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tmmxw 发表于 2010-11-19 08:20 
”欲学“,人的欲望有很多种,对于同一事件的反应更是千差万别,人类何以在自己有限的认知内去感受一个总体的反应?就拿消费来说,关于消费的假说就有好几种,似乎这几种反应人类都会有,那么我们怎么用"欲学”这一概念去确定这一宏观现象的总体反应呢?的确,我们应该去研究事物的本质,但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千差万别,一个“欲”字所表现出的结果可以完全相反。
“欲”作为微观的解释还可以,但不能很好的去解释整体的宏观现象。
不知道LZ有没有具体地去思考过如何实际运用这一理论?我想知道的是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摆脱西经中假设-实证的路子,怎么运用“欲”这一具体表现?这条路该怎么走下去?
是的,从表面上来看,人的欲望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但倘若我们能够把握住这(欲望)多种多样种类的共性本质,那么我们对欲望的研究也就得心应手了。从而也就能从总体上对欲望予以把握。
以消费为例:我们需要衣服,我们还需要粮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把握它们的共性本质,即人都存在对粮食的消耗(饥俄与过饱)和对热量的耗散(冷与热),人都有一个相关解欲体(粮食、热量)的储存器(胃口、人体)。这,就是不同欲望之间的共性。
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千差万别,一个“欲”字所表现出的结果恰恰是统一。人的一切行为皆为为满足人自身欲望所驱使,它是统一人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
在欲学里,没有假设,如果说有假设,那么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欲望。但我不认为这是假设。在《欲学》中,以人的任何行为皆为满足自身欲望为基轴,借助于数学工具逻辑推导出复合人性规律的人的行为规律。
至于“有没有具体地去思考过如何实际运用这一理论?”在这里,仅给出有益于指导宏观经济的价格公式:
根据欲学原理我们推导出具体的价格标准通式为:
(图像查看,请点击放大)
式中,S为社会发行的总货币量;Pn为第n种商品的价格;
rn为社会对第n种商品的需要量;Frn为社会对第n种商品的供给量;
ri为社会对其他商品的需要量;Fri为社会对其他商品的供给量;Ki为比例常量; ;∑为其他商品之和。
从价格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1)、随着社会货币S发行总量的增加,商品n的价格Pn随之上涨,且这一上涨是线性的;
(2)、随着商品n的需要量rn的增加,价格Pn也随之上涨,但这一上涨是凸性的
(3)、随着商品n的供给量Frn的增加,价格Pn的下跌是先凹后凸走势直至为零;
(4)、随着社会财富种类∑的增加,价格Pn的价格随之呈凹性下跌
(5)、随着其他商品i的供给量Fri的增加,价格Pn的价格呈现凹性先跌后涨的走势
(6)、当存在商品n的需要量等于供给量,即rn= Frn 时,则该商品的价格Pn = 0,如空气。
(7)、当该商品的供给量Frn = 0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的说有价无市时,则价格
(8)、当社会上商品的种类仅有一种,也就是说,∑= 0 时,商品n的价格Pn = S / Frm ,也即价格的基本定义式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需要量不是(经济学意义的)需求量,而是人切实能够满足的量。