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1-20 08:51:11
经济学离开数学只是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猜想,我完全不能苟同你的论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8:59:23
我也是学数学的,说实话,真不知道干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00:28
数风代韵 发表于 2010-11-20 08:51
经济学离开数学只是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猜想,我完全不能苟同你的论点
我文章的标题是:在经济学中,数学难道能这样用吗?而不是“经济学不允许使用数学”。

我完全苟同你的观点,一大堆不切合实际的猜想,无论用数学如何推导,仍然是一大堆不切合实际的猜想。只有在存在扎实并实证的人性基础的前提下,数学的推导才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14:37
说得太好了,计量经济学那叫一个盛,不会计量就不是经济学圈里人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27:35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34:48
  “人欲”的经济学概念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损失的最小化。
  立体线性代数中的折衷解法,分析了补贴方和被补贴方各自对补贴数量的要求,平衡各方利益,提出使各方都可以勉强接受的补贴方案,应该说是一种很人性化的研究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52:13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学习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55:32
欲的种类繁杂,变数众多。其个人性与社会性兼具,做个动态微观研究恐怕也不容易吧。 在经济学中,直接研究欲望,值得商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09:58:52
关于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个人以为:数学始终是一个工具,它是建立在一些公理与假设上的。这些公理与假设依赖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当认识发生改变时通过数学推演出来的东西也就有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当人们物理的认识得到发展时,通过计算找到了天王星。数学的适用性与推导有严格的要求,条件不满足时是不能滥用的。譬如很多人在进行方差分析时是不会考虑方差齐性问题的,这样得到的结论可信吗?其次,如果相应的经济学观点活理论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数学仍让按其应有的方式进行工作,其结论仍让需要人类进行判断。就像计算机对没有语法错误的程序始终能给出运算结果。
所以,个人认为:理论才是本质的。模型建立对了结果才可能正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0:18:06
一门学科的发展程度与它和数学的契合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包括物理学,化学都是发展相对前沿的学科。在经济学也是如此。微观经济学中利用数学方法就能将问题简化。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则和数学分析,概率论,线性代数密切相关,让你能从理论的证明方面 理解其解释经济问题的强大说服力以及条件假定所出现的局限。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与数学的磨合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出现错用误用也是很正常的。牛顿证明的微积分都是错的,这有什么可非议的呢,只要想到了,哪怕给后人一点提示,也是作出了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0:18:29
哈,楼主ID和我高中同学名字一摸一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0:34:01
所有的科学都是盲人摸象,经济学也不例外。这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
只有宗教才能从终极关怀开始,构建一整套理论与规範体系。但实践又证明,宗教的问题更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0:43:46
我怎么感觉 欲学 就是人与人之间 欲望的博弈 更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1:01:23
其实我觉得楼主的观点有点偏激,其实我同意经济学是个人文学科,但是人文学科的确很主观,所以我们用数学去使主观的理论变得更加严谨。这是我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1:03:01
经济学的数学化一直存在争论,数学的运用使得经济学的演绎更具逻辑性,但是数学永远只是工具而已,因为在模型推导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要对现实问题作许多假定,而这些假定在我们的不知不觉的推导中使得我们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到后来,我们还高兴地以为还处于地球轨道,其实我们早已脱离了地球引力,甚至飞出了太阳系。结果那时,我们仍用地球引力来解释问题,你想会出现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1:06:10
因此,数学要慎用,但不是不用,只是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说到底,数学是个双刃剑,就看你怎么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1:41:27
经济学就是数学的天下,不承认也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2:04:59
吃饱充的了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2:06:24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2:20:47
哈哈哈,此帖很有喜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2:27:08
彭刚 发表于 2010-11-19 05:15
        对于今天的经济学来说,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前者更多能够秉承中立的立场对待客观事物,而后者由于涉及到现实的利益分配,意识形态色彩就更浓一些。西方的福利经济学就属于此类,同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可归为规范经济学一类。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规范经济学不能称之为科学,而只是为某一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更具有科学特征的实证经济学。而对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必须撇开自身所处立场的桎梏,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本质予以诠释。也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是“纯经济学”或者说。“硬科学”。无论是西方的福利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都不应归为真正的经济学,应成为经济政治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它仅能成为政治学的经济支持依据来使用。
