外移,从而推动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
1.经济增长。我国从2003年起至2008年上半年,尤其是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迅速。2003年至2007年,我国GDP年增长率连续五年在10%以上还是发生在1992年至1996年。在产出缺口方面,2006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产出缺口均大于零,这意味着,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从总体经济增长情况来看,我国总需求扩张的特征十分明显。总需求的快速扩张导致我国面临极大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风险。
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为这一轮通货膨胀提供了广阔的货币背景。2003至2007年M1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分别为1 8.7%、1 4.1%、1 1.8%、17.5%和21%。虽然在2004年和2005年**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对宏观经济采取调控措施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较慢,但2006年和2007年货币供应量仍有很大增长。因此,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是导致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19:23
我个人觉得5楼的帖子有问题,似乎不是自己的观点,说的都是2008年以前的事,数据使用特别老,近年的数据丝毫没有,有些摘抄的痕迹。事实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把过去的许多数据已经阻断了,而危机后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3:02:28
08但如今,也只有一两年数据可用,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把过去的许多数据已经阻断了,未免太武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