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称青椒),科研院所,**,国企,外企,出国博后,
国内博后,大致分为这么7种,下文将以国内高校为例详细谈谈博士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
1. 工作两年后的第一道坎,职称,刺刀见红的拼杀,概述
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定岗定编,并且将陆续推广到所有学校,在这原
则下,高校铁饭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个有名学院为例,教授已经超编,这就
意味着,第一,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调离,否则副
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场高校教师之间的腥风血雨般的厮杀即将拉开战幕
。。。。。。
你做好准备了吗?
国内高校又可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
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
对于青椒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
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父母
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一流学校待遇: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右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
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
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不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
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出。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
万。
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
授待遇,工资1700-2500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
,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的博士津贴,
例如福建。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
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
年收入4-6万
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
,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科研启动费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
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
发展前途: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
申请课题难度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后文将对项目申请有详细叙述,但
是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
2.两年后的考验,
副教授=项目?
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影响力的文章若干。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
梦
三流高校: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
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项目一项或者完成横
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例如我所在学校要求横向一次到位经费10万以上。SCI/EI检
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
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由于项目的
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
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纵向项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
三本与四流高校: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
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有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
错
对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需要仔细考虑了
影响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项目和文章,文章各个行业不同,很难说清。
项目,这个是每个大学青年教师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没有项目,一事无成。下文将就
项目仔细评说
对于青椒来说,若无导师帮忙或者相当的人脉积累,横向项目(企业项目)是基本无望
的,现在企业已经很狡诈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过来,可转化为生产,才会给钱。
不象以前了,不会支持前期探索的。
纵向项目:973,963,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地方省市自
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等
973,863那是谁拿项目谁写项目申请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虑了。地方省部级自然科
学基金与教育厅项目,限项申报。也就是规定了每个学校能申报多少项。以我所处学校
为例,每年允许申报30项左右,最后批准3-6项不等。由于限项,所以很多人的本子连学
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这两个自由申请,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所在的院系没有博士点,那么只有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一途了。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往职称的华山一条路?谁是你的伯乐?
号称国内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请到全看个人本事。08年以后,国基将青年科学基金
从面上项目中分离出来,列为人才基金,总体命中率25%左右,各个学科不尽相同,其中
生物医学类是死亡之组,地球和数学好些。国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难
度低于省部级基金和教育厅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没申请过,不知难易。
申请要求:博士学位35岁以下,在职博士需要导师推荐信
国家基金考察什么:创新点,排名第一,其次为研究基础,课题组组成等。
评审方式:3个以上匿名专家评审人(简称函评),评审人的意见为三种,优先资助,资
助,不予资助。根据三个评审人的意见决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学科组开会评议(简称会
评,需要至少一个优先资助),会评通过,则获得国家基金,上会率,据说今年青基是1
30%,也就是会评时还需要灭到30%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