        今天的经济学,最大的败笔就是不研究人,特别是不研究导致经济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人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透过现象看现象(而非本质),使得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始终不得要领。“欲”是人类得以存在之母,更是经济学的研究核心。否则,经济学只能在原地打转。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规范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实证经济学只不过是统计学的分支,只能称为工具,不能称为科学。你可以说西方的福利经济学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都不是真正的经济学,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规范经济学不是真正的科学。
        今天的经济学最大的败笔不是不研究人,难道劳动价值论研究“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不是研究人吗?他们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如何指导人的交换行为。而你所说的人的欲望,或“欲学”根本不是经济学的研究核心,而是心理学应该研究的。当然,经济学免不了使用其他科学提供的工具,包括心理学提供的工具。但是,你不能把这种工具当成经济学的内容或核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2:29:11
excellent analysi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3:10:04
数学是手段不是目的,它能帮助我们把逻辑关系一步步推演下来,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经济学应用数学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比如说某个企业在从事生产时,在不同的产量区段,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在解释某一特定经济现象时,可能只是和其中的一个区段有关,如果用某一特定的数学函数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写出来,是比较严谨的(rigorous),但是,很难找到函数的每个区段都和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区段的特性都一致的函数,结果有可能本来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用了数学后,得不到明确的关系,另外也经常必须用非常特殊形式的效用函数或生产函数才能得到所要的结果。就是在数学的严谨性和有用性(relevance )之间有一定的替代(trade off),为了严谨性可能失去一些有用性。自50年代以后,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特别多,有不少学生、甚至学者经常搞不清楚为什么经济学中数学应用那么多,我想最早在应用数学时无非是希望使经济学的理论更严谨一些,但是现在确实出现了不用数学就很难在好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就很难进入主流经济学界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我认为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相对成熟、稳定,新的经济现象不多,但是作经济研究的人很多,在美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学家有5万多,单单在大学教书的就有一万多,尤其是在大学教书的教授必须不断写论文,可是又没有多少新的问题可以研究,因此大部分的人会倾向于比技巧。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的文学发展,比如说唐诗宋词,早期唐诗宋词非常有生命力,有一定的格式,然而不是特别重视对仗和音律,但是人类社会可以描述的感情是有限的,早期的大诗人、大词家把可以描述的感情大多已经表达出来了,后来的人没有那么多感情可以表述,慢慢开始讲技巧,而缺乏了作为诗词生命的情感。我觉得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也有这个情形。早期的亚当•斯密、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大经济学家,用语言论述已经把西方社会主要的经济现象讨论得很清楚,可以讨论的新的现象越来越少,现在如果只把亚当斯密等过去的大经济学家讨论过的问题,用语言重说一遍,不会成为亚当•斯密,那么,怎么比较哪个学者比较好呢,只好比数学技巧,去做从数学来看越复杂、越漂亮的模型。第二方面,数学也是一个门槛。要想成为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必须在最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好的杂志必须有个挑选文章的标准,一般在没有很多新的问题可以讨论时,就只能用数学的严谨和艰难作为挑选的标准,所以数学就变成一个经济学家俱乐部的门槛。但是实际上真正好的经济学家内心明白,数学是工具不是目的,你用足够的工具来表述你要讲的问题就可以了。我以前讲过,八十年代十个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到九十年代还在用数学的唯一一个就是泰勒尔,最近我的一个朋友黄海洲跟我讲现在泰勒尔也开始不用数学了,他最近发表的论文都用很简单的数学,不像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用很深的数学。这个例子说明数学的地位,数学确实可以把用语言逻辑不容易说严谨的问题说得很严谨,但是,有时候用数学本身也变成一个负担,因为要描述的现象是几个主要变量在某一点上的关系,如果用数学不见得正好能表示出来,所以用数学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摘自<与林老师对话:经济学方法论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3:15:41
数学应该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3:44:30
说的有道理,现在经济分析中很多人都在用数学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3:48:06
个人认为超一流的经济学家可以不是数学家,但一定是超一流的心里学家。因为经济涉及到每个人复杂的心里情感。不是数学可以远解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4:15:25
楼主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4:27:01
写的好,先收藏,后面在详细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4:37:43
数学本身没有错,在经济学分析中运用数学工具可以提高经济学分析的严谨性,但是数学公式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完全忽略了数学的假设条件,生搬硬套地放上数学模型,那么经济学结论就值得怀疑。同时,由于计量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实际经济学分析中忽略所有的局限条件,那么会出现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结论,这显然是存在瑕疵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4:39:45
mathfish 发表于 2010-11-20 08:59
我也是学数学的,说实话,真不知道干什么
这就是今天的